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潔
(南京鼓樓醫(yī)院疼痛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疼痛控制不佳對患者的影響非常大,包括睡眠、心態(tài)、飲食、免疫力等均造成嚴重影響[1]。加強晚期癌痛患者疼痛護理,有利于提高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癌痛患者應用疼痛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48例晚期癌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經(jīng)臨床影像學檢查或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癌癥晚期,患者均存在癌痛,NRS評分在4~10分之間,意識清晰。排除標準:其他因素導致疼痛、意識障礙、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11,年齡53~74歲,平均(63.4±2.9)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1,年齡51~75歲,平均(63.7±2.6)歲;兩組在一般資料、癌癥類型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給予止痛藥,治療效果不佳時加大劑量。觀察組進行疼痛護理干預。
1.2.1 疼痛評估
全面評估,包括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質(zhì)、疼痛程度和發(fā)作頻率等,其中疼痛性質(zhì)主要包括針刺痛、刀割痛、脹痛等,指導患者按照NRS評分法對疼痛程度評估,發(fā)作頻率主要包括持續(xù)性發(fā)作、間歇性發(fā)作及偶爾發(fā)作等。同時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根據(jù)患者的特體差異和病情變化,選擇針對性的止痛方法。
1.2.2 疼痛護理措施
①藥物護理:癌痛患者應用止痛藥非常必要,可改善患者心態(tài)和睡眠,提高生活質(zhì)量,同時可預防并發(fā)癥。根據(jù)對疼痛評估情況選擇用藥,輕度患者多選擇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和輔助藥物,,中度癌痛患者多選擇弱阿片類止痛劑及輔助藥物,重度癌痛患者則選擇強阿片類藥物和輔助藥物;囑患者在服用止痛劑期間,服用次數(shù)、劑量等應嚴格遵守醫(yī)囑,糾正有癥狀用藥,無癥狀停藥的錯誤觀念[2],告知患者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提高依從性。在用藥后對止痛效果進行評估,同時加強不良反應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②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護理不僅可減輕癌痛,同時可放松患者心態(tài),提高治療主動性[3]。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交流,經(jīng)常詢問患者的感受和不適,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增進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告知患者癌痛可控制,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消除恐懼感。另外,為癌痛患者安排舒適的房間,保持房間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等,降低外界不良因素對患者心理帶來刺激。③其他護理:除心理疏導、藥物護理等方法,減輕癌痛還包括放松治療、物理治療、轉(zhuǎn)移注意力治療等。放松療法則讓患者盡量放松,閉上雙眼進行深呼吸,并使背肌、腹肌放松,達到止痛效果。而轉(zhuǎn)移注意力多包括音樂、看書、培養(yǎng)興趣愛好等方法,來減輕疼痛。
觀察癌痛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質(zhì)量。①疼痛程度:采用NRS(疼痛程度數(shù)字表)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為0~10分,3分以下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6分以上代表重度疼痛。②生活質(zhì)量:應用QLQ-C30(生活質(zhì)量問卷)對生活質(zhì)量評價,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1周后NR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4周后、干預8周后觀察組NRS評分更低,P<0.05。
表1 兩組NR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NRS評分比較(±s,分)
?
干預前觀察組、對照組QLQ-C30評分為(45.2±3.6)分、(46.1±3.3)分,P>0.05;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QLQ-C30評分為(57.3±4.4)分、(48.4±3.6)分;差異顯著,P<0.05。
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均存在慢性疼痛,其中晚期癌癥患者占據(jù)絕大部分[4],癌癥患者不僅受疾病折磨,加上長期疼痛導致身體疲憊、睡眠不佳,出現(xiàn)煩躁、抑郁等負面心理,導致疼痛閾值降低,加重疼痛感。止痛劑時減輕癌痛最主要方法,但癌癥患者具有個體化差異,輕度患者止痛劑應用過多會導致副反應增加,而對于重度疼痛患者止痛劑應用不足,則效果不佳。因此,做好癌痛患者的疼痛評估非常重要。本研究中對晚期癌痛患者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包括疼痛評估、心理疏導、藥物護理等措施,讓患者放松心態(tài),合理使用止痛劑,提高患者依從性,達到了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