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慧 林于會 郝寶珠
摘 要:開展公益活動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通過組織公益活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在實踐中,這項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將分析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具有的重要意義,并對公益活動具體如何開展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進行闡述。
關鍵詞:公益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一、引言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盵1]大學生是一群知識文化水平高、閱歷豐富、接受新鮮事物快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群體,他們始終是國家發(fā)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思想觀念正確與否,深深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和祖國的進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當今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參加公益活動則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較為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二、大學生參加高校公益活動對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公益活動是大學思政教育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有效途徑
思政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思政課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政治敏感。但是,大學生在高校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填鴨式教育,效果不明顯,需要理論轉化為實踐,增強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性[2]。通過大學生公益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轉化為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生多數時間都學習生活在校園里,對社會知之甚少,通過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可以更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參加公益活動能讓大學生提前融入社會,找到自身思想方面的不足之處,加以學習改正,為今后真正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公益活動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在多元文化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積極文化有利于大學生身心發(fā)展,但也有一些消極的“文化”使大學生變得自私、孤僻,甚至責任感嚴重缺失。一些大學生存在嚴重的利己主義,只要自己生活得舒適即可,不會在意其他人的感受,例家人是否因為他的言行受到傷害,更不會顧及身邊同學、朋友及他人的感受,這也是現在大部分大學寢室不和睦的原因所在。而參加公益活動會讓大學生的關注點轉變,即從關注自己轉向關注他人,從而樹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思想。大學生在參加公益活動中也會更多了解社會,會發(fā)現身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也增加了對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感。在今后的學習中,大學生會更加努力學習,用自身的力量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升社會責任感,從思想上激發(f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努力來回饋社會。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也會無形中影響身邊的同學,小到一間寢室,大到一所校園,勢必都會受到這種正能量的感染。
(三)高校公益活動能夠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與國家培養(yǎng)的高級專業(yè)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3]。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進步極其重要。首先,樹立正確的“三觀”能為大學生前進的道路指明方向;其次,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夠約束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再次,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幫助大學生遇到問題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樹立正確的“三觀”需要長期積累與滲透,而長期有效的公益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參加公益活動的過程中,與黨中央的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樹立服務意識,不僅能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將來也要服務于身邊的人,不計得失地服務于他人,以這種思想感染身邊的同學、朋友,形成一個良性的公益服務循環(huán)體系。在服務于他人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獲,滿足精神上的追求,實現人生價值。
三、通過公益活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對策
(一)開展長期有效的開展公益活動
大學生公益活動的開展需要長期有效的堅持,形成一套良好的流程體系,有助于公益活動順利展開與實施。公益活動開展的順利與否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以及參與者的感受,進而影響參與者再次參加類似公益活動的意愿。由于公益活動效果參差不齊,有的公益活動只舉辦過一次或兩次就不再舉辦了,多數是為了外在的一些需求,如學生為了獲得學分,不得不去參加公益活動,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反而會使大學生起到逆反心理,對學校、社會產生抱怨的情緒及心態(tài)[4]。
采取長期有效的組織公益活動,一方面,活動執(zhí)行起來各方面都很成熟,整個活動過程都會有序實施,不僅能學到有關公益活動的一些知識,也能從中獲得快樂。另一方面,長期有效的組織公益活動,使得公益活動融入了學生大學生活,并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參加公益活動,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獲得自身的滿足感和社會責任感,有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開展長期有效的公益活動,應該由學校校級單位牽頭成立專門的公益活動領導小組,并結合學校自身的社會環(huán)境,制訂至少為期五年的公益活動方案,并出臺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監(jiān)督考核機制,吸取每次公益活動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完善規(guī)章制度,促使公益活動越來越成熟,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二)開展大學生主導性公益活動
大學生在整個公益活動中起到主導作用,無論是前期選題、策劃還是后期的組織、實施,都由學生自主安排,鼓勵學生去做自己感興趣且很少觸及的公益活動,有助于在公益活動結束后提升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首先,自主安排前期的選題,公益活動都是正向活動,從選題開始就已經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會讓學生發(fā)現不同于他所了解的生活人群,而這些人群依然積極樂觀的生活,這對于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其次,自主實施中期策劃,需要考慮很多方面,如成員的組織、能否有效順利的實施、一些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等,培養(yǎng)了學生策劃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能力。
最后,自主完成后期組織實施階段,組織實施過程中會大大提升人際交流問題,在組織成員、組織活動的安排等都是人與人溝通。有效的溝通才能使活動順利的進行,在活動結束后也會反思不足,在提升大學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大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利用網絡公益平臺,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
在網絡盛行的時代,“低頭族”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熱詞,公益活動也要緊跟“熱潮”,把目光轉為線上公益。大學生會被很多網絡上的新鮮事物所吸引,為了更好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可以通過網絡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網絡做一些事情會更加高效,公益活動也不例外,網絡公益活動會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持,經過調查97.13%接受過他人援助的人,在別人有困難時也愿意伸出援手,這就是公益的傳承。另外,網絡公益活動具有參加起來簡單,又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的特點,通過網絡公益活動參加便捷的優(yōu)勢,讓大學生參與進來,在公益活動中獲得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認同感,從而使得學生想參加更多次公益活動,進而熱衷于參加公益活動,在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價值和社會認同感,這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學??梢圆欢ㄆ谠诰W絡上組織公益活動,如為需要的學生捐款、為山區(qū)的學生捐物等。
(四)開展一系列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公益活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國幾千年來沉淀下來的精華。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公益活動,第一,可以增進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在參加公益活動時,不僅潛移默化的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增長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更好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情懷;第二,了解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演變,能夠提高大學生思維的寬度與廣度,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不移的堅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這四個自信。第三,舉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公益活動,有利于激發(fā)更多的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也為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找到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公益活動的切入點。例如: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繪畫優(yōu)勢,為社區(qū)繪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作品;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將傳統(tǒng)文化故事改編成音樂劇,在敬老院演出。
四、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需要持續(xù)的積累,長期積極有效的參加公益活動勢必會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參加公益活動中將學校課堂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通過幫助他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祖國的發(fā)展、民族的進步積蓄力量。另外,參加公益活動,增加了大學生的使命感,使其能夠努力提升自己,愿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5)[2020-06-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2]董玉華,孫俊.校園公益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9):5-7.
[3]楊延存.淺談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特點[J].山西青年,2013(11):48.
[4]楊麗麗,李芳.淺析大學生公益活動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西部,2017(1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