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霞,史 軍,李娟霞,單 樂,張維寶
(河西學院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張掖734000)
分布式發(fā)電(distributed generating,DG)具有分散、隨機變動等特點,大量分布式電源的接入,將對配電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產生較大影響。例如電網因某種原因跳閘后,DG 將與本地負載形成一個孤立的供電系統(tǒng),即“孤島”??紤]到孤島對用戶電能質量和用電安全性的影響[1-2],電力部門要求基于逆變器并網的分布式發(fā)電必須具有孤島檢測功能。國內外相關標準還規(guī)定了孤島檢測時間,如IEEE Std.929—2000 規(guī)定孤島發(fā)生后,DG 應在2 s 內檢測出孤島并切離電網[3]。為減小檢測盲區(qū),降低孤島檢測對電能質量的影響,提高孤島檢測有效性,分布式發(fā)電一般采用主動檢測法與被動法結合的方式[4-7]。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相位偏移的主動檢測法,即主動移相法。傳統(tǒng)的主動移相法——滑膜頻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SMS)[8],其檢測時間受負載品質因數影響,且隨品質因數的增大而變長,從而可能導致孤島檢測失敗。針對傳統(tǒng)SMS 孤島檢測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反正切滑膜頻率偏移孤島檢測法(arctangent slip-mode frequency shift,arctan_SMS)。通過參數設置,利用反正切函數曲線的單調遞增性,降低高品質因數下孤島檢測失敗的可能性,提高孤島檢測速度。孤島檢測方法中參數的設置,對于檢測性能的優(yōu)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設置不當可能會造成孤島檢測失敗。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arctan_SMS 法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據孤島發(fā)生后DG 并網點電壓頻率變化趨勢,對算法檢測盲區(qū)和參數設置關系進行推導,為參數優(yōu)化提供了依據。最后通過仿真驗證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式中:f 為并網點電壓頻率;fg為電網電壓額定頻率;fm為發(fā)生最大相移時對應的頻率;θm為移相算法對應的最大相移。根據文獻[11],在測試負載選用標準諧振負載,且式(1)中參數:θm=5°;fm-fg=1 Hz時,能消除負載品質因數Qf≤2.5 的檢測盲區(qū)。
在arctan_SMS 算法中,將式(1)中所示傳統(tǒng)SMS 算法正弦相位偏移曲線用反正切曲線代替。對應的電流相位偏移起始角表達式為
式中:k 為反饋增益(待求參數)。
上式中只要合理選擇參數k,則arctan_SMS 算法就可以滿足孤島檢測技術相關標準要求。對應的相位偏移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arctan_SMS 算法相位偏移曲線Fig.1 arctan_SMS algorithm phase offset curve
由圖1 可知,DG 在理想情況下(fg=50 Hz)并網運行時,穩(wěn)定運行在O 點。當電網斷開后,DG 并網點電壓頻率取決于逆變輸出電流和本地負載,具體由圖1 中θarctan_SMS和θload曲線的交點決定。以Qf=2.5 為例,兩條曲線交于P、O、Q 三點,設X 代表三點中任意一點,根據文獻[12]對交點穩(wěn)定性的判斷規(guī)則知,O 點處,即O 點為不穩(wěn)定工作點;而在P、Q 點處,,即P、Q 為穩(wěn)定工作點。電網失壓瞬間,系統(tǒng)工作點受到微小擾動將從O 點滑至穩(wěn)定的P 點或Q 點。若θarctan_SMS>θload,則電壓頻率逐漸增大,最終移向P點;若θarctan_SMS<θload,則電壓頻率逐漸減小,最終移向Q點。在系統(tǒng)到達新的穩(wěn)態(tài)前,若頻率f 超出頻率保護范圍[fmin,fmax],即可檢測出孤島。
斷網后,若要成功檢測出孤島,一般要求DG 在達到新的穩(wěn)態(tài)時,Δ f=f-fg>0.5 Hz。若選擇合適的反饋增益k,一方面可使新算法相移曲線在O 點處的斜率大于傳統(tǒng)SMS 算法的相移曲線斜率,從而在孤島發(fā)生后,使系統(tǒng)并網點頻率迅速發(fā)生偏移,提高孤島檢測速度;另一方面可使得在相同的Qf值下,θarctan_SMS和θload曲線的交點(穩(wěn)定點P、Q)與fg=50 Hz的距離大于θarctan_SMS和θload的交點與電網額定頻率的距離,即孤島發(fā)生后,改進算法的穩(wěn)態(tài)頻率大于相同條件下傳統(tǒng)SMS 算法的穩(wěn)態(tài)頻率,也即意味著孤島檢測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面向5G的承載網需求及關鍵技術 ……………………………………………………師嚴,王光全,王海軍 24-1-17
