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飛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你的抽煙錢有了,我的吃飯錢咋就沒了呢?——是有人偷走了它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
我把這段篡改自朱自清散文里的話在朋友圈里連發(fā)了三遍,僅對一名好友可見,終于,那個好友把我從他的微信里拉黑了。
拉黑的起因是我賣給他一件風衣,沒按定價賣,而是給了一個朋友價。
那件風衣是外省一家服裝工廠的“尾單”,工廠通知我可以拿貨時已是晚上9點,為了能在早上工廠一開門就把貨買回來,免得被同行先下手,我連夜開車跑了200多公里,在工廠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館住下,總算趕在第二天工廠一開門就把貨拿到了。
風衣一共10件,工廠給我的價格是500元/件,雖然出廠前所有的衣服已被剪去了領標和水洗嘜,但一件衣服賣900元錢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同樣的風衣到了專賣店就搖身變成了9000多元呢。細算下來,這批風衣如果全賣掉,我可以賺到4000元,去掉跑這一趟的油錢、高速費和住宿費,至少還有3000元可以賺……回來的路上,想著那仿佛已揣進腰包的3000元,我哼了一路歌。
風衣剛拿到店里,就來了一個朋友,他說:“你開了店,哥們兒得過來支持一下呀?!边呎f邊拿起風衣試。我告訴他,這件風衣準備賣900的,給你500元。然后又告訴他這個風衣除了沒有領標、吊牌、水洗嘜,和專柜9000多的是一模一樣的。
試完了風衣,朋友問我如果全包的話多少錢一件,因為他覺得風衣不錯,他的同事應該也會喜歡,想把10件全包了,拿到單位賣給同事,“賺點兒抽煙錢?!?/p>
“要是全包,你給我6000元就行。不瞞你說,這風衣我是花5000元進的,為了進貨,我連夜開車出了一趟省,油錢、高速費和住宿花進去600多,因為去拿貨,我的店今天上午還關了一上午門……”
我給他報價算賬的工夫,他已經掃了二維碼轉了錢,把風衣塞進袋子拎了起來。臨出門,他回頭跟我說:“兄弟啊,哥知道你們商人重利輕別離,但咱也不能什么錢都掙,你要想買賣干得長久,記住哥的話,朋友的錢最好不要掙。”
他走后,我看了一眼到賬記錄:5000元整。
打那以后,我再也沒有主動給過誰朋友價,還在店里的小黑板上寫上:本店商品全部按價簽標示價格出售,無朋友價。
遇到真好朋友光顧時,我會說今天是第一天打折,所以有些衣服的價簽還沒來得及換,你就按X折的價格給就行。因為哪怕沒了朋友價,真正的好朋友還是繼續(xù)光顧。有時他們覺得折扣給得太低,還會問我到底是真有活動還是特意為他們打的折。再后來,朋友識破了我的伎倆,會在我報的折后價上再添點兒錢,借口是“湊個整”“湊個吉利數(shù)”。
掛上小黑板以后,主動要朋友價的也有,有的結賬時一開口就是“老鐵,咱倆誰跟誰,價簽500元,賣我多少錢哪”——凡是和我這么熟的,大多數(shù)是我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也有的張口閉口“我是老主顧,你就不能按朋友價賣我嗎”,等他走后我一查消費記錄,嚯,如果按年頭算還真是老主顧,好幾年前來過一次,買過一件因為瑕疵特價處理的T恤,再也沒來消費過。
頭些天,又有一個跟我要朋友價的顧客,七大姑八大姨的論了半天,我還是沒聽明白到底從哪兒論的我倆是親戚了。等她跟我論完親,我開始跟她算一件衣服的成本價:“我的三舅姥的侄子的外甥女呀,你覺得一件衣服我是500元拿的貨,就該平價賣給你,但你算沒算,500元只是拿貨價可不是成本呀!一件衣服的成本還有運費、人工費、房租費、水電費吶,咱都是親戚,你不按價簽買也行,但也總得幫我交點兒水電費吧。再說了,我這一上午光跟你論親戚了,別的顧客來了也沒招呼,到現(xiàn)在連中午飯錢都沒賺到,那平心而論,如果我把這件衣服按進貨價給你,你臨走前是不是至少得幫我點份外賣糊糊口?”
再后來,店里的小黑板就變成了這樣:
各位親朋好友,因近期生意不好,本店所有商品標價均為虧本甩賣價格——賣這個價格我是賠本的。和我關系一般的顧客,按照商品價簽付款即可;和我關系好的朋友,您如果不愿意看到我做賠本買賣,可以按成本價付款。都是朋友,您給個成本價不讓賠本我就很感謝了,千萬別多給,多給一分錢您都是笑話我呢,別怪我跟您急。
感謝您按朋友價付款,因為“朋友價=成本價=標簽價格×120%”
各位以為上面那句就是結尾了是嗎?沒呢!
自從小黑板換了內容,我?guī)缀趺刻於家笥呀忉專哼@個朋友價是給那些“朋友”定的,您和我關系這么好,真的不用給我朋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