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前不久,素有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20年評比落下帷幕。今年有來自60個國家的設計師和設計公司參與了評比,超過6500件作品入圍,其中,哈爾濱廣維設計公司的作品“物歸物”殺出重圍,拿下品牌與傳播設計獎。有人問憑什么?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能力出眾,事業(yè)小成,或經(jīng)創(chuàng)業(yè)成為小老板,或經(jīng)奮斗成為高管。但他們逢人開口笑,見人矮三分,任何時候都戴著面具,隱藏起自己。盡管他們知道,他們是人群中的精英,他們是更大群體里的中堅力量,但是他們羽翼還不豐滿,還可能被攔截、被磨滅,所以他們只能戴著面具,小心行事。
在辦公室,他們戴著面具;在會議室,他們戴著面具;在酒桌上,他們戴著面具。這面具讓他們疲憊得常常感覺到窒息,但他們要堅強地挺住,因為他們的夢想正在變得清晰,因為他們的父母和孩子正在享受著安逸的生活,因為他的團隊、他的弟兄們正在以他為依靠。他們只能戴好面具,努力奮斗。
這樣的人很多,這個群體很大,從前可能是“70后”,現(xiàn)在可能是“80后”“90后”。作為面具群體的成員,物歸物原創(chuàng)者的初心是要為這個群體發(fā)聲,而設計者只有洞悉人性才能感染世人、感染自己。
于是,這個面具遮掩下的猩猩臉誕生了,這款一個人獨飲的蒸餾酒品牌誕生了。
“此時,摘下面具,回歸本我?!?/p>
這是物歸物的廣告語。只有回到安全的居所,一個人喝酒的時候,他們才可以摘下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無論樣貌是不是很丑,無論眼中是不是還有軟弱,無論心理是不是還有猶疑,都可以毫無保留地暴露給自己。喝酒吧,痛痛快快地喝。坐下來,傾聽面具慢慢地訴苦,感謝面具為本我承受的委屈,鼓勵面具繼續(xù)演好角色。暢想有朝一日,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摘下面具,物歸物,我歸我。
和自己對話,與自己對飲,這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需求,而物歸物品牌正在與這個巨大的需求群體達成情感的共鳴。
從物歸物的設計理念,到物歸物的設計表現(xiàn),都指向一個審美取向:美學的頂端,是人學,是人們內(nèi)心的糾結與撕扯的再現(xiàn),是人們七情六欲的再現(xiàn)。好的美學設計,從來都不會停留在視覺沖擊之處,而是延伸于視覺之外,比拼的是誰的作品能夠對內(nèi)心產(chǎn)生更大的沖擊。好的設計,從來都不會停留在創(chuàng)意之處,而是起始于創(chuàng)意之前,比拼的是創(chuàng)意之前有了多少情緒的沖動,有了多少情感的燃燒。
商業(yè)設計的最大規(guī)則,就是審美服從于策略,創(chuàng)意服務于營銷。解析獲獎作品物歸物,我們可以得到三個啟示:
一是創(chuàng)意之前,先做策略。物歸物的策略,從目標人群的深度解剖開始,直到完成目標人群的精準畫像、深層定位,進而得以創(chuàng)意出悲情而堅強的面具猩猩。
二是視覺之外,營銷之中。視覺之外,所有的延伸,都是營銷思維幻化的符號,而不是美學思維幻化的符號。外包裝“久晃不倒”的創(chuàng)意,像極了喝多的酒客,也像極了在各種壓力之下的面具人。無論壓力多大,面具人依然不會倒下。通過這些符號,無聲地與目標人群達成心靈溝通,達成溝通之后,營銷才能夠順勢而為。
三是讓營銷思維貫穿始終。物歸物的包裝設計,每個視覺元素都是營銷策略的組成部分。開盒之前,包裝盒上是手繪的面具猩猩,而開盒之后,瓶貼上的猩猩則移開了面具,這里詮釋的不僅是“此刻,摘下面具,回歸本我”的創(chuàng)意理念,更是用面具群體的心聲打動成萬上億的面具人,讓品牌俘虜面具群體,從而完成市場銷售的推進。
物歸物的獲獎告訴我們一個基本原理,那就是好的設計,一定是融入了視覺之外的很多洞察和感悟。既要有滲透骨髓的理性思考,又要有浸入肺腑的情感沸騰。
作者:哈爾濱廣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