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剛
(怒江州質量技術監(jiān)督綜合檢測中心,云南 瀘水 673199)
建筑材料是指各種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材料總稱。通常包括有建筑用磚、鋼筋、水泥、防水卷材、玻璃、非金屬礦物及其制品、玻璃纖維等。在日常的建筑材料產(chǎn)品檢驗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合規(guī)性。本文通過對建筑用磚、鋼筋等產(chǎn)品檢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拋磚引玉,希望為同仁在日常檢驗工作中提供參考和幫助。
1.1.1 存在的問題
在建筑用磚尺寸偏差檢驗中往往忽略量具的精度要求,一把鋼卷尺(一般精度為 1 mm)就能檢所有類型的磚。建筑用磚主要檢驗方法標準對尺寸偏差項目的量具要求為:GB/T 2542-2012《砌墻磚試驗方法》中規(guī)定“4.1 量具:磚用卡尺,分度值 0.5 mm”[1],GB/T 4111-2013《混凝土砌塊和磚試驗方法》中規(guī)定“4.1 量具為鋼直尺或鋼卷尺:分度值 1 mm”[2],可見 GB/T 2542-2012《砌墻磚試驗方法》對量具精度要求更高,使用鋼卷尺(精度為:1 mm)無法滿足使用此標準檢驗的要求。
1.1.2 處理建議
檢驗人員在開展檢驗前要掌握產(chǎn)品標準和檢驗方法中對尺寸偏差檢驗項目量具的精度要求,根據(jù)標準規(guī)定合理的選擇量具,量具精度不得低于標準要求,同時在原始記錄中也要注明量具名稱和精度。
1.2.1 存在的問題
GB/T 21144-2007《混凝土實心磚》標準中強度等級與密度等級是相互關聯(lián)的。標準中條款規(guī)定“6.4.2 要求密度等級為 B 級和 C 級的磚,其強度等級應≥ MU15;密度等級為 A 級的磚其強度應≥ MU20[3]”。如果磚密度等級為 A 級,強度最低必須達到 MU20。企業(yè)如果不能給出正確的樣品等級標記,就會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判定,如某企業(yè)樣品密度等級檢驗結果為:2 200 kg/m3;強度等級平均值:23.6 MPa,單塊最小值:19.2 MPa;報出不同的樣品等級出現(xiàn)了不同的判定結果(見表 1)。
表1 不同的樣品等級標記結果影響表
1.2.2 處理建議
由表 1 可見樣品等級報為 MU20 A 則產(chǎn)品合格,報為 MU15 B 則不合格,因此建議企業(yè)在樣品送檢前應根據(jù)密度等級測定方法,先確定樣品的密度等級值,再根據(jù)密度等級確定強度等級,這樣才能給出合理的樣品標記,防止因為樣品等級標記不正確給判定結果造成影響。
1.3.1 存在的問題
燒結普通磚民間俗稱“紅磚”,是以黏土、頁巖、煤矸石和粉煤灰、建筑渣土、淤泥、污泥等為主要原料,經(jīng)成型、高溫焙燒而成的磚。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檢驗機構報告中燒結普通磚產(chǎn)品名稱書寫不規(guī)范,出現(xiàn)了“燒結黏土磚”“頁巖磚”“燒結頁巖磚”“黏土磚(燒結)”“普通磚(頁巖)”等不同產(chǎn)品名稱。
1.3.2 處理建議
根據(jù) GB/T 5101-2017《燒結普通磚》中規(guī)定“燒結普通磚按主要原料分為黏土磚(N)、頁巖磚(Y)、粉煤灰磚(F)、建筑渣土磚(Z)、淤泥磚(U)、污泥磚(W)、固體廢棄物磚(G)[4]”。由于在抗風化指標中不同的磚種類標準值不同,所以必須合理地標示出磚種類,才能對抗風化指標作出正確判定。以燒結普通磚,強度等級為 MU15 的黏土磚為例,產(chǎn)品名稱應寫為“燒結普通磚”,樣品等級應寫為“N MU15”,磚的原料種類應在樣品等級處體現(xiàn)。
1.4.1 存在的問題
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抗壓強度檢驗中,標準GB/T 11969-2008《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規(guī)定“試件要在含水 8 %~12 % 下進行試驗,如果含水率超過上述規(guī)定范圍,則在(60±5)℃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5]”。對含水率低于 8 % 的情況,標準未給予明確處理方法。而在實際檢驗中遇到樣品含水率基本都低于 8 %,這給檢驗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4.2 處理建議
目前對于含水率低于 8 % 的情況,個別實驗室用濕氣養(yǎng)護(人工加濕)的方法增加試件含水率或者直接讓試塊吸水飽和后,根據(jù)試塊測干密度時的烘干質量反推含水 8 %~12 % 時的樣品質量,在(60±5)℃ 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再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對于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試壓塊,含水率越低砌塊強度值則越高,同一批次試壓砌塊含水率趨于 8 % 和含水率趨于 12 % 的兩種情況強度實測值有很大差異,甚至會直接影響結果判定,上述兩種加濕方法無法避免人員因素造成的干擾。因此建議在今后標準修訂時能明示樣品含水率低于 8 % 的處理方法。
2.1.1 存在的問題
