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存國 吳 文 王亞龍
某型彈射掛彈鉤安裝于掛彈架內,主要用于懸掛、運載和彈射投放各型炸彈、火箭發(fā)射器及訓練彈架等武器外掛物,實現(xiàn)對地面目標的有效攻擊。在掛飛過程中,通過封閉型燃燒室內的拋放彈成功擊發(fā)產(chǎn)生高壓氣體,推動活塞實現(xiàn)掛鉤的機械開鎖,將懸掛物彈射投放。
該型彈射掛彈鉤彈射投放時掛鉤未打開,導致懸掛物未脫離是一種常見的故障模式。懸掛物一旦出現(xiàn)未脫離,將無法有效地提高作戰(zhàn)機動性及對地面目標的有效打擊,從而給作訓作戰(zhàn)任務的順利完成帶來嚴重影響。該型彈射掛彈鉤在一次采用高壓氣源代替拋放彈進行彈射投放性能試驗時,出現(xiàn)了彈射活塞工作而掛鉤未打開,從而導致負載未脫離的故障。
某型彈射掛彈鉤主要由左右側板組件、彈射止動器組件、三通接頭組件、導管組件、燃燒室組件、傳動機構、釋放搖臂組件等組成。在掛彈鉤的燃燒室組件燃燒筒內裝有2枚拋放彈,通過擊針給每枚拋放彈通以(5±0.25)A 的額定電流,成功擊發(fā)拋放彈后,產(chǎn)生的燃氣在燃燒室腔內膨脹,高壓燃氣一方面推動活塞使釋放搖臂轉動(作用點為圖中箭頭所示),并與轉接搖臂的凸狀尖端脫開,中連桿在后彈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動,通過前后連桿和掛鉤連桿打開掛鉤,投放懸掛物。另一方面,高壓燃氣通過三通接頭和導管到達前后彈射止動器內腔上部,推動彈射活塞向下運動,將懸掛物彈射投放。當懸掛物與彈射活塞下端脫離時,排氣桿繼續(xù)向下移動,腔內高壓氣體排入大氣,待燃燒室腔內壓力消失后,在回收彈簧作用下,彈射筒回復原位。某型彈射掛彈鉤結構如圖1。
圖1 某型彈射掛彈鉤結構圖
某型彈射掛彈鉤翻修過程中,可以在地面采用一定壓力的高壓氣源代替拋放彈進行彈射投放性能試驗,以驗證產(chǎn)品的翻修質量。該型彈射掛彈鉤投放試驗如圖2。
圖2 某型彈射掛彈鉤地面投放試驗原理圖
針對該型彈射掛彈鉤彈射活塞工作而掛鉤未打開,負載未脫離故障,對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
圖3 某型彈射掛彈鉤鎖閉狀態(tài)圖
2.2.1 釋放搖臂及轉接搖臂結構故障
釋放搖臂上的“釋放孔”部位及轉接搖臂的“鎖閉孔”部位存在銹蝕、變形等故障,導致釋放搖臂及轉接搖臂旋轉卡滯,使其凸狀尖端無法正常脫開,從而導致掛鉤未打開、負載未脫離現(xiàn)象。
2.2.2 高壓氣源氣路故障
采用一定壓力的高壓氣源代替拋放彈進行彈射投放試驗時,高壓氣源氣路存在故障,導致進入彈射掛彈鉤燃燒室內腔內的壓力低于某一規(guī)定值,未有效推動活塞使釋放搖臂轉動,并與轉接搖臂的凸狀尖端脫開,從而導致掛鉤未打開、負載未脫離現(xiàn)象。
2.2.3 燃燒室組件結構故障
某型彈射掛彈鉤采用拋放彈彈射投放各型炸彈等懸掛物后,未及時清理燃燒室內的火藥殘渣等易腐蝕物及涂潤滑脂防護,導致活塞銹蝕、密封圈老化失效,導致活塞運動嚴重卡滯。彈射投放試驗所提供的壓力無法推動活塞使釋放搖臂轉動,并與轉接搖臂的凸狀尖端脫開,從而導致掛鉤未打開、負載未脫離現(xiàn)象。
圖4 某型彈射掛彈鉤燃燒室組件結構圖
根據(jù)以上原因分析,具體故障定位如下:
(1)用專用扳手多次手動鎖閉和釋放彈射掛彈鉤,釋放搖臂及轉接搖臂旋轉靈活,其凸狀尖端能夠正常脫開,掛鉤可以正常鎖閉和釋放。
(2)檢查掛彈鉤加載投放試驗臺,各控制壓力表顯示正常,通過測試多件彈射掛彈鉤,均能正常投放,驗證了高壓氣源氣路滿足測試要求。
(3)分解檢查燃燒室組件表面質量,燃燒室內與三通接頭對接的孔暢通完好,驗證了彈射投放時彈射止動器內的彈射活塞工作正常。進一步檢查燃燒室上安裝的活塞,其上安裝的密封圈老化失效且未涂潤滑脂進行防護,活塞運動卡滯,最終導致掛鉤未打開、負載未脫離現(xiàn)象。
第一步,燃燒室組件故障定位。通過更換活塞涂油防護、密封圈良好的燃燒室組件,重新進行地面彈射投放試驗,掛鉤正常打開,負載與彈射掛彈鉤正常脫離,從而定位燃燒室組件是主要故障部位。
第二步,活塞及密封圈故障定位。取出存在卡滯的活塞進行打磨涂油并換新密封圈,在燃燒室組件內多次安裝、拆卸,保證活塞運動靈活。重新進行地面彈射投放試驗,負載正常彈射脫離。進而驗證了活塞的運動卡滯、密封圈老化是導致掛鉤未打開、負載未正常脫離的主要故障點。
根據(jù)某型彈射掛彈鉤的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各機械零組件的靈活運轉是掛鉤正常鎖閉和釋放的保證。該型彈射掛彈鉤長期使用后會出現(xiàn)金屬零組件銹蝕、變形,橡膠件老化失效等現(xiàn)象,彈射投放使用后及時清理易腐蝕部位、開展有效涂油防護工作,并定期更換密封圈,是實現(xiàn)武器裝備最大使用價值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