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
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中華姓氏是一種古老的文化,有學者統(tǒng)計,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頭在河南。這表明( ?)
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漢字之源D.華夏文明,盡出中原
2.東漢末年,名醫(yī)張仲景“治未病”理論,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活動姿態(tài)創(chuàng)編出“五禽戲”。這反映出他們主張( ?)
A.預防疾病,強身健體B.診斷疾病,望聞問切
C.針灸療法,辨證施治D.藥食同源,用藥簡易
3.“不是張騫通異域,安能佳種自西來?”一支支駝隊馱著茶葉、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馱著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到中原。材料反映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
A.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B.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C.促進了物種交流D.改變了古代經濟結構
4.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英國為了使其占領中國商品市場、掠奪中國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強迫清政府( ?)
A.簽訂《南京條約》B.設立總理衙門
C.鎮(zhèn)壓農民起義D.建立近代工廠
5.據(jù)記載,開平礦務局開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場銷售,把日本的煤炭擠出了天津市場。這表明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 ?)
A.增強了清朝軍事實力
B.抵御了列強經濟上的侵略
C.推動了工商業(yè)的繁榮
D.根除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6.下列建筑共同見證了(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
C.武裝反抗反動派的斗爭
D.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
7.在國共重新合作的客觀形勢漸次成熟的時候,起到促進合作作用的歷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
C.臺兒莊戰(zhàn)役D.重慶談判
8.1949年7月,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向全社會征求國旗設計方案,在一個月零五天時間里,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應征稿件1920件,圖案2992幅。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人民( ?)
A.繪畫能力較強
B.熱切盼望新中國成立
C.真正成為國家主人
D.積極鞏固新生政權
9.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河南林縣人民經過幾年苦戰(zhàn),開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紅旗渠,徹底告別“水缺貴如油”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這體現(xiàn)了林縣人民( ?)
A.防風治沙的決心
B.助人為樂的品格
C.國際主義的視野
D.艱苦奮斗的精神
10.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右面對聯(lián)的橫批應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聯(lián)產承包
11.20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一首歌家喻戶曉,中國人唱著這首歌,迎來了一個被外國租占的領土的回歸。這首歌的歌詞應該是( ?)
A.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C.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
D.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12.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要在當?shù)嘏d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臘式的神廟、體育場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區(qū)的文化元素。這段話強調了( ?)
A.希臘文化的優(yōu)越性
B.希臘文化的東方化
C.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D.東方文化的希臘化
13.歷史學家邁爾斯教授認為,猶太人的宗教、希臘人的藝術、羅馬人的法律,是現(xiàn)代文明里三種最真實、最強有力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座臺伯河畔的城市依舊統(tǒng)治著世界。這里“依舊統(tǒng)治著世界”體現(xiàn)在( ?)
A.拜占庭帝國傳承希臘文化
B.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
C.羅馬法奠定歐洲民法基礎
D.羅馬帝國版圖地跨三大洲
14.以前是把人當作神的附屬物來認識,現(xiàn)在是需要把人當作人來認識的時代。促成這一變化的事件是( ?)
A.開辟新航路B.文藝復興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D.法國大革命
15.據(jù)統(tǒng)計,到19世紀20年代,在兩臺蒸汽織機旁工作的一個男孩所織的布匹比一個熟練的手工織工多15倍。這一數(shù)據(jù)直接說明( ?)
A.傳統(tǒng)手工行業(yè)日益消亡
B.機器效率高于手工生產
C.機器生產完全取代手工勞動
D.工業(yè)革命加劇貧富分化
16.有史以來的全部優(yōu)秀文化成果是它的思想淵源,而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它主要的、直接的理論來源。與“它”直接相關的是( ?)
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
C.《共產黨宣言》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7.從下面表格內容中可以獲取的正確信息是( ?)
A.世界貿易格局發(fā)生改變
B.英國工業(yè)產量躍居世界首位
C.世界貿易中心從歐洲轉向美洲
D.世界貿易總額連年持續(xù)提高
18.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整個和會拖了半年多時間,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材料強調巴黎和會( ?)
A.是一次分贓會議B.被大國強權操縱
C.對德國進行嚴懲D.使各國矛盾激化
19.二戰(zhàn)中新西蘭駐美國大使納什曾說過,如果我們贏得這場戰(zhàn)爭后而沒有規(guī)劃,就會再犯上次那樣的錯誤,將開啟下一場戰(zhàn)爭。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成立國際聯(lián)盟B.建立反法西斯聯(lián)盟
C.成立聯(lián)合國D.成立北約和華約
20.由于受到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他以英雄為主題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表達了斗爭勝利后的快樂和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渴望。“他”是( ?)