在按 GB/T 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 1 部分:室溫試驗方法》對熱軋帶肋鋼筋進行拉伸試驗項目檢驗時,檢驗人員對拉伸試驗檢驗結果修約不規(guī)范,出現(xiàn)修約標準選擇錯誤、對結果不進行修約、選擇作廢標準進行修約(按作廢標準 GB/T 228-2002《金屬材料 室溫拉伸試驗》進行修約)、修約錯誤(修約有效數(shù)字不正確)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檢驗人員對標準理解不透,標準更新后培訓宣貫工作不到位,導致未能合理地選擇修約標準。特別是檢驗結果處于合格與不合格地臨界值時,不正確的修約將會出現(xiàn)不同的判定結果(見表 2)。
表2 鋼筋(HRB400E)不同的修約依據(jù)對結果影響表 MPa
2.1.2 處理建議
鋼筋產(chǎn)品拉伸試驗檢驗結果修約應該遵循以下規(guī)則:如果產(chǎn)品標準中對檢驗結果修約有規(guī)定的按產(chǎn)品標準執(zhí)行。產(chǎn)品標準中沒有對檢驗結果修約進行規(guī)定的,按標準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 1 部分:室溫試驗方法》進行修約。如 GB/T 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標準規(guī)定“8.6 數(shù)值修約:檢驗結果的數(shù)值修約與檢驗結果應符合 YB/T081 的規(guī)定”,故報出值修約應按 YB/T 081《冶金技術標準的數(shù)值修約與檢測數(shù)值的判定》執(zhí)行而不是按試驗方法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 1 部分:室溫試驗方法》進行修約。同時實驗室質量管理者應做好標準查新更新及新標準宣貫培訓工作。
2.2.1 存在的問題
GB/T 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標準于 2018 年 11 月 1 日正式實施,新標準刪除了附錄 A《鋼筋在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測定方法》,故鋼筋的最大力延伸率Agt(%)按 GB/T 28900-2012《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進行手工測量,見式(1):
式中:Agt為最大力Fm總延伸率;Ag為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Rm為抗拉強度實測值。
實際應用中發(fā)現(xiàn)此公式未給出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g(%)的計算方式,僅描述Ag是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應以一個 100 mm 的標距長度進行測定。而在 GB/T 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中給出Ag(%)的計算方法見式(2),經(jīng)實踐發(fā)現(xiàn)計算公式有誤,正確見式(3)。
式中:Ag為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L為斷后的距離;L0為試驗前同樣標記間的距離。
2.2.2 處理建議
同一規(guī)格等級鋼筋在按式(2)和式(3)得到的Ag分別計算最大力總延伸率Agt時結果有很大差異。如:熱軋帶肋鋼筋(Φ16mm HRB400E),在測定最大力總延伸率時L0為 100.00 mm,L為 116.02 mm;Rm為 590 MPa。按式(2)得到的Ag為 14.1 %;按式(3)得到的Ag為 16.3 %,可見兩種計算結果明顯差異。因此建議標準制定者在今后的標準修訂中能明確給出Ag計算公式,讓計算有標可尋。
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實驗室的原始記錄、操作規(guī)程、使用記錄等規(guī)范性文件中存在單位書寫不規(guī)范的問題,作為從事檢驗工作的人員要有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要加強計量法規(guī)及規(guī)范性文件知識學習,避免書寫錯誤的發(fā)生(見表 3)。
表3 常見單位書寫錯誤表
檢驗過程中詳細記錄溫濕度是一項重要工作,有時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在記錄表格中發(fā)現(xiàn)溫濕度書寫不規(guī)范的情況,例如“溫度:5 ℃~50 ℃”寫為“溫度:5~50 ℃”“濕度:10 % RH~80 % RH”寫為“濕度:10 %~80 %”。細微處往往反映出一個實驗室的管理水平,這些問題在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視。
檢驗工作人員必須以數(shù)據(jù)說話,為保障檢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合規(guī)性、檢驗結果可追溯性,檢驗過程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到科學嚴謹,實驗室中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都要引起重視。通過此文,希望能拋磚引玉,對從事產(chǎn)品質量檢驗工作的同仁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