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琪
(沈陽急救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血氧供應不足所引發(fā)的突發(fā)性、暫時性心肌缺血、缺氧,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或胸部不適等癥狀,疾病可緩慢發(fā)展,也可以出現(xiàn)突發(fā)急癥,需要盡快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確保預后[1]。據相關[2]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鑒于此,筆者選取了116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分為予以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為臨床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措施提供研究支持。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病例來源:同期抽取符合研究要求的116例患者。經電腦盲選法分為兩組,每組各58例。對照組患者男38例,女20例,年齡為60~76歲,平均年齡為(68.50±8.40)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女23例,年齡為61~78歲,平均年齡為(69.40±8.2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
1.2 納入標準 ①參與此次研究的人員均志愿參與,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各項資料齊全;③患者在短期內,未接受過相關疾病的治療;④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方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用藥,處理各種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并指導患者加強鍛煉等。
1.3.2 觀察組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
1.3.2.1 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由護士長挑選護師和護士組成小組,護士長為組長。護理前應讓小組成員系統(tǒng)的學習有關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內容,并按照國內外治療、護理標準制訂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路徑方案。
1.3.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①入院護理:在患者入院后主動接待患者并為其安排醫(yī)師診治,同時為患者詳細地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醫(yī)院內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使其能夠更快地融入醫(yī)院。全面了解并評估患者疾病情況、生命體征、心絞痛疼痛程度等,日常檢測心率、脈搏變化。②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制訂心理護理方案。與患者多交流,疏導其負性情緒,指導家屬多鼓勵、安慰患者,并加強陪伴。③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間,組織疾病交流會,首先由醫(yī)師和護士介紹疾病的知識,使患者及家屬簡單了解發(fā)病機制和藥物治療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告知治療注意事項和治療目的,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加強其主動配合度。然后與家屬或患者交流討論,暢所欲言,彼此分享護理小技巧等。④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制訂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加強素食,禁忌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蟹黃、肥肉以及蛋糕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⑤運動指導:教患者打太極拳,或囑其采用慢走、跳廣場舞等運動方法,增強體質,以緩解其病情的發(fā)展。⑥前兆護理:通常情況下,倘若患者心絞痛次數(shù)發(fā)生過多,極易加重患者病情,同時還會出現(xiàn)血壓下降、心悸以及面色蒼白等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正確告知患者在發(fā)生以上癥狀時,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1.4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②護理效果:以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判定護理效果。顯效:大部分癥狀消除,疼痛偶發(fā);有效:癥狀較之護理前有所改善,疼痛發(fā)作次數(shù)降低;無效:以上指標均未達到。護理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SF-36)量表[3]評定住院期間患者生活質量,其內容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物質生活等,采用百分制,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關系。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資料。性別、護理效果等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平均年齡、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8.43±3.16)d,明顯長于觀察組(7.98±1.25)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費用為(4283.50±379.40)元,明顯高于觀察組[(2415.30±218.20)元](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72.41%(42/58),其中顯效14例(24.14%),有效28例(48.28%),無效16例(27.59%);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6.55%(56/58),其中顯效32例(55.17%),有效24例(41.38%),無效2例(3.45%)(χ2=12.889;P=0.000<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見表2,組間對比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表2 生活質量評分(分,)
表2 生活質量評分(分,)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隨之增加的是老年性疾病發(fā)病率,其中顯著代表是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概率正逐步上升,加之冠心病心絞痛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4],2018年我國因冠心病心絞痛疾病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兩百多萬人,且目前依然呈現(xiàn)上升趨勢。有學者[5]的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心絞痛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可提升并改善護理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標準化路徑,是20世紀以后興起的護理模式,它能幫助護患進行有效的交流,還能緩解患者住院期間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康復[6]。在此次研究過程中,通過選擇業(yè)務水平優(yōu)秀的成員組建小組開展工作,有效保障護理質量,通過標準路徑約束護理行為,確保各項護理工作落到實處,護理效果顯著提高?;颊呷朐汉?,護理人員通過對其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以及規(guī)章制度,能夠讓患者更好地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從而為后續(xù)的治療、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7-8]。全方位的評估是開展有效護理的基礎,以此開展的護理措施更貼合患者的實際需求[9]。心理疏導的目的是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臨床配合度,避免悲觀情緒影響護理效果,增加患者治愈的希望[9]。護士從護理角度對患者病情、身體情況、情緒進行評估,能充分按照實際情況開展治療和護理工作,有效提升護理針對性和護理水平[10]。病友交流會能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院的人文關愛,病友和家屬之間可以多分享和溝通護理經驗,相互學習,共同提升護理效果,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咨詢護士或醫(yī)師,也進一步促進了護患關系的有效建立[11]。通過科學的飲食和運動指導,患者身體素質逐漸提升,而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讓患者即使回到家中也能自行遵守相關注意事項[12]。通過前兆護理,能夠讓患者在發(fā)病時,得到及時的治療和護理,有效避免了意外情況的發(fā)生。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兩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低且住院天數(shù)少(P<0.05)。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為72.41%,明顯低于觀察組96.55%(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高(P<0.05)。研究結果證實,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中的運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多為老年患者,需要予以更為專業(yè)、標準的護理方法,才能改善預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提升護理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從而降低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