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欣 劉 暢
廟會將具有共同信仰的不同人群聚集起來,以一種儀式將傳統(tǒng)記憶延續(xù)。在廟會過程中,伴隨有大規(guī)模的儀式展演,拜神、許愿、還愿是儀式過程的核心。本文聚焦豫東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商丘火神臺廟會,在觀察、訪談中搜集資料,分析廟會儀式過程及文化符號,探尋現(xiàn)代社會中廟會儀式活動的意義。
在河南商丘有這樣一句俗語:不到火神臺不算到商丘。閼伯被認為是商人的祖先,在民間傳說中,他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火祖。由于閼伯一生不畏勞苦為百姓謀福利,人們尊他為“火神”,把他觀測星象的地方叫“火神臺”。閼伯死后,人們將他葬于臺下。20世紀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通過勘查發(fā)現(xiàn),閼伯臺地區(qū)的鋁土礦層與漢初的大量磚塊混合在一起,確定這個臺地是2000年前西漢梁孝王劉武的梁園遺物。通過考古勘探,結(jié)合歷史文獻,專家們認定這些石灰?guī)r層是中國最古老的觀星臺遺址——閼伯臺的所在?;鹕衽_是中國最早的觀星臺。
火神臺廟會源于當?shù)匕傩諏τ凇盎稹钡耐瞥?。商丘位于中原腹地,傳說中燧人氏在這里興業(yè),使人們擺脫饑餓寒冷,被人們尊為燧皇,位居三皇之首,成為中華民族的“火祖”。
相傳,堯稱帝后,封閼伯為火正,封在商丘。閼伯在商丘以火紀時,教導百姓,一生鞠躬盡瘁,被后人尊為“火神”。后人在高臺上筑閼伯臺,還設火神廟以紀念閼伯,商丘當?shù)匕傩瞻鸦鹕衽_廟會又叫臺會。
閼伯在商丘百姓心里的位置不可估量,對于火神閼伯的信仰也薪火相傳。商丘人對“火源”“火種”“火神”的崇拜,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間煙火”“香火”深深相連,敬神與娛人是火神臺廟會的特征,人們是懷著朝圣的心情,誠懇地感激上蒼給予人間的恩惠,是對人類生活生存的明恩,對祖先千百年來的庇佑的深深追念。
火神臺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西南三里處,由夯土建成。上有火神廟,現(xiàn)存的火神廟建于元大德年間,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鹕衽_經(jīng)過歷代的多次修建,目前有大殿、拜廳、鐘鼓樓、大禪門、東西禪門以及高臺下的山門、花戲樓等。戲樓和火神廟隔路相望,兩邊有二十四節(jié)氣的碑文石刻。跨過山門,拾級而上,第一階的石梯最薄,越往上臺階越厚,寓意“步步高升”。進入火神廟,正對著的是大殿,上面“離宮正位”四個大字映入眼簾,左側(cè)是相土殿,右側(cè)是昭明殿。正殿供奉著火神爺閼伯,旁邊站著兩個侍從。在正殿的兩側(cè)還有東、西護法,正對著火神的香臺上擺放著酒水、水果、金元寶、香爐、蠟燭等祭品。從山門下來的時候,臺階會越來越寬,寓意“步步寬,步步順”。商丘的火神臺廟會在中原地區(qū)影響力很大,香客遍布蘇、魯、豫、皖四省。
火神臺是歷朝歷代官方的重要祭祀場所,在官方的倡導下,民間的朝拜之風大盛,當?shù)厝朔Q為“朝臺”。
◇ 商丘火神臺
火神臺廟會基本成形于漢代,至唐代已形成規(guī)模,歷經(jīng)元代的發(fā)展,清代規(guī)模最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火神臺廟會再度發(fā)展。進入21世紀,火神臺廟會在政府的指導下,組織管理日趨完善,影響力逐漸擴大,并建成了以火神臺為中心的火神臺景區(qū)。火神臺廟會由最初的火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演變?yōu)榧漓胂茸?、休閑購物娛樂等為一體的大型廟會。
筆者將火神臺祭祀儀式活動分為重大節(jié)日儀式活動和日常儀式活動。重大節(jié)日儀式活動持續(xù)時間長、規(guī)模較大、參與人數(shù)較多,是自發(fā)的群體性活動。日常儀式活動時間跨度小、規(guī)模小、參與人員較少,是自發(fā)的個體性活動。
◇ 商丘火神臺
火神臺一年中有三次大規(guī)模的集會。第一次是正月初七,會期最長,直到二月初二前來的信眾才會逐漸散去;第二次是四月初四,敬拜商星,會期十天左右;第三次是六月二十三,相傳是火神爺閼伯的祭日,會期十天,主要是歌頌火神的功德,祈禱火神保佑當?shù)氐拿癖姟?/p>