A.巴爾扎克B.梵高
C.列夫·托爾斯泰D.貝多芬
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
21.(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漢時,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世界各國的造紙術也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
唐朝時,中國已發(fā)明了火藥。中國的火藥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qū),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摘編自統(tǒng)編教材《中國歷史》
材料二
(1)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說出這些發(fā)明傳播的特點。(3分)
(2)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說,中國“在3到13世紀之間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請再舉出一例說明這一觀點。(2分)
22.(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初次舉行起義失敗后,“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庚子(1900年)失敗之后,“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
——摘編自《孫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紀初,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出現(xiàn)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等著作,各種革命團體如光復會、華興會等紛紛成立,孫中山又組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1906—1910年,先后爆發(fā)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和黃花崗起義等。
——摘編自統(tǒng)編教材《中國歷史》
(1)據(jù)材料一,指出當時人們對革命黨人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2)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勢高漲的原因。(3分)
(3)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巨變。請選取相關史實一例并加以說明。(2分)
2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lián)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材料二 中國“就座了屬于她的席位”,“不僅填補了一個巨大的真空”,而且為聯(lián)合國組織“獲得新的動力打開了道路”,“必將對聯(lián)合國有利,也對她自己有利”。
——法國代表在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的發(fā)言
材料三 中國在聯(lián)合國組織內為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各國友好合作、促進人類進步事業(yè)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材料一美國“最慘重的失敗”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1分)
(2)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3分)
(3)結合材料三,用史實說明中國“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2分)
24.(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興建了現(xiàn)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支撐了工業(yè)化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日本民眾承擔了快速工業(yè)化帶來的社會和政治成本。1873年農民的土地稅占據(jù)了農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發(fā)展的開頭幾年相當于政府財政收入的90%。購買工業(yè)設備的外匯主要來自于低工資、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紡織品出口。
——摘編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治天皇一改過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斷發(fā)蓄須、軍裝戎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開啟西方近代飲食習慣,這種先導性示范效應很快影響到普通日本國民。明治時期思想家森有禮以“開啟民智、文明開化”為己任,通過刊物引導日本國民移風易俗,教育家福澤諭吉創(chuàng)辦學堂,培養(yǎng)具備西方近代知識和國際視野的學生。
——摘編自《明治維新如何讓日本移風易俗》
(1)據(jù)材料一,指出當時日本社會面臨著怎樣的危機。(2分)
(2)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各種社會力量在日本近代社會轉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4分)
(3)綜上所述,面對社會發(fā)展,你認為不同的社會力量應該怎樣承擔好自己的責任?(1分)
25.(5分)觀察下面年代尺,請分別選取年代尺所示中外事件各一例,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表述完整,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趨勢)
參考答案:
1.B 2.A 3.C 4.A 5.B 6.A 7.B 8.B 9.D 10.D11.D 12.C 13.C 14.B 15.B 16.C 17.A 18.B 19.C20.D
21.(1)都是由中國向外傳播的;大都經過阿拉伯人外傳;傳播的地域范圍較廣;在傳播過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改進。(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舉例:南朝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七位數(shù)字。說明: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2分,舉例1分,說明1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1)由大多認為是亂臣賊子到有識之士同情革命黨人。(2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發(fā)表革命著作進行宣傳;組建革命團體和政黨;創(chuàng)立革命理論。(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史實:剪辮。說明: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相關法令,推動了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革。(2分,史實1分,說明1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3.(1)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分)
(2)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礎;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聯(lián)合國注入了新生的力量,有助于聯(lián)合國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中國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有助于維護地區(qū)乃至世界的和平。(2分,史實1分,說明1分)
24.(1)美國入侵,被迫開放港口;強藩割據(jù),幕府統(tǒng)治已動搖;物價飛漲,市場混亂,社會矛盾尖銳。(2分,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政府:重視近代化基礎設施的興建,為日本經濟發(fā)展提供政策支撐和物質條件;民眾: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為日本近代經濟發(fā)展積累資金;皇室:改變形象和飲食習慣,為日本近代社會的文明開化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知識分子:通過報刊或學堂宣傳西方文明,推動日本社會的文明開化。(4分,每點1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合力推動社會的發(fā)展。(1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5.評分說明:
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表述完整,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趨勢。
給分要點:自擬題目(1分),史實正確(中外史實)(2分),表述完整(1分),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趨勢(1分)。
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