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
這些年,我聽說過因為文身父子、母女失和的例子,也目睹過老年人在文身青年背后的指指戳戳。其間的情狀,一如喇叭褲、男子的紅襯衫所曾受過的種種詰難
一名甘肅蘭州市出租車司機日前留言稱,近期收到了關(guān)于出租車駕駛員不得有文身的信息,要求清除文身。而清洗文身對身體會造成傷害,且還是會留下疤痕或色塊,“有文身的不一定是流氓也有可能是岳飛,不是嗎?”而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則回應稱,駕駛員大面積文身可能導致女性、小孩等乘客心理不適,不宜從事出租汽車營運工作。
這一場爭議并不讓人奇怪。在我表達對于“文身權(quán)”的支持后,有人驚詫,“你應該反對才對??!”言下之意,我的面相看上去比較“保守”。而我的反應是開玩笑地送他一句話:雖然我也不喜歡文身,但你應該回到中世紀去。
這些事不能不引人深思,文身怎么就這么不受待見,一提文身,怎么這么容易導致撕裂呢?
在我看來,“文身之爭”首先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差異。在國內(nèi),墨刑被認為是文身的源頭,這當然是一種痛苦的、強加的痕跡,后來演變?yōu)榫哂袑徝?、崇拜意味的刺青,《水滸傳》中的正派人士“九紋龍史進”,身上就文有九條青龍。在世界范圍內(nèi),文身的源頭、傳播就更為多元化了。而在視線可及的百年間、數(shù)十年間,文身文化,在東西方的接受程度不甚相同。印象中,國內(nèi)的“新文身”現(xiàn)象,是在1980、1990年代開始出現(xiàn)的,而興起的標志則是我的身邊人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文身館,時間線當然是在新世紀之后了。
在西方,當然不可能人人喜歡和接受文身,但通常而言,針對文身的社會觀感要包容、柔和得多。文身的NBA球星不乏其人,但人們更為關(guān)注的是他們的球技。寫這篇文章前,我的朋友老伍從澳洲給我發(fā)來一條微信:文身是西方的一種文化,和一個人的好壞沒有一點關(guān)系。澳洲人不分男女,文身的人很多,就連大學老師也有文身的。他說,“多年前剛來澳洲時,看見街上有那么多的人文身有點不習慣,現(xiàn)在不僅習慣,有時仔細看看真的很好,有個性?!?/p>
如果說文身在西方是一種個體自由、文化現(xiàn)象的表達的話,那么,在國內(nèi),文身更多情況下被看成是“不學好”“學黑社會”——毋庸置疑,國人最早是從警匪片里的“大金鏈子加文身”形象發(fā)現(xiàn)文身的“有毒”性質(zhì)的。而《古惑仔》之類影片更是加重了這種印象。
其次,“文身之爭”折射出代際差異。在我的故鄉(xiāng),文身是年輕人喜歡的新事物。但這種喜歡,面臨家族中、社會上的價值觀沖突。就文身話題而言,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立場差異非常明顯。年輕人覺得文身彰顯個性,可以顯示某種神秘的曖昧的力量,或者寄予特別的感情——不獨男士,以文身來紀念生命中某個重要的人和事的女子,越來越多。與這種潮流相適應,文身館所提供的圖案與花紋越來越精美。但與之有代溝的一代人,卻往往視為洪水猛獸,不極力貶低不能顯示憤怒。這些年,我聽說過因為文身父子、母女失和的例子,也目睹過老年人在文身青年背后的指指戳戳。其間的情狀,一如喇叭褲、男子的紅襯衫所曾受過的種種詰難。
這種代際差異,幾乎是無法調(diào)諧的。站在不同立場上的兩方,都有自己的生命體驗、恥辱觀念加以支持。而正如出租車司機所引述的岳飛之例所能證明的,文身的好人多了去了。年輕人拿這些帶有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事例示范、說事,恰恰表現(xiàn)了“反叛”背后的某種正經(jīng)與乖巧。但你的特立獨行,卻是他們眼中的離經(jīng)叛道,終究如兩條河流各自宣泄。這是思維定式所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
冰火不容的觀念沖突實際上也促使人們更加深入地思考,那些愛好者為何如此著迷于文身。顯然,從圖騰崇拜延伸而來的文身或刺青,說到底,是以在身體發(fā)膚上“作畫”的方式,進行個人主義的表達。這些精心刻下的圖案通常將伴隨他們的生命而抒發(fā)某種人生態(tài)度。
總之,文身有諸多理由獲得人們的寬容,也從來沒有一部法律“禁止文身”。
當然,在一些特殊行業(yè),有明確的不許文身的要求,有的企業(yè)在進人時也會提出相應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通過行政權(quán)力一刀切將文身者打入另冊,就值得商榷了。
就拿上述出租車司機不許文身的規(guī)定而言,這會產(chǎn)生一種無形的、不公平的門檻,使得那些后來想進入出租車行業(yè)的文身者遭到無情的拒絕且無計可施。此外,如果出租車行業(yè)使得,其他行業(yè)要不要跟進? 這樣下去,豈不會引發(fā)一場干預合法私權(quán)利的亂象?
有文身不代表有犯罪背景,這是常識。即使是犯過罪的,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受到應有的刑罰之后也要給人家自食其力的機會。難道文身的性質(zhì)比犯罪還要厲害? 一言以蔽之,你可以不喜歡文身,但你不能剝奪他人文身的權(quán)利。
(作者系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