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曉燁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粹,它以深厚的底蘊、獨特的造型表現技法和審美風格,在世界畫壇中獨樹一幟。通過讓幼兒從小感受和體驗中國經典來樹立文化自信,可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我們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指導建議,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出發(fā),跳出筆墨技法的“框框”,與幼兒所喜愛的各種游戲元素相融合,引導他們以自己的天真手法、奇特心靈去用中國畫表現。
一、創(chuàng)意樂趣——散點式浪漫與連結式創(chuàng)作相隨
喜歡涂畫是小班幼兒的特點,他們常不自覺地把自身情感投射到客體上,使無機世界生命化。小班幼兒通過造型、設色和選材等散點化的聚焦性活動,創(chuàng)作出童趣十足的中國畫作品。教師可依據相應的“散點”,以童話演繹、游戲探究、經驗共享等方法聯結同一主題中的各個創(chuàng)作活動,助力幼兒的創(chuàng)意。
(一)玩色彩——樂見玩墨、運色、賞墨之趣
中國畫色彩豐富、微妙,組合變化出特有的中國意境。這對小班幼兒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1.色彩想象:通過視覺的沖擊,幼兒對色彩會形成各種印象和聯想。如,觀察墨汁滴入水中的有趣現象,并用宣紙進行墨染拓印,其玩墨之趣在于幼兒能直接感受墨水與宣紙“共舞”產生的變化無窮的跡象以及墨汁隨加水量改變而產生的濃墨、焦墨、濕墨等效果。小班幼兒在玩墨之后,也產生了許多可愛的想法和感受(表1)。
2.色彩游戲:色彩的組合、拼接、漸變、疊加……這些變色奧秘都可以成為幼兒的一種游戲。同時,中國畫顏料的特殊性也吸引著幼兒的探索和感知。
3.色彩賞析:通過對經典中國畫作品進行賞析,感受中國藝術作品在色彩運用上的風格。將欣賞圖片積累成冊,幼兒可以在課余和自主游戲時進行欣賞和感受。
(二)玩材料——樂享與筆、與手、與紙之趣
小班幼兒不受材料限制,可以用手、筆、日用品等各種工具來創(chuàng)作。同時,幼兒對宣紙、團扇等也十分感興趣,能從厚薄、易撕度、光滑度等角度提出自己的感受。如幼兒用墨汁、毛筆涂鴉游戲:甩一甩、點一點、滴一滴、掃一掃、轉一轉……
(三)玩形狀——樂創(chuàng)山水、花鳥、人物之趣
小班幼兒在接觸中國畫初期,更適宜借助基本形狀來表現自然、動植物、靜物等視覺印象,如荷葉“圓圓”的、小山“尖尖”的、房子“方方”的等,形狀化了的事物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來,幼兒又依托于形狀創(chuàng)作各種事物。幼兒在以“形”創(chuàng)作中國畫時,教師可以運用童話演繹的方式助力幼兒把握造型規(guī)律,以便他們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表2)。這樣富有童趣的方式更容易持續(xù)不斷吸引幼兒,走進幼兒的內心,使他們在沒有范畫時同樣可以快樂地進行畫筆的“情節(jié)想象”。
(四)玩創(chuàng)意——樂探拼圖、累加、續(xù)尾之趣
根據《指南》精神及“學會讀懂兒童成長的需求,給予適宜的支持”的教學理念,我們從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出發(fā),探索拼圖式、累加式、續(xù)尾式等方法,將各個“散點”創(chuàng)作綜合起來成為一幅新作品。
1.“畫里藏畫”的拼圖之趣
為了讓幼兒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有充足時間、目標指向和創(chuàng)意空間,在散點活動中充分地創(chuàng)作,在整合作品中積累新經驗,可以采取將散點作品拼起來產生“畫里藏畫”,這就是所謂的“拼圖”;在一幅綜合作品中,可以有不同類型的作品“藏”在其中,這也使得作品充滿了多元性。
2.“畫上添畫”的累加之趣
小班幼兒會不斷萌生和變化自己的創(chuàng)意,使作品同中有變,即圍繞同一題材或材料開始,由于經驗不同、想象不同等而具有了個性化體現。有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之后還有新創(chuàng)意,于是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作,畫上添畫,最后不斷累加起來的作品有了不同的“故事”。
3.“畫外追畫”的續(xù)尾之趣
作品完成后,幼兒的思考和想象并不會因創(chuàng)作完成而終止,事實上大部分幼兒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意拓展,這些創(chuàng)意有的是建立在作品上的,有的是延伸到作品外的。
(1)中國畫基礎上的創(chuàng)意嫁接:在創(chuàng)作某一事物時,幼兒在經驗和興趣的驅動下又聯想到與之有關聯的其他事物。這時候,另一項創(chuàng)作就自然而然地展開了。
(2)領域聯結上的線索拓展:有的創(chuàng)意拓展到了美術之外的領域,延伸出個別化學習活動,或者將中國畫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帶到角色游戲、戶外游戲中等,整合了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如在創(chuàng)作《荷花》時延伸出了古詩《小池》的欣賞,而詩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又激發(fā)幼兒生成出了超輕黏土活動《小蜻蜓》,并邀請家長來觀摩和互動,使原本單一的美術活動形成一個主題線索來不斷展開和延續(xù)。
每一個拓展的活動中又可以融入新的知識點和領域拓展。如由美術活動《荷花》拓展出了語言活動《荷葉圓圓》,小班幼兒在想象的基礎上開展出了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文學想象與講述,同時又從幼兒講述中拓展了關于荷葉特征形象的新經驗,回過頭來又提升了幼兒對荷葉的感受,促進美術創(chuàng)作。
二、創(chuàng)想體驗——個體式差異與整體式發(fā)展相伴
小班幼兒如何看中國畫、懂中國畫、畫中國畫,教師又如何以他們的年齡特點解析可能性和可行性,這是中國畫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考慮的。因此,在學習之前的目標預設就尤為重要,它定位于幼兒的興趣、繪畫技能發(fā)展水平、藝術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