正月初七的祭祀活動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的,從正月初一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二月初二。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從年前就開始準備,大年初一這天,由主事人安排整場活動的進行次序。請神前的議事主要是通知相關的負責人員前來商討儀式的與會人員、預約鼓樂班、如何接待戲班子及唱戲內(nèi)容、怎樣請神送神等;請神,什么時刻進行祭祀、鼓樂的選擇、神像的著裝等;接供,將香客的供品如水果、犧牲、香紙、布施等送進廟里。送神,廟會儀式結(jié)束后把神靈送回天上,這在整個儀式活動中非常重要,不能提前也不能推遲。
早上七點,熙熙攘攘的信眾在火神廟前的廣場集合等待,主事人身穿傳統(tǒng)服飾,身后的侍從共30人,分為左右兩列,跟隨主事人走向火神廟。在山門前會舉行一個簡短的儀式,告知火神閼伯,虔誠的信眾前來朝拜,請火神爺為百姓賜福。
首先由主事人念讀頌詞。頌詞宣讀完畢,信眾陸續(xù)進入火神廟祭祀,信眾們準備的祭祀供品不一,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香、黃裱紙。信眾手持香進入大殿后,先走到香案前,把自己帶來的供品一字排開,借用香案上的蠟燭把香點燃,插進香爐中,接著信眾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看著神像,自報家門,通常是說一下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所求何事,目的是讓火神爺知曉香客有求于他,請火神閼伯幫助達成愿望。然后俯身叩頭三下,起身往功德箱里放入一些錢財,金額隨心意,但是不可不投,如果不往功德箱里投錢的話,愿望就無法實現(xiàn)。這些動作完成后就可以起身離開火神廟,在火神廟前的香鼎中,有專門負責送“福蛋”的人員,其實就是雞蛋,因為是在香灰里燙熟的,聞起來會有一股濃重的煙熏味。前往火神廟進香的民眾通常會買上幾個帶回家去,他們相信小孩子吃了之后可以身體健康、聰明伶俐。
在祭祀過程中,火神臺廟會相關工作人員會假扮原始社會時期的先祖,向人們展現(xiàn)“鉆木取火”,通過簡短的儀式活動使人們了解到由最初的用火、崇火、拜火再到火神信仰的歷史演變?;鹕衽_廟會儀式過程中,普通物品所具有的屬性被賦予了文化的意義。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儀式活動帶來的神圣意義,通過儀式活動,人們的心理得到慰藉,重塑生活目標。儀式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娛樂,更重要的是人們獲得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當生活中的一切難事得到解決后,信眾堅信火神爺在以某種無形的神力幫助自己、引導自己克服艱難險阻。
在規(guī)模較大的儀式活動中,人們祭祀火神后可以在山門前的廣場上觀看戲曲。這些戲班子一方面是給火神爺祝壽,另一方面為祭祀活動增添節(jié)日氛圍,儀式活動的展演起到娛人娛神的效果。廟會上還有一些特色民俗活動,比如踩高蹺、抬花轎、?;?、“上刀山下火?!钡?。
自發(fā)的祭祀活動規(guī)模小,參與人員多以家庭為單位,主要活動包括許愿、還愿、拜神等。日常的儀式活動自發(fā)性強,時間不固定,目的性較強,主要是求平安、求事業(yè)、求子嗣、求姻緣等。
1.求平安
自古以來,當?shù)氐男疟姸颊J為定期去“朝臺”可以為家人帶來平安,商丘是商人、商品、商業(yè)的發(fā)源地,商丘人善于經(jīng)商,大部分家庭中的男性常年在外奔波,而女性在平時到火神臺的目的是為丈夫、兒子祈求平安。
60歲的李某某早年喪偶,只有一個兒子,兒子是一名貨車司機,常年在外奔波?!鞍澈航?jīng)常往西藏、青海跑車,兒子每次出車我就擔心他的安全問題,不管掙錢多少,兒子每次平安歸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恩賜。在孩兒出車前,我都會來廟里上香,求個平安符,給孩兒掛在車上,俺兒是我唯一的依靠。他一定要平平安安,百年之后我也好向他娘交代?!?/p>
序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每年進香次數(shù) 所求何事1 張某某 女 65歲 12~15次2 李某某 男 60歲 10~15次3 章某某 男 85歲 6~8次4 侯某某 女 70歲 8~12次5 王某某 女 63歲 10~12次6 秦某某 女 35歲 5~8次求平安7 齊某 男 44歲 8~10次8 朱某某 女 40歲 10~12次9 段某 女 38歲 6~8次10 江某某 男 33歲 6~10次11 孫某某 女 40歲 10~12次求事業(yè)12 賀某 女 35歲 8~10次13 陳某 女 26歲 12~15次14 錢某某 男 26歲 4~6次求子嗣15 李某 女 23歲 2~4次16 劉某某 女 22歲 0~2次求姻緣
