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民,章詩芳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太原030024)
城鎮(zhèn)化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而引起的城市空間增長、城市規(guī)模擴大和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快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率從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在快速城鎮(zhèn)化進程中,能否處理好城市建設與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關系成為影響城市發(fā)展的重要議題[1-3]。而了解城市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則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美國國防部氣象衛(wèi)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上搭載的線性掃描業(yè)務系統傳感器(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OLS)可以獲取長時間序列的夜間燈光數據,并且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4-9],特別是在城市化擴展領域[10-18]。同時,由武漢大學研發(fā)的全球首顆專業(yè)夜光遙感衛(wèi)星于2018年6月在酒泉發(fā)射,這更加大了夜光動態(tài)變化遙感監(jiān)測的應用深度和范圍。
因此,本研究以山西省典型城市(太原市、大同市和運城市)為研究區(qū),基于DMSP/OLS數據亮度的空間分布變化分析其經濟發(fā)展過程,并對其經濟發(fā)展狀態(tài)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分析并對比了山西省北、中、南3個典型城市的長時間發(fā)展軌跡,為了解山西省經濟發(fā)展進程和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山西省城市化建設和科學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價值。
山西省典型城市——太原市、大同市和運城市的基本情況如下: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是山西省的省會(見圖1).太原市境總面積約6 988 km2,2012年太原市中心城區(qū)建成區(qū)面積約為310 km2(中國城市第24名)。2005年太原市GDP達893.16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一倍多,到2013年增加到2 219.08億元[19]。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與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毗鄰(見圖1).作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同市2016年人口約為342.19萬,面積約14 176km2,2012年全市GDP為931.3億元,到2016年超過1 000億元[19],經濟發(fā)展比較迅速。
運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的運城盆地及太行山南部地區(qū),與陜西省和河南省毗鄰(見圖1).運城市是3個國家級經濟示范區(qū)疊加的地級市,2016年人口約為530.52萬,總面積為14 233km2,2013年GDP約為1 140億元,到2016年達到1 222億元[19],經濟增長迅速。
通過對山西省3個典型城市的燈光變化狀況進行對比,進一步了解其經濟發(fā)展過程,為探索山西省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提供基礎數據和借鑒。
圖1 山西省典型城市位置和地勢圖Fig.1 Location and relief map of typical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本研究所用的數據源主要為研究區(qū)域1992-2013年的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它源自美國國家地理信息中心2015年發(fā)布的可免費下載的第四版本的穩(wěn)定燈光強度數據(http://ngdc.noaa.gov/eog/dmsp/downloadV4composites.htm).該數據為全球夜間燈光數據,空間分辨率1km.OLS傳感器于1976年首次搭載在DMSP衛(wèi)星上,最初的目的是檢測氣象,用于探測月光照射下的云。由于具有較高的增益,OLS不僅能監(jiān)測云,還能探測城鎮(zhèn)燈光、火光、漁船燈光等電磁波,因此逐漸被應用于監(jiān)測城市的夜間燈光、火災等。監(jiān)測夜間城市燈光、小規(guī)模居民點、交通道路、車流等發(fā)出的低強度燈光,可以綜合反映人類活動信息,從而為城市化和城市擴張的長時間序列遙感動態(tài)監(jiān)測提供基礎數據?;陂L時間序列DMSP/OLS的亮度大小和分布范圍變化可以推測區(qū)域特別是城市區(qū)的發(fā)展狀況。
圖2 技術路線Fig.2 Technical routes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本研究首先通過美國國家地理信息中心網站下載第四版本的1992-2013年的DMSP/OLS數據,并將其從原始的地理投影轉換到Albers等積投影(以計算面積),然后基于山西省行政界線數據提取其典型城市的行政界線,再通過行政界線裁剪經過投影的DMSP/OLS數據獲得典型城市的DMSP/OLS數據;最后基于典型城市1992-2013年的DMSP/OLS數據,并按照5年的平均亮度變化和不同等級亮度的面積變化分析,并將其與對應時期的GDP變化進行對比,獲得典型城市不同時期的城市發(fā)展狀況。
DMSP/OLS數據在 城市擴 張[12,18]、城市化過程[6,13]、城市人口估算[5]、GDP 分析和能源消費[7,9]等方面的應用研究,為本文研究山西省典型城市發(fā)展狀況的遙感動態(tài)監(jiān)測提供了有效參考,同時本研究可為了解山西省不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山西省典型城市的合理規(guī)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4.1.1 太原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變化
