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許林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心電圖室,浙江 杭州 310015)
冠心病是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冠心病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3〕。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是冠心病主要治療手段,但在PCI治療中,可能導致遠端血管的栓塞,從而使得患者預后和轉歸受到影響〔4,5〕。尼可地爾具有模擬缺血預適應效應而產生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6,7〕。因此,本研究探討尼可地爾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7和熱休克蛋白(HSP)-70表達及對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納入的接受PCI治療的98例冠心病老年患者選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68~79〔平均(73.24±3.18)〕歲;病變部位:左前降支32例,右冠脈10例,左主干4例,左旋支3例。對照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齡65~78〔平均(72.54±2.97)〕歲;病變部位:左前降支31例,右冠脈10例,左主干5例,左旋支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變部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行PCI,符合文獻〔8〕診斷標準,且經心電圖負荷試驗等輔助檢查確診;②年齡65~85歲;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嚴重異常者;②PCI術禁忌者或過敏體質者;③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心臟彩超、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且按照患者癥狀采取常規(guī)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且入院72 h內接受PCI治療。對照組術前6 h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國藥準字H19990258)40 mg/d,至術后4 w;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術前6 h口服尼可地爾片(Nipro Pharma Corporation Kagamiishi Plant;規(guī)格:5 mg;注冊證號H20160539)20 mg/次,每日3次,術后繼續(xù)口服4 w。
1.4療效標準 ①顯效:患者心絞痛嚴重程度和發(fā)病次數降低80%及以上,且硝酸酯類的使用量減少80%及以上;②有效:患者心絞痛嚴重程度和發(fā)病次數降低50%及以上,且硝酸酯類的使用量減少50%及以上;③無效:患者心絞痛嚴重程度和發(fā)病次數降低不足50%,且硝酸酯類的使用量減少不足50%。
1.5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血清IGFBP-7和HSP70水平變化,采集2 ml外周靜脈血,以3 000 r/min離心6 min,取上清液,其中IGFBP-7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HSP70水平以流式細胞術檢測;②觀察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采集2 ml外周靜脈血,以3 000 r/min離心6 min,取上清液,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I和乳酸脫氫酶(LDH)水平;③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采用彩色超聲測定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LVESVI)、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VED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④兩組隨訪6個月,觀察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49〕
2.2兩組血清IGFBP-7和HSP70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IGFBP-7水平明顯升高而HSP70水平明顯降低(觀察組:t=16.569、35.275,對照組:t=6.987、16.443,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FBP-7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HSP70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9.653、20.562,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IGFBP-7和HSP70水平比較
2.3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CK-MB、cTnI和LDH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觀察組:t=15.838、30.704、22.182,對照組:t=9.051、12.182、8.077,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CK-MB、cTnI和LDH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8.908、14.925、14.061,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2.4兩組心功能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LVESVI和LVEDVI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而LVEF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觀察組:t=13.494、12.447、8.285,對照組:t=5.681、8.014、5.684,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LVESVI和LVEDVI明顯低于對照組而LVEF高于對照組(t=6.162、7.545、6.621,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功能水平比較
2.5兩組隨訪6個月不良事件比較 隨訪6個月,觀察組不良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隨訪6個月不良事件比較(n,n=49)
PCI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9~12〕,PCI可明顯改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預后,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生活質量〔13〕。尼可地爾是首個用于臨床的ATP敏感的鉀離子通道開放劑,臨床研究證實,它適用于各類型心絞痛,包括勞力型心絞痛和痙攣性心絞痛,而且能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改善預后〔14,15〕。尼可地爾系鉀通道激活劑,可以有效擴張正常冠脈和狹窄冠脈。尼可地爾可特異性作用于冠狀動脈微小血管,使血管平滑肌及線粒體鉀離子ATP通道開放,實現鉀離子和鈣離子交換,抑制鈣離子流入,改善該來自超載狀態(tài),從而特異性地發(fā)揮擴張微小冠狀動脈的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及減輕再灌注損傷〔16〕。此外,尼可地爾具有硝酸酯類擴血管作用,且具有擴張外周靜脈和冠狀動脈作用,增加冠脈血流,并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預后,減少全因死亡;且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氧化應激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尼可地爾激活細胞內鳥苷酸環(huán)化酶,使血管擴張,間接或直接激活機體一氧化氮蛋白激酶G,從而使細胞內流出的鉀離子明顯增加,抑制鈣離子向細胞內遷移,舒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等藥理特性,故它對各型心絞痛的治療均有明顯療效〔17,18〕。本研究結果表明尼可地爾可改善心肌酶及心功能水平并且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
HSP70是生物體在代謝性毒物、缺氧、缺血、受熱或炎癥等因素刺激時于細胞內迅速增加的一組蛋白質〔19〕。近年來研究發(fā)現,HSP70與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且其表達隨著病情的加重更加活躍〔20〕。IGFBP是多功能的一類細胞增殖調控因子,能夠促進細胞的分化、增殖及個體的生長發(fā)育。IGFBP-7主要通過競爭抑制ICF-1與其受體互相結合,且能夠保持IGF-1免受相關蛋白水解酶的降解。本研究結果表明,尼可地爾可提高IGFBP-7水平而降低HSP70水平。
綜上所述,尼可地爾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療效明顯,且可提高血清IGFBP-7水平而降低HSP-70表達,可改善患者心肌酶和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