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華
一、數學生活化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通過數學生活化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堅持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理念,在課堂上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并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搬到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融入生活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例如為了充分鍛煉小學生的加減乘除運算的能力,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加減乘除運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構建“百貨商店購物和結算”的教學情境。具體內容如下:小學數學教師提前在班級上擺放一些食品、飲料、書本和筆等,并對各個商品提前標識上具體的價格例如每個本子2元錢、鉛筆1元錢等。讓學生通過購物選擇商品并結算的方式來得出自己每次選取商品的總金額,在結算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到加減乘除,各商品單價之和是加法,同一件商品選取多個就會應用乘法等。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夠鍛煉自己的運算能力也能夠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二、數學信息化
目前我國很多小學都已經購置并開始應用了先進的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豐富課堂形式上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展示一些較為抽象且需要對空間思維能力較強的數學內容的講解上,比如圖形結構的學習和研究。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圖形圖像的相關知識時為了簡化教學流程,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播放各種圖形的實物圖片,或者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符合特定圖形的物品,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圖形的空間結構,幫助小學生在腦海中構成圖形空間觀念,從而提升學生的空間構造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多邊形面積”課程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求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切割、分離和組合等過程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解過程,能夠歸類為矩形或正方形的求解原理,兩者的求解原理基本相同,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
三、數學活動化
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舉辦數學活動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課外實踐活動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和補充,數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課外實踐活動對于提高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讓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到戶外的實踐活動中,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原理并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從課外實踐活動入手,注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原理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讓學生提高自身對于數字原理公式等的敏感度,從而更為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例如為了讓學生鞏固有關“餅形圖”的相關知識時,在完成教材教學內容后,小學數學教師組織班級上的小學生去十字路口中安全的位置統(tǒng)計10分鐘內步行、騎行和車輛經過的數量,把班級中的學生平均分為4—6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不同的路口統(tǒng)計。比如第一小組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統(tǒng)計了某個十字路口上10分鐘內步行經過的人數為35人、騎行的人數為42人、經過的車輛是78輛。數據統(tǒng)計結束后根據餅狀圖的要求計算出各種出行方式在總人數的比例,從而畫出餅狀圖的最終的形態(tài)。每一組的學生把自己小組統(tǒng)計的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不同的路口不同的地方步行、騎行和開車出行人數的多少。與此同時,在統(tǒng)計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也讓小學生充分提升自己的環(huán)保意識,建議小學生多綠色出行,多通過步行或騎行的方式來上學或放學。整個過程既能夠提高學生對數據的統(tǒng)計和分析能力,又能夠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以數學理論知識為基礎,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構建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