火神廟的上香過程和上文中講到的方式一樣,只是香不同,平安香是成盤掛起來的,與重大儀式活動不同,前來進香的信眾可以請寺廟的主事人“看香”,即通過觀看香的燃燒狀態(tài),告知來者近期的運氣,以防災避禍、保佑平安。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將要來臨時,主事人會給你想辦法破解,比如開過光的平安符,求取的平安符會交給男性隨身攜帶,寓意是“遇事化吉,出入平安”。
2.求事業(yè)
人們對于個人事業(yè)發(fā)展總是有著無限遐想,期望有好的事業(yè)發(fā)展,有一定的資源,比如人脈、地位。
其中一位是火神臺附近村莊的一個村長,長期與村民打交道。長期的村民糾紛是他最苦惱的事,“要我說,最好的就是行事公道,既不能違背上層政策,又要與村民搞好關系。你可不要小瞧村莊,村里的事更難做,作為村長,要盡可能地公平,不偏不倚。東家長西家短,要盡最大的努力與村民溝通,村里人際關系不好搞。我當村長已經(jīng)十年了,自己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希望得到村民的理解與支持,還是希望自己能為百姓繼續(xù)服務,做一位好村官”。為了化解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他有時也到火神廟燒香祈求。
3.求姻緣
火神在信眾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他們認為火神爺洞悉世間萬物,善男信女們可以在火神爺?shù)纳窳χ敢虏黄诙?,成就一段佳話。前來求取姻緣的信眾,通常會在上香后跪在蒲團上求簽,然后找主事人解說。
在訪談中,錢某某談道:“俺家是農(nóng)村的,家里還有兩個兄弟,現(xiàn)在弟兄多的說媒不好說,媒人不愿意給牽線,女孩認為家里男孩多,以后的事多,都不愿意嫁給家里男孩多的。我自己也談過幾個,說到結(jié)婚的事就黃了,再等等我兩個弟弟也要結(jié)婚了,家里負擔更重,我今天過來就想讓火神爺保佑一下,保佑我找到一個懂事的女朋友?!?/p>
錢某某是前來求姻緣的,在行叩拜禮后,他抽到一副上上簽:“握手初行平行禮,同心合唱自由歌;金榜題名雙榮貴,洞房花燭小登科?!焙炍牡拇蟾乓馑际悄信p方剛認識的時候可能沒有好感,在相處過程中感情逐漸升溫,愛情事業(yè)雙豐收,有望成為一家人。
4.求子嗣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香火”是子孫的象征,是生命綿延不息的見證。在傳統(tǒng)觀念里,“香火”多是指男孩,子孫的數(shù)量是衡量一個家族是否強大的重要標準。前來求子的香客,除了上香、跪拜、祈愿,還會給神像送來一塊紅布。求神的程序簡短,等到還愿的時候則會十分隆重。一般包括整頭的豬或羊、肉方、燒雞、丸子、蘋果、香蕉、橘子等十樣供品,民間俗稱“十大碗”。香客在擺放好供品后,燃放鞭炮,上三炷香,以表示對火神爺?shù)母兄x與崇敬。
陳某是來還愿的,她是江蘇人,膝下無兒女。一年前,她由熟人帶領在火神臺許愿保佑她能有一個孩子?!昂⒆拥牡絹斫o我和家人帶來了莫大的歡樂。這次來還愿,是我的愛人陪我一起過來的,真的要好好感謝火神爺,謝謝幫我達成心愿?!?/p>
千百年來,火神信仰在商丘百姓的心中深深生根。人們習慣于朝臺,當有什么不確定的事時,總要到火神廟上香,請火神定奪。比如,當家里有人生病久治不愈,人們就會去火神廟上香,祈求健康;遷居新居時,人們會提前幾天去廟里上香,告知火神爺自己要搬遷,請火神爺保佑搬遷順利;當家里孩子要參加重要考試,信眾上香求火神爺保佑孩子高分命中。
火神臺廟會一直延續(xù)至今,信眾認為火神閼伯可以明辨善惡,火神廟左右兩側(cè)的牌匾上寫著“舉起天上剛正火,燒絕世間不良人”,這是神靈崇拜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反映。公共符號就是同一文化共同體內(nèi)的人們賴以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社會情感的交流媒體,如事物、關系、活動、儀式、時間等。象征人類學學派認為人類學的主要任務是透視和理解被研究者的觀念和象征形式。儀式的象征具有多重含義,表現(xiàn)出兩極性的特點:一方面人們在社會中的基本需求必須和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念相結(jié)合;另一方面,儀式的象征意義又表現(xiàn)出人們不受社會規(guī)范約束的本能沖動與愿望。人們不斷地在儀式活動中尋求本能與規(guī)范間的平衡。
