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嚴法,李宇梁,胡奉雅,王佳驥,付魁軍,楊鵬聰
(1.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 鞍山114009;2.鞍鋼集團有限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部,遼寧 鞍山114009)
鈦在鋼中有著重要的微合金化作用,主要起細化晶粒和析出強化的作用[1],另外對鋼的再結晶過程也有重要影響[2]。但在中厚板領域應用的含鈦鋼一般含量范圍為0.01%~0.025%[3],而鈦含量達到0.1%的大部分是卷板類品種。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鈦含量較高時采用TMCP軋制工藝的20 mm厚鋼板的組織和性能,以及焊接熱循環(huán)對鋼板組織和性能的影響,以便為工業(yè)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采用真空感應爐進行冶煉,并利用試驗室Φ750 mm×550 mm二輥熱軋實驗軋機進行軋制,其中含鈦試驗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坯料原始厚度為150 mm,采用兩階段軋制,一階段開軋溫度為1 150℃,壓下率為66.7%,軋至50 mm時待溫;待溫度降至950℃時進行二階段軋制,二階段的壓下率為60%,軋制成品厚度為20 mm。軋后開冷溫度為720℃,以20℃/s的平均冷速進行冷卻,返紅溫度為200℃。然后對鋼板進行力學性能檢驗和組織觀察,并利用Gleeble3800熱模擬試驗機進行焊接熱模擬試驗。試驗設定焊接熱循環(huán)的加熱速率為200℃/s,峰值溫度為1 300℃,峰值溫度停留時間為0.2 s,T8/5時間分別為8 s、17 s和25 s。對焊接熱模擬試樣進行了沖擊檢驗和金相觀察。
表1 含鈦試驗鋼的成分(質量分數(shù))Table 1 Compositions in Experimental Steel with Ti(Mass Fraction) %
對軋制后的含鈦試驗鋼進行力學性能和金相組織檢驗。鋼板的力學性能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金相組織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由鋼板的力學性能檢驗結果可知,鋼板具有良好的強度、塑性和低溫韌性;鋼板的金相組織以鐵素體為主,而且有大量的析出物存在。
表2 試驗鋼力學性能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Steel
圖1 試驗鋼金相組織Fig.1 Microstructures in Experimental Steel
利用SEM對組織中的析出物進行了觀察,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析出物成分主要是Ti和C,因此,析出物主要為Ti的碳化物,析出物的尺寸較大,約為480 nm。
圖2 試驗鋼的SEM觀察結果Fig.2 SEM Results for Experimental Steel
由于鋼中C含量為0.06%,Ti的含量為 0.17%,C和Ti的原子量分別為12和48,鋼中C和Ti的原子比約為1.4:1,因此,鋼中的C原子大約有70%的比例被Ti所固定。按照熱力學數(shù)據(jù)計算了TiC的析出溫度和析出量之間的關系,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TiC析出量和溫度之間的關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Quantity of TiC and Temperature
經計算,TiC的開始析出溫度約為1 240℃,隨著溫度的降低,其析出量逐漸增加,當溫度降至約740℃時,其析出過程結束。由此可見,TiC的開始析出溫度較高,在鋼板的整個軋制過程中TiC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析出。由于TiC的析出過程中溫度較高,且其析出過程幾乎覆蓋了整個軋制過程,導致TiC有充分的時間長大。一般析出強化有兩種機制:切過機制和Orowan機制,這兩種強化機制相互競爭,而TiC的兩種強化機制競爭的臨界尺寸為2.70 nm。由于試驗鋼中析出的TiC尺寸較大,約480 nm,根據(jù)析出強化的規(guī)律可知其強化機制為Orowan機制,計算其產生的強度增量約十幾兆帕,本試驗鋼中的TiC并未起到較強的析出強化作用。但由于其固定了鋼中的大部分C原子,導致鋼中基體組織中的碳含量很低,基體形成了近似等軸狀的鐵素體組織,且其尺寸大部分不超過10μm,使得試驗鋼具有優(yōu)良的塑性和低溫韌性。
在試驗鋼板上取樣進行焊接熱模擬試驗,并對焊接熱模擬試樣進行沖擊韌性檢驗和金相組織觀察,焊接熱模擬試樣的沖擊檢驗結果見表3,焊接熱模擬金相組織見圖4。
表3 焊接熱模擬試樣的沖擊檢驗結果Table 3 Impact Values of Samples after Welding Thermal Cycle
圖4 焊接熱模擬金相組織Fig.4 Microstructures of Steel Samples after Welding Thermal Cycle
由表3可知,經過焊接熱循環(huán)后鋼板沖擊韌性急劇下降至10 J以下,與鋼板本身的韌性有顯著區(qū)別。對焊接熱模擬試樣的金相組織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鋼板經過焊接熱循環(huán)的作用后組織變成了上貝氏體組織。以1號熱模擬沖擊試樣為例進行了SEM斷口觀察,斷口為解理斷裂,結果見圖5。
由圖3的TiC析出隨溫度變化規(guī)律可知,當試樣加熱到1 300℃時,鋼中的TiC已經在溫度的影響下完全分解,在這種情況下TiC難以起到釘扎晶界從而細化晶粒的作用。在隨后的冷卻過程中,由于Ti幾乎完全固溶在鋼中,根據(jù)Ti對鋼相變過程的影響可知,Ti的固溶極大降低了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使熱模擬試樣在冷卻過程中的相變提前發(fā)生,形成了上貝氏體類型的組織[4]。另外由于鋼中Ti含量較高,TiN的形成溫度也大大提前,因此在1號熱模擬試樣中存在塊狀的TiN,這也導致了經過焊接熱循環(huán)后的試樣的沖擊韌性大大降低。
圖5 1號熱模擬沖擊試樣的SEM斷口照片F(xiàn)ig.5 Fracture Photograph of NO.1 Sample for Thermal Simulation Impact Test
(1)當鋼中加入的Ti含量達到0.17%時,得到鋼的組織以鐵素體和TiC析出為主,鋼板本身具有良好的強度、韌性和塑性,-40℃的橫向沖擊功平均值為324 J。
(2)當鋼中的Ti含量較高時,在軋制過程鋼板中的TiC析出物尺寸較大,大約480 nm,其析出強化的潛力有待進一步的發(fā)掘。
(3)當鋼中的Ti含量較高時,在經歷峰值溫度為1 300℃焊接熱循環(huán)的影響后,容易形成上貝氏體組織,使得沖擊韌性急劇下降,其-20℃沖擊功不足1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