晚明“七子”所提倡“格調論”曰:“高古者格,宛亮者調”,雖是有彼時復古主義傾向,但從文藝創(chuàng)作的視角切入與深入解讀后發(fā)現(xiàn),其實可以思考得更深遠。這里所謂的格,即格古,乃提倡學習古人雅正之風;所謂調,乃內在性靈與人格的顯現(xiàn),是為自我人格的發(fā)掘。對應晚明心學興起的時代風氣,我們也不難理解“格調論”的真正用意;誠如王世貞所言:“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思即才之用,調即思之境,格即調之界?!比绱耍砣婚_朗。
歷史長河汩汩而流,百川匯聚而成“海派”。其中既有歷史的客觀規(guī)律,亦是事在人為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積淀,是我們今日騰飛的厚重基石,以古稱格,是我們應有的格局,向先人致敬;文藝之事的“無用之用”與靈魂之美,不斷激發(fā)我們內心的情感與道德升華,充實著我們有限人生中無垠的精神與遼闊的心境,以逸求調,是我們應有的作為,向時代致敬。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的結論:古,是我們光輝的文明根基;格,是當下城市的格局;逸,乃為文藝之事;調,為城市的精神與氣質。
今時今日,2020年,注定是一個特殊而令人無法忘懷的年份。太多措手不及,卻依然要負重前行。我們微眇的個體也在新千年以來第一次鄭重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抵御依舊無法根治和阻擋的病毒,抵抗技術騰飛之下對科技的過分依賴大而言之,2020年,對上海也是一個關鍵的年頭,是上海要基本建成文化大都市的重要節(jié)點,即將開啟“十四五”的時代。因此,我們著力抓文化基建,我們也須“軟硬兼?zhèn)洹薄S布?,依?jù)城市的特性來宏觀規(guī)劃,浦江兩岸,濱江開發(fā);文化基建,文旅結合。軟件,我們要專注于內容建設,術業(yè)有專攻。而我們城市文化的形象,源自海派精神,更是江南文化的培育。飲水思其源,我們在提到“海派”時,必然要提“江南”—如今,上海作為長三角區(qū)域一體化戰(zhàn)略的龍頭而奮勇進取,亦是對江南文化曾經滋養(yǎng)的感恩。
如今,大半年已過去。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新常態(tài),生活也回到了正軌。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現(xiàn)狀已經無形中發(fā)生了變化,并出現(xiàn)很多新的交流形式和呈現(xiàn)方式。諸如在線視頻、在線直播、線上文藝演出與線上導覽很多因子也在慢慢發(fā)酵中,我們或許正見證著一個新的時代但無論我們走了多遠,須知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