火神臺廟會參與人員眾多,信眾年齡跨度大。筆者以代際分類將信眾分為祖輩、父輩和孫輩,不同群體在儀式參與過程中獲取的意義具有一定差異性。
對于祖輩們來講,火神臺廟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集會,商丘及周邊四省的群眾紛至沓來,人們趕著馬車、騎著自行車或步行等前往火神臺獻祭。火神臺是他們心中的集會圣地,當時科學技術(shù)不發(fā)達,精神世界不豐富,火神信仰就成為他們的精神寄托。當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時,人們會舉行祭祀儀式,以此加強人們的向心力,他們深信火神閼伯可以賜予人們力量戰(zhàn)勝困難。當發(fā)生不好的事情時,人們就會去火神臺上香,看看是不是有小鬼在作怪??梢哉f,火神閼伯在祖輩的心中無所不能?;鹕衽_廟會的儀式活動對于祖輩們不單單是儀式,更承載了先輩們太多的愿景,比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子孫滿堂、金榜題名等,人們的愿望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民間信仰上的真實寫照。
父輩在代際關系上起著橋梁的作用,他們面臨著贍養(yǎng)父母和養(yǎng)育子女的重任。在當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謀生計,因此會肩負更大的壓力。火神臺廟會儀式活動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壓力,通過參加儀式過程,可以增強人們的自信心,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這個群體的愿望大部分是財源廣進、出入平安、身體健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等?;鹕衽_廟會舉行的儀式活動,營造的節(jié)日氛圍暫時緩解了父輩們的壓力,讓他們心情舒暢。父輩們通常攜家人來參加火神臺廟會,在參與的過程中,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交流。
父輩在長期的傳統(tǒng)熏陶中,在頻繁的儀式實踐中形成慣性力量,面對現(xiàn)代社會,這種儀式習慣滲透于日常生活,形成對生活世界的日常認識,以期通過儀式參與輔助解決現(xiàn)實問題。
孫輩是火神信仰中新生的一代。在祖輩和父輩的深刻影響下,孫輩們對火神閼伯造福黎民百姓的故事了然于心,民間信仰的群體在逐漸年輕化。對于年輕一代,火神臺廟會更重要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傳承,廟會儀式活動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比如拜火祖、火神,告訴人們不能忘本。通過儀式過程的展演,青年一代耳濡目染,增強對火神文化的認同,從而達到在行動和心靈上的知行合一。傳統(tǒng)火神文化得到發(fā)揚,年輕一代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聯(lián)結(jié)起來,因此對于孫輩們來說,儀式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文化的傳承及道德教化。
火神臺廟會儀式活動的舉行可以起到慰藉人們心靈、減輕壓力的作用。儀式過程承載了多種符號化的象征,信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儀式的意義是重大的,對于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也是火神臺廟會得以傳承千年的重要原因。重大儀式過程和日常儀式有所差別,但都起到了社會控制的作用,在儀式過程中,參與者和主事人共同對儀式中的象征符號進行解讀。每個事物都被賦予了意義,信眾們熟知這些象征符號的意義并及時領悟,激發(fā)人們的群體歸屬感,這包括身份認同和情感歸屬?;鹕駨R前的臺階、供品等的象征意義在祭祀時被不斷強調(diào),人們的身份認同和情感歸屬不斷增強,在廟會中建構(gòu)了獨有的地域文化?;鹕衽_廟會也因此得到傳承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