根據系統(tǒng)斷網后的頻率變化軌跡,結合文獻[13-14]可知,改進算法進入檢測盲區(qū)應滿足如下條件:
(1)孤島相位偏移曲線θarctan_SMS(f)和負載反向相頻特性曲線的交點是穩(wěn)定交點;
(2)交點對應的頻率f 處于[fmin,fmax]之內。對應表達式如下:
其中,并聯(lián)RLC 負載相角表達式如式(4)所示:
為表示方便,式(3)中θarctan_SMS(f)在以下各式中均用θ(f)代替。
聯(lián)立式(3)、式(4)可得:
求解式(5)的第1 式可得:
將式(6)代入式(5)的第2 式,可得:
對式(7)進行變換可得:
若將式(6)中f0視作為f 的函數,等式兩端對f求導可得:
對應檢測盲區(qū)如圖2所示。
圖2 改進算法檢測盲區(qū)Fig.2 NDZ of improved algorithm
根據式(10),圖2 中交點M 的縱、橫坐標(fM、QfM)關系如下:
求解式(11)可得(為書寫方便,將上式中θ(fmax)、θ(fmin)分別簡單標記為θmax、θmin):
聯(lián)立式(2)和式(12),從而可得arctan_SMS 算法盲區(qū)交點表達式:
根據并網標準IEEE Std.929-2000,孤島保護試驗電路的負載品質因數Qf設置為2.5。為減小Qf≤2.5 時的檢測盲區(qū),可令式(13)中QfM=Qf=2.5,結合式(2),可得改進算法中正反饋增益k 的表達式如下:
上式中fg=50 Hz,將頻率保護閾值設為[49.5 Hz,50.5 Hz],然后代入式(14),得k≈0.075。從而可得反正切SMS 孤島檢測法在k 取0.075 時的檢測盲區(qū),如圖3所示。
圖3 arctan_SMS 算法的檢測盲區(qū)Fig.3 NDZ of arctan_SMS algorithm
由圖3 知,當k≥0.075 時,可消除Qf≤2.5 時的檢測盲區(qū)。為減小檢測盲區(qū),同時滿足電能質量要求,對k 進行分段。根據國標GB/T 15945-1995 相關規(guī)定,電力系統(tǒng)正常頻率偏差允許值為0.2 Hz[15]。改進算法中可按照頻率變化改變反饋增益k 值大小,取改變k 值對應的頻率變化閾值為±0.2 Hz。k 的初值設為0.07,當頻率偏差達到閾值±0.2 Hz 時,k 取0.1。以Qf=2.5 為例,分析改進算法引起的電流畸變。若按電網電壓頻率波動范圍50±0.2 Hz 計算,則DG中逆變輸出電流與并網點電壓相位偏差為
此時,移相角占整個周期的比例為0.021/2π≈0.003,引起的電流總諧波畸變約為0.3%,因此在電網正常運行時可忽略不計。綜合上述分析,k 的取值表達式如下:
與固定反饋增益相比,改進算法在電網正常時,讓k 取較小值,從而減小并網逆變輸出電流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發(fā)生孤島后增大k 值,以提高檢測速度。
為驗證改進算法中參數優(yōu)化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在孤島檢測方面的有效性和快速性,采用Matlab/Simulink 軟件對上述方案進行驗證。電網電壓為220 V,額定頻率50 Hz。并聯(lián)RLC 負載功率為2 kW,逆變輸出功率與負載功率匹配,品質因數Qf取2.5。當電網在0.08 s 斷開時,對上述兩種算法分別進行仿真驗證。
圖4 為電網斷開后傳統(tǒng)SMS 法參數取θm=5°,fm=51 Hz 時的仿真結果。
圖4 傳統(tǒng)SMS 算法仿真結果Fig.4 Simulation results of traditional SMS algorithm
圖4(a)為斷網后并網點電壓、電流變化情況,圖4(b)為并網點電壓頻率變化情況。由圖可知,該算法在t=0.45 s 時成功檢測出孤島,檢測時間約為0.37 s。圖5 為改進arctan_SMS 算法斷網后的并網點電壓、電流及頻率變化情況。
圖5 arctan_SMS 算法仿真結果Fig.5 Simulation results of arctan_SMS algorithm
由圖5(a)可以看出,斷網后改進算法在t=0.3 s檢測出孤島,檢測時間為0.22 Hz,比傳統(tǒng)算法減少了0.15 s。圖5(b)中,斷網后并網點頻率逐漸增大,當頻率大于50.2 Hz,即頻率偏差大于0.2 Hz 后改變反饋系數,從而使頻率在每個周期迅速偏移,最終超出閾值,分布式系統(tǒng)退出孤島運行。
對孤島檢測中的傳統(tǒng)主動移相算法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即用反正切曲線代替?zhèn)鹘y(tǒng)SMS 算法中的正弦曲線。分析了改進算法的工作原理、斷網后并網點電壓頻率變化軌跡及盲區(qū)分布,在特定品質因數下對相關參數進行優(yōu)化。根據優(yōu)化結果,結合頻率變化閾值,對參數進行分段,以滿足孤島檢測快速性及DG 并網運行時的電能質量要求。仿真結果表明改進算法通過參數優(yōu)化設置,提高了孤島檢測速度,并在電網正常運行時,降低了對電能質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