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發(fā)健 韓 婧 孟凡琦 劉 媛 趙 今
低齡兒童齲(early children caries,ECC)是3~5歲兒童口腔常見疾病之一,因其患病率高、發(fā)病急,儼然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領域不容忽視的問題[1]。目前,患兒多因治療口腔急癥為目的就診于口腔科的形式最為常見,以預防為目的的就診情形較少[2]。因此,本文對烏魯木齊市3~5歲兒童進行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其口腔就醫(yī)觀念、就診現(xiàn)狀及影響就診的因素,以期為相關部門制定口腔保健政策提供依據(jù)。
根據(jù)樣本量計算公式N=t2PQ/d2,得出Nmin=230,其中P為62.5%。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對烏魯木齊市3~5歲兒童進行橫斷面調查。第一階段:將烏魯木齊市按照管轄區(qū)域分為8層;第二階段:從每層中隨機抽取2所,共16所幼兒園;第三階段:每所幼兒園按大、中、小班分層,每層隨機整群抽取1個班級的全體兒童,共48個班。本研究由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170214-162)。每位兒童的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此外,我們給兒童宣傳口腔保健知識、發(fā)放口腔保健手冊和產品,將檢查結果反饋給學校及家長,并告知相應的治療方案及保健措施。
1.口腔檢查: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薦的《口腔健康檢查基本方法》及《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診斷標準[3,4],在良好自然光線下由2名專科醫(yī)生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檢查兒童的口腔狀況并記錄結果。口腔檢查的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83。
2.問卷調查:參照《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和國內外文獻,并結合新疆居民的生活習慣,設計本次問卷調查表。本次研究發(fā)放問卷838份,有效問卷677份,應答率80.79%。問卷收回一周內,隨機抽取部分問卷(每100份抽取10份)要求家長再次填寫,兩次結果符合率為97.23%,兩次回答不一致的問題與家長溝通后確定結果。
使用Epidata 3.10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 25.0軟件,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使用t或F檢驗,否則使用非參數(shù)檢驗;使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口腔健康知識題和態(tài)度題共14題,答對1題得1分,答錯或回答“不知道”“無所謂”不得分;檢驗水準雙側α=0.05。
677名兒童的患齲率為74.45%,口腔疾病患病率為85.38%,充填率為7.29%。不同年齡組兒童的患齲率和充填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ECC=0.003,P充填=0.010),見表 1。
677名兒童的口腔就診率為45.49%。各類別中,不同年齡組、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的不同評價組和是否有過牙痛或不適組的兒童就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PECC<0.001,P口腔疾?。?.001),見表 2。
表1 兒童口腔健康狀況
表2 兒童口腔就診現(xiàn)狀
表3 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的認知情況
在12個月內就診的264名兒童中,以治療為就診目的的兒童占比例最高(50.00%),其次為咨詢檢查(32.20%)和預防(17.80%);而12月內未就診的413名兒童中,未就診的原因前三位依次為:孩子牙沒問題(55.45%),孩子的牙壞得不嚴重(10.65%),乳牙要替換、沒必要看(8.47%)。
各類別中,有就診行為的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認知和得分情況優(yōu)于未就診的兒童家長(P<0.05),見表 3、4。
表4 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的認知得分情況
對可能影響兒童口腔就診的10項因素(年齡、性別、是否患齲、是否患口腔疾病、家長對兒童口腔狀況的評價、是否有過牙痛或不適、家長口腔健康認知得分、父親最高學歷、母親最高學歷、家庭年收入)進行單因素分析后,將納入變量及排除變量的顯著性水平設為0.05和0.10,選擇“向前:條件”,對相關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越大、家長對兒童口腔狀況的評價越差、有過牙痛或不適、家長口腔健康認知得分和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兒童就診率越高,見表5、6。
表5 兒童就診相關因素的分級標準
表6 兒童就診相關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就醫(yī)觀念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口腔健康水平[5]。本研究發(fā)現(xiàn)烏魯木齊市3~5歲兒童齲病和口腔疾病患病率高于全國總體水平[3],這可能是由于烏魯木齊經(jīng)濟水平相對落后和高糖的飲食習慣導致。患齲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結果與Li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①隨年齡增長,乳牙暴露時間變長,而3~5歲兒童缺乏良好的飲食習慣及保健意識,因齲病慢性、進展性的特點,患病率升高不是年齡單純增大的結果,而是疾病進展在時間上的累計;②伴隨頜骨的生長發(fā)育,乳牙之間出現(xiàn)生理性間隙,易造成食物嵌塞,清理不及時會造成大量細菌集聚[7]。該地區(qū)兒童7.36%的齲齒充填率是一個極低的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醫(yī)行為雖有改善,但“孩子的牙壞得不嚴重”等錯誤觀念依舊存在,高昂的費用也成為兒童就醫(yī)的阻礙[8]。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烏魯木齊市3~5歲兒童的口腔就診率雖高于全國19.4%的總體水平[3],但低于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水平,而以治療為目的的就診形式與國外以預防為主的觀念相反[9],且多數(shù)未就診兒童家長認為孩子的牙齒沒問題,與劉素君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該地區(qū)兒童口腔就醫(yī)行為被動,家長的關注重點多是兒童整體的生長發(fā)育及日常生活飲食,并未充分認識口腔健康對兒童全身健康的重要性[11]。高年齡兒童口腔就診率高的研究結果與兒童患齲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結果和以治療為主要目的的就醫(yī)形式相一致。有過牙痛或不適及家長評價高的兒童就診率越高,可能是因為:①隨著兒童口腔疾病患病率升高,臨床癥狀出現(xiàn)的比例也升高,當兒童出現(xiàn)口腔急癥時絕大多數(shù)兒童會訴說其口腔服務需求,看護者也會由此發(fā)現(xiàn)兒童口腔中存在的問題并陪同兒童治療患牙,從而使就診率提高;②看護者在發(fā)現(xiàn)兒童口腔中患牙的同時,也會使家長降低對其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評價,進而影響就診率。歐曉艷等[2]認為,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越高、態(tài)度越好,3~5歲兒童的就診率越高,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早期的口腔就診不僅幫助兒童適應口腔環(huán)境、促進口腔環(huán)境的積極行為,也使家長在陪同其孩子就診時,改變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度,提高口腔保健意識[12]。社會經(jīng)濟狀況與就診率之間的關系是流行病學調查中最受關注的主題之一[13]。家庭收入影響兒童就診可能是因為:①高收入家庭有更多的途徑獲得口腔健康知識,從而提高保健意識并更加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使就診率升高;②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負擔起看牙所需費用,加之其頻繁的接觸口腔醫(yī)生,會增加家長對口腔需求的了解,提高就診率[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