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山東省鄒平市中醫(yī)院皮膚科,山東濱州 256200)
壓瘡的病因為機體局部肌肉、軟組織及皮膚長期受到各種外力的壓迫,臨床主要表征為潰瘍、壞死等,多發(fā)于臀部、足跟、腳踝及骶尾骨等部位,能夠帶給患者痛苦,提升感染風險,增加醫(yī)療成本,不利于患者康復。 因此,對住院患者開展有效的壓瘡護理干預對其康復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住院患者開展多維度、標準化、優(yōu)質的護理,積極改善患者病癥,預防患者壓瘡發(fā)生,提高病患舒適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患康復,有利于預后。 為了找到最佳的護理方案, 該文取該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住院的病例100 例,探討壓瘡住院患者康復中應用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及臨床價值。 報道如下。
取該院收治住院的病例100 例,實驗組(n=50)接受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照組(n=50)開展基礎常規(guī)護理措施,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例納入范圍: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均為住院患者;入院時未出現壓瘡病癥[1];
排除病例范圍:排除合并嚴重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嚴重臟器損傷的患者[2]。
實驗組:年齡區(qū)間44~86 歲,中位值(64.8±1.6)歲;女性病例20 例,男性病例30 例;
對照組:年齡區(qū)間44~85 歲,中位值(64.8±1.7)歲;女性病例22 例,男性病例28 例。
實驗組(n=50)接受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建立綜合優(yōu)質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責任醫(yī)師、護理人員構成,結合臨床經驗評估易發(fā)生壓瘡的患者,并按照住院患者病癥及臨床特征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 小組成員需每日記錄住院患者臨床特征及可疑部位壓瘡情況,根據患者活動能力選擇合適的翻身干預,針對具備活動能力的患者需指導患者家屬定期助其更換體位, 針對無法自主翻身的患者需每2h幫助患者翻身一次, 翻身時需注意患者骨突部位,降低壓瘡風險; 按照患者肢體形狀定制保護性軟墊,緩解局部壓力。
(2)綜合飲食護理,對患者身體情況、飲食喜好進行了解,合理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對患者飲食加以指導,保證患者每日進食的糖類、脂肪類、蛋白質食物的比例控制在6∶3∶2,主食中可加入玉米、燕麥,叮囑患者補充適量牛奶、雞蛋及新鮮果蔬,以此確保患者機體營養(yǎng)均衡。
(3)綜合心理護理,為壓瘡患者講解發(fā)生壓瘡的成因,以便獲得患者的理解、配合,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多使用鼓勵性、安慰性、支持性等語言溝通,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接受治療。
(4)綜合病情護理,確保氣墊床軟硬適宜,換藥后采用硅膠輔料,如果結痂叮囑患者不可抓撓。 針對高風險壓瘡位置,翻身后應為患者進行按摩,并為其涂抹適量的潤膚乳,避開壓瘡位置。 護理人員需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針對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需及時更換床單,保持床單干凈整潔,針對大便頻繁的患者需予以軟膏處理,可留置導管;每日使用溫水擦拭會陰、陰囊、腹股溝等部位,之后涂抹爽身粉。 應定期協助患者翻身, 使用溫熱毛巾為壓瘡患者擦拭身體、避開壓瘡位置。 除此之外,需合理設置病房溫濕度、定期通風,每日通風后進行紫外線消毒,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現象。
科室需定期培訓小組成員,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的干預意識,提升護理人員對特殊部位壓瘡的護理意識,保護患者耳廓及耳廓根部,對病患予以水膠體凝膠保護;對針柄壓迫處皮膚予以水膠體凝膠,避免患者特殊部位出現壓瘡病癥[3]。
對照組(n=50)開展基礎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患者予以飲食、環(huán)境、健康宣教、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常規(guī)干預。
分析兩組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 舒適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χ2檢驗以百分率(%)呈現,t檢驗以(±s)呈現,兩組數據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6.00%(3/50)、 舒適度評分(20.00±2.00)分;對照組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26.00%(13/50)、舒適度評分(13.00±4.00)分,兩組數據比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440 6、t=11.067 9,P<0.05),具體見表1。
表1 分析兩組住院病患壓瘡發(fā)生率、舒適度評分
實驗組住院患者生活質量中環(huán)境因素評分(90.00±6.00)分、社會關系評分(86.00±5.00)分、心理因素評分(85.00±6.00)分、生理因素評分(83.00±5.00)分,對照組住院患者患生活質量中環(huán)境因素評分(82.00±5.00)分、社會關系評分(80.00±5.00)分、心理因素評分(78.00±6.00)分、生理因素評分(73.00±6.00)分,兩組數據比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242 8、6.000 0、5.833 3、9.053 5,P<0.05),具體見表2。
表2 分析兩組住院病患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分析兩組住院病患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環(huán)境因素社會關系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實驗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90.00±6.00 82.00±5.00 7.242 8<0.05 86.00±5.00 80.00±5.00 6.000 0<0.05 85.00±6.00 78.00±6.00 5.833 3<0.05 83.00±5.00 73.00±6.00 9.053 5<0.05
壓瘡是住院患者多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該病不僅會增加感染敗血癥的幾率, 同時還會損害身體健康,延長病程,不利于病患康復[4]。 可見,對住院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5]。 通過研究發(fā)現,持續(xù)垂直力>毛細血管壓力時,身體組織會發(fā)生缺血、潰爛、壞死等表現,逐漸形成壓瘡。 垂直壓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力,這幾種力共同作用會引發(fā)壓瘡。 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模式旨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對患者開展多維度的護理措施, 有效消除患者出現壓瘡的危險因素,降低壓瘡發(fā)生,促進預后,同時通過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高患者舒適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康復狀態(tài)[6]。 該次研究通過建立綜合優(yōu)質護理小組、由小組成員每日記錄壓瘡住院患者日常情況、 壓瘡情況,及綜合心理護理、病情護理、飲食護理、衛(wèi)生清潔護理、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培訓學習等方式,開展綜合優(yōu)質護理工作,能夠關注到壓瘡住院患者心理、飲食、衛(wèi)生等多個方面,為壓瘡住院患者提供臨床護理指導,可確保臨床護理的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 經該文數據分析后可見:實驗組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6.00%(3/50)、舒適度評分(20.00±2.00)分;對照組住院病患壓瘡發(fā)生率26.00%(13/50)、 舒適度評分 (13.00±4.00)分,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黃淑萍等[2]的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壓瘡發(fā)生率為4.55%、舒適度評分為(19.75±2.24)分,說明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提高病患舒適度,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住院患者生活質量中環(huán)境因素評分(90.00±6.00)分、社會關系評分(86.00±5.00)分、 心理因素評分 (85.00±6.00) 分、 生理因素評分(83.00±5.00)分,對照組住院病患生活質量中環(huán)境因素評分(82.00±5.00)分、社會關系評分(80.00±5.00)分、心理因素評分(78.00±6.00)分、生理因素評分(73.00±6.00)分,兩組數據比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242 8、6.000 0、5.833 3、9.053 5,P<0.05), 與謝麗娟等[1]的研究結果一致,環(huán)境因素評分(90.35±5.00)分、社會關系評分(86.30±4.38)分、心理因素評分(85.33±6.33)分、生理因素評分(82.32±5.32)分,說明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積極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
綜上所述,壓瘡住院患者康復中應用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可行性較高, 可有效控制患者壓瘡發(fā)生率,強化患者舒適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預后,值得臨床方面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