利用太原市行政界線對DMSP/OLS全球1992-2013年間的數據進行裁剪,獲得太原市長時間序列的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由于不同年份之間的數據存在明顯波動,為了減小這種波動,更容易發(fā)現亮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以5年為1個時期進行平均,從而獲得太原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的亮度均值數據,如圖3所示。
圖3 太原市不同時期的DMSP/OLS數據Fig.3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aiyuan City
從圖3可以看出:太原市東南方的主城區(qū)最亮,且面積不斷擴大;其他區(qū)域的亮度也在逐漸提高。對太原市各時期DMSP/OLS數據的亮度值進行數理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各個時期亮度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持續(xù)增加,且增速越來越大。這說明,太原市1992-2013年一直在持續(xù)發(fā)展,且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
表1 太原市各個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值數理統計結果Table 1 Numerical statistics resultsto the intensity of DMSP/OLS data during each period in Taiyuan City
4.1.2 太原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各等級的面積變化
為了更好地了解亮度的變化情況,參考太原市城區(qū)的面積和范圍,將DMSP/OLS數據按照亮度值劃分為(0~5)、(5~10)、(10~20)、(20~35)和(>35)5個等級,并對各個等級的空間分布面積進行統計,獲得太原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各等級亮度的分布面積,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各個時期的5個等級中,(0~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從2007年以后開始明顯減??;中間3個等級的空間分布面積存在波動;(5~10)和(10~20)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波動明顯;(20~3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整體增加;(>3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持續(xù)增加,增加了約2.5倍,且增加速度越來越快。
表2 太原市燈光數據1992-2013年不同時期各等級分布面積Table 2 Area distribution of each class of DMSP/OLS data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92-2013in Taiyuan City km2
4.2.1 大同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變化
基于獲取的大同市行政界線對全球1992-2013年的DMSP/OLS數據進行裁剪,并以5年為1個時期進行平均,得到大同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的亮度均值數據,如圖4所示。
圖4 大同市不同時期的DMSP/OLS數據Fig.4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Datong City
從圖4可以看出:大同地區(qū)的主要城鎮(zhèn)亮度持續(xù)增加,主要體現在大同市主城區(qū)范圍擴大,亮度更加均勻,同時幾個縣城區(qū)的亮度也有明顯增大。
對圖4中不同時期的亮度數據進行數理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同市各個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值數理統計結果Table 3 Numerical statistics resultsto the intensity of DMSP/OLS data during each period in Datong City
從表3可以看出:大同市前3個時期發(fā)展緩慢,亮度和平均值增長不大;后2個時期發(fā)展迅速,平均亮度值從3.134增加到5.946,標準偏差也很大。
4.2.2 大同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各等級的面積變化
按照太原市DMSP/OLS亮度數據分級標準,對大同市不同時期的亮度數據進行分級,并統計各個等級在不同時期的分布面積,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從1992-2013年,大同市(0~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中,前3個時期減少不大,而后2個時期則快速減少;(5~10)和(10~20)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持續(xù)增加,特別是后2個時期;(20~35)等級的分布面積整體呈增加趨勢,但有明顯波動,如第3時期面積有明顯減少;(>3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整體呈增加趨勢,但前3個時期變化不大,甚至呈下降趨勢,后2個時期則快速增加。
表4 大同市燈光數據1992-2013年不同時期各等級分布面積Table 4 Area distribution of each class of DMSP/OLS data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92-2013in Datong City km2
4.3.1 運城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變化
利用運城市行政界線裁剪全球1992-2013年間的DMSP/OLS亮度數據,并對裁剪結果以5年為1個時期進行平均,得到運城市不同時期的亮度均值數據,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從第1個時期到第5個時期,不僅亮度區(qū)的范圍明顯增大,亮度數據的數值范圍也明顯變大,從第1時期的0~50增加到第5時期的0~62.這說明運城市這20多年來發(fā)展顯著。
對運城市各時期不同等級的DMSP/OLS數據的亮度值進行數理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
圖5 運城市不同時期的DMSP/OLS數據Fig.5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Yuncheng City
從表5可以看出:從第1時期到第5時期,數值范圍持續(xù)增大;平均值和標準偏差也持續(xù)增大,特別是平均值,增速越來越快;另外,最后2個時期的增速明顯加快。
