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博大精深,教師如何利用教材中為數(shù)不多的古詩詞資源和有限的教學時間,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接受古詩詞的熏陶呢?主題式教學是圍繞單元主題,通過多個文本關聯(lián)比較來拓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實現(xiàn)課程主題思想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這種方式對促進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和效益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古詩詞;主題式教學
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博大精深,語文教師應盡可能嘗試古詩詞的主題式教學,引導學生采用聽、說、讀、寫、查、問、思、畫、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充分開發(fā)學生在言語、邏輯、視覺、觀察、交流、音樂等潛在智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古詩詞這具有豐富營養(yǎng)的精神母乳。以下是我的一些實踐研究。
一、珠簾合璧,使主題式古詩詞教學更具價值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有了數(shù)量和質(zhì)量要求,從一年級開始,就出現(xiàn)了古詩詞,隨著年級的提升,每冊課本中的古詩詞數(shù)量也在增加,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祖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體會其美妙的意境和豐富的內(nèi)涵。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法,完成課內(nèi)古詩詞教學任務已相當緊張,課外閱讀古詩詞的任務根本無法解決。要解決課內(nèi)外古詩詞教學量多課時少的矛盾,只有采用密度高容量大的主題式教學法,才能保質(zhì)保量完成古詩詞教學任務。
主題式教學是將零散的教學資源圍繞單元教學主題,采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拓展主題的廣度和深度的一種開放性教學。其特點是教學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和發(fā)散性強,要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緊扣主題,圍繞主題類比點撥、深化理解,把握主題開發(fā)課內(nèi)外相關教學資源。以蘇教版小語五下為例,《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分別描寫了春季、夏季的美景,卻因作者不同、環(huán)境不同,體現(xiàn)出不同的詩意人情,可采用“季節(jié)性思想”展開主題式教學,以點帶面溝通課內(nèi)外學習,以豐富多彩的詩歌情境陶冶學生情志。
二、優(yōu)化組合,使主題式古詩詞教學更具實效
要有效地構建主題式古詩詞的教學,教師對古詩詞的優(yōu)化組合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重視精講,同題材、異詩人的主題式建構
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通常以“古詩兩(三)首”的方式出現(xiàn),通常是同一題材不同詩人所作。如蘇教版小語六下中,選編了《石灰吟》和《墨梅》兩首詩,作者于謙和王冕所處朝代不同,寫作題材和意向卻有較多的相似之處。教師可讓學生整合閱讀,對比教學。再將課外的清朝鄭燮的《竹石》、宋朝王安石的《梅花》等詩作串起一條思維的主線;適時推薦《精衛(wèi)》(顧炎武)、《在獄詠蟬》(駱賓王)、《畫菊》(鄭思肖)等詠物詩,學生定會更有興趣、更善思辨,并對“詠物詩”中常出現(xiàn)的一些意象更有感性的認知。
(二)提倡拓展,同詩人、異風格的主題式建構
主題式古詩詞教學拓展多灌輸少,提倡觸類旁通的教學理念。它以每冊教材的幾首詩詞教學帶動十幾首同主題詩詞學習,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已學和未學。李白、杜甫的作品量較多,可在邊學新詩邊復習舊知中進一步品悟。蘇教版小語六上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可先安排學生回憶學過的《絕句》、《春夜喜雨》、《望岳》、《江畔獨步尋花》、《登高》……再引導學生再次重現(xiàn)這位因心情愉悅而眼中皆美景的杜甫,這位因飽經(jīng)世態(tài)冷暖之后在他鄉(xiāng)遇故友而傷春的杜甫,這位細密感受無聲春雨的杜甫,這位有著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開闊胸襟而“一覽眾山小”的杜甫,轉而學習這首“生平第一快詩”,學生將對杜甫有更豐滿的認識,對杜詩以時事入詩,直面社會現(xiàn)實的“詩史”性質(zhì)有深化的感知。
(三)著眼熏陶,同作者、異詞牌的主題式建構
主題式古詩詞教學熏陶多束縛少,注重對詩歌主題思想的領悟,對情感的熏陶和內(nèi)化能力的培養(yǎng)。可根據(jù)同一作者、不同詞牌的詞作整合。如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與《清乎樂·村居》是同一作者、不同詞牌的兩首詞,教學時,可直接采用聽音樂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詞牌所表達的不同意境:“菩薩蠻”委婉深沉,“清平樂”的曲調(diào)與之明顯不同。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不能孤立地理解辛棄疾寫這首詞的心境。辛棄疾這個死前還喊“殺賊”的愛國詞人,看似安居樂業(yè)的他,心中是思戰(zhàn)爭之“?!钡摹K吹降拇寰?,對他會有怎樣的刺激?通過學生朗讀這兩首詞,來體悟詞人的“居危思安”,對這位愛國詞人的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就這樣通過整合,可讓學生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人對人生社會的思索。
(四)培養(yǎng)情趣,同意象、異作品的主題式建構
古詩詞中的敘述、描寫、抒情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古典詩詞作品中的山、石、水,花、草、樹,喜、悲、愁……學生從中領悟、體味祖國古詩詞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擴大知識面,知識更加系統(tǒng)。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從小就熟悉傳統(tǒng)詩文的基本意象,如望月思鄉(xiāng)、摘柳贈花、惜春悲秋、模山范水……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可嘗試古詩詞的整合教學,但這決不是簡單地一篇帶多篇,以量多取勝,而是在深入研讀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語言特色的基礎上,精選有關詩句、詩篇,有機地融合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印證,相得益彰,使我們的古詩詞教學更有效。
三、取長補短,使主題式古詩詞教學更加靈動
主題式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各有所長,切忌一種教法用到底,豐富多彩的古詩詞理應配合生動多姿的教學方法,才能妙趣橫生。主題式教學要點是圍繞主題組織教學,包括主題導入、主題分析、主題深化、主題拓展等。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資源和情境,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點帶面,集中而開放地激活學生的縱向和橫向學習,靈活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不管蘇教版還是部編版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古詩詞”這個文化主題是反復出現(xiàn)的,這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呈螺旋上升式的。主題式古詩詞的學習,讓古詩詞教學更具創(chuàng)造性,點燃智慧的古詩詞學習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4(12).
[3]王茹瓊.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審美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