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正確運用課后習題去落實語文要素是教師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在統(tǒng)編版的教材中,由于語文要素是從簡單到困難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明確課后習題,把握語文要素序列化的概念,然后利用好課后習題,做好教學計劃,圍繞語文要素展開教學。本文主要以統(tǒng)編教材為例,談如何巧用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
◆關鍵詞:課后習題;語文要素;策略運用
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策略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為了能夠更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時,教師應該要由淺入深,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案,采用貼近生活的案例,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提高對語文的興趣。在教學當中,統(tǒng)編版的教材的難度是逐漸提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制定好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利用好課后習題,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正確使用課后習題,把握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課后習題的制定一般都是以課本相關內(nèi)容進行設定的,所以,習題與課文的關系非常的密切,并且課后習題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課程學習的目標。利用課后習題可以更加清楚的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掌握學習的目標,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教學當中,教師利用課后習題可以使教學的任務更加的明確,把握清楚的脈絡,讓學生快速進入到課文當中,當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及時將教學的學習目標指出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通過訓練則可以讓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一課時,課后習題有三題,第一題是朗讀課文,說出桂花給“我”帶來哪些美好的回憶。通過第一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脈絡,讓學生能明確教學目標。第二題是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通過體會下給出的兩個句子,可以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學會分析句子。利用課后習題能夠?qū)⒔虒W目標指出,提高學習效率。
二、把握關鍵信息,加深思想感悟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還要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讓他們學會把握文章的關鍵信息,將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能夠運用專業(yè)的語言,提取文章中的關鍵信息。運用課后習題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參與到學習當中,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讓他們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些習題是與文章相關聯(lián)的,因此在教學時就可以訓練學生,讓他們能夠理解這些問題,理清文章中思想脈絡,把握習題的特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然后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勇于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松鼠》一課時,課后習題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松鼠的信息,通過這一題學生就能夠把握一篇文章中的關鍵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習題二要求學生觀察動物進行仿寫,通過該題,學生能夠更好的觀察生活中的場景,結(jié)合文章中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感悟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將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去。學生學會找關鍵詞,能夠提高他們做題的效率以及學習效果。
三、感知內(nèi)容,培養(yǎng)語言復述能力
為了能更好的落實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習題。閱讀在小學教學當中所占的比重是較大的,并且閱讀也有自身的價值與魅力,通過習題的訓練,可以讓學生理解好閱讀,能夠快速達成學習目標,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統(tǒng)編版教材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口語交際,能夠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作品,然后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情景表述出來,然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復述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課后的習題,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復述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通過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拓展學習
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局限于課堂知識概念,應該對課后的知識進行拓展,通過課后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語文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關系非常的密切,通過課后習題的訓練到讓學生把握課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拓展,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喜歡上語文,也會更加熱愛生活。因為有些語文教材是以生活為核心,以生活為基礎的,一些課習題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談感受,通過課后習題,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拓展。將語文運用到生活當中,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讓他們學會觀察周邊的事物,對他們今后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運用課后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收集一些生活的素材,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為了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應該要合理運用課后習題。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識字練習、詞語填空等課后習題的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當中提高語文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在語文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有發(fā)散性的思維,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語文的奧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愛珠.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24-26.
[2]朱林輝.小學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的教學價值和策略[J].遼寧教育,2019(05):72-75.
[3]陸虹.構建語文要素圖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統(tǒng)編教材三(下)第六單元教材解析與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