表5 運城市各個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值數理統計結果Table 5 Numerical statistics resultsto the intensity of DMSP/OLS data during each period in Yuncheng City
4.3.2 運城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各等級的面積變化
按照太原市DMSP/OLS亮度數據分級標準,對運城市DMSP/OLS數據的亮度等級進行分級,并統計不同時期各個等級的分布面積,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運城市燈光數據1992-2013年不同時期各等級分布面積Table 6 Area distribution of each class of DMSP/OLS data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92-2013in Yuncheng City km2
從表6可以看出:運城市(0~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持續(xù)減少,且呈加速減少趨勢;(5~10)等級的分布面積略有波動,但整體呈加速增長趨勢;其他3個等級均呈現快速增加的發(fā)展過程,這也體現出運城市這20多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4.4.1 典型城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變化對比
在對典型城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統計和分析時,平均值是重要的一項指標,對比3個典型城市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的平均值,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典型城市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的平均值對比Fig.6 Mean value comparison to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for typical cities
從圖6可以看出:3個城市均呈發(fā)展狀態(tài),其中太原市整體發(fā)展程度最高,發(fā)展速度也最快,運城市和大同市起點相近,但運城市發(fā)展速度要快于大同市,大同市發(fā)展速度最慢,特別是在前3個時期。
4.4.2 典型城市1992-2013年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重要等級的面積變化對比
在DMSP/OLS亮度數據的幾個等級中,(>35)是最重要的等級,它代表城市最發(fā)達區(qū)域的空間分布。把典型城市的DMSP/OLS數據中(>35)等級的分布面積進行對比,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典型城市不同時期DMSP/OLS數據亮度的重要等級面積對比Fig.7 Area comparison of important degree to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for typical cities
從圖7可以看出:太原市經濟基礎最好,發(fā)展速度最快,整體呈最優(yōu)發(fā)展態(tài)勢;大同市經濟基礎次之,但前3個時期發(fā)展不太好,甚至呈降低趨勢,后面2個時期發(fā)展速度極快;運城市經濟基礎最差,但發(fā)展速度一直非??欤踔烈欢瘸^了大同市,最終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大同市相近。
4.4.3 典型城市2000-2013年不同年份GDP對比
GDP是反映城市發(fā)展狀況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通過山西省統計局的統計年鑒,獲得了太原市、大同市和運城市2000-2013年之間各年份的GDP數據[19],其對比情況如圖8所示。
圖8 典型城市對比Fig.8 Area comparison of important degree to DMSP/OLS d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for typical cities
由于統計局網站只給出了2000年以后的GDP數據,本研究中的DMSP/OLS數據截止到2013年,因此選取2000-2013年的GDP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從圖8可以看出:2000-2013年,太原市GDP持續(xù)快速增長;運城市和大同市2000年的GDP接近,但運城市發(fā)展速度整體快于大同市,大同市發(fā)展速度最慢。由此可見,典型城市2000—2013年GDP的對比情況與同時期DMSP/OLS數據的亮度變化對比情況基本一致。
基于DMSP/OLS全球數據分析了山西省典型城市1992-2013年的城市發(fā)展過程,并對典型城市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了對比,結論如下:
1)太原市城市發(fā)展速度很快,城市夜間亮度持續(xù)變大,且變大的速度越來越快。亮度平均值從第1個時期的6.936增加到第5個時期的11.514,(>35)這個等級的面積也從第1時期的313.37 km2迅速增加到第5時期的768.42km2,增加了約2.5倍,這說明太原市這段時期一直呈加速發(fā)展態(tài)勢。
2)大同市前3個時期發(fā)展緩慢,后2個時期發(fā)展迅速,平均亮度值從第1時期的2.949增加到第3時期的3.134,第5時期迅速增加到5.946;對于(>35)等級的面積變化,前3個時期甚至略有下降,從第1時期的210.15km2降到第3時期的181.52 km2,到第5時期則迅速增加到569.71km2,這說明大同市前期發(fā)展緩慢、后期發(fā)展極為迅速。
3)運城市呈現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夜間燈光亮度的平均值從第1時期的2.870迅速增加到第5時期的6.864;(0~5)等級的亮度分布面積快速減少,(5~10)等級的面積稍有波動,其他3個等級的面積則呈迅速增加趨勢,特別是(>35)等級的面積,從第1時期的36.90km2增加到第5時期的526.52km2,增加了近15倍,由此說明運城市的整體發(fā)展迅速。
4)山西省3個典型城市的夜間燈光亮度變化狀況與同時期GDP的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由此獲得各城市發(fā)展狀況:太原市經濟基礎最強,發(fā)展速度也呈現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趨勢,是整體實力最強和發(fā)展態(tài)勢最好的城市;大同市經濟基礎次之,前期發(fā)展速度緩慢,后2個時期發(fā)展極其迅速;運城市經濟基礎最差,但是一直在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甚至一度超過大同市,是整體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