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我國糧食庫存構成主要分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企業(yè)商品庫存三大類。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守底線、穩(wěn)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
最近,關于糧食安全的討論甚至擔憂之聲漸起??偨Y人們擔憂的起因主要有三:一是南方地區(qū)的洪澇災害;二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8月12日晚披露的截至8月5日主產區(qū)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降幅約20%;三是近期發(fā)生的政策性玉米銷售出庫中出現糾紛事件。我們的糧食庫存還充足嗎?質量有保障嗎?要不要提前備糧?
今年7月,網絡上流傳一則視頻稱,黑龍江某直屬庫的存糧中,有水泡糧,還摻雜著大量的篩下物。一時間引起熱議。
對視頻中反映的問題,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集團”)派出調查組趕赴當地開展調查后,于7月14日在中儲糧官方微博發(fā)布《關于肇東市青岡榮昌收儲庫點拍賣銷售一次性儲備玉米有關問題初步核查情況的說明》稱,經初步核查,視頻反映的這批玉米數量質量問題與事實基本不符,倉內個別點位的質量問題不代表整倉玉米質量狀況。
國家儲備糧是國家為備戰(zhàn)備荒而委托糧食部門專門建立的糧食儲備。國家儲備糧要求做到專倉儲存,專人管理,專賬記載,數量、質量、品種、地點四落實,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動用。但要根據不同品種的保管期限適時輪換,做到常儲常新。
“中儲糧集團受國務院委托,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棉油經營管理,執(zhí)行國家下達的糧棉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并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jiān)督管理下依法開展業(yè)務活動。”中儲糧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中儲糧集團實行集團公司—分(子)公司—直屬庫“三級架構二級法人”垂直管理體制,現有23個分公司、7家子公司,總倉(罐)容近1億噸。
據介紹,早在2017年,中儲糧集團就已經實現所有中央直屬糧庫的智能化管理全覆蓋,八萬多個監(jiān)控探頭和四百萬個糧情傳感器,時刻監(jiān)控庫存中央儲備糧的糧情變化,構成了全球糧食倉儲行業(yè)最大的物聯網。
正值秋收時節(jié),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的全國最大糧庫——中央儲備糧大連直屬庫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2019年,國家組織的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進一步摸清了糧食‘家底。普查結果顯示,中央儲備糧油賬實相符率100%,質量達標率、宜存率穩(wěn)定在95%以上;中央儲備棉賬實相符率100%,質量總體良好?!敝袃Z集團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報道》采訪時說。
我國糧食庫存構成主要分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企業(yè)商品庫存三大類。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守底線、穩(wěn)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存糧,通常不統(tǒng)計在庫存范圍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近年來,在中央儲備規(guī)模穩(wěn)步充實的同時,以銷區(qū)為重點,地方儲備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2014年,按照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以保障產區(qū)3個月、銷區(qū)6個月、產銷平衡區(qū)4.5個月市場供應量標準,核定下達地方儲備規(guī)模計劃。各地按時完成增儲任務,有的省份還結合實際主動增加了部分規(guī)模。
“同時,國家通過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還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政策性糧食庫存,根據需要可隨時投放市場;再加上各類糧食企業(yè)商品庫存,我國糧食庫存總量持續(xù)高位運行,庫存消費比遠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安全警戒線水平,稻谷、小麥庫存都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痹撠撠熑苏f。
隨著儲備規(guī)模不斷充實,國家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政府糧食儲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應急救災中保障軍需民食,另一方面在市場波動中維護糧價穩(wěn)定。我國已建立起符合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以備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糧食市場異常波動風險。
目前國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yè)有5388家,成品糧日加工能力在百萬噸以上;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yè)3454個,依托健全的糧油配送供應網絡,能夠迅速將米面油投放終端消費市場;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jiān)測點9206個,基本覆蓋重點地區(qū)、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tài);全國31個省區(qū)市制定了省級糧食應急預案,587個市地、2440個縣建立了區(qū)域性糧食應急預案。
除了糧食儲備保障能力能夠滿足需要外,我國的糧食穩(wěn)定也有比較好的基礎。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洪澇災害導致我國6032.6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1140.8千公頃,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qū)。
對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我們國家有一個規(guī)律,往往是大水之年是豐收之年。因為我們國家水資源本來就短缺,豐水年水資源保障條件更好。通過各項救災措施,加強種植管理,通過一些農業(yè)技術手段,今年的洪澇災害對我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
據了解,我國共有800多個圩子(低洼地區(qū)防水護田的堤岸)進水,有些圩子進水以前早稻已經收割完了,有些圩子進水以前早稻還沒有收割完。江西大概1/3都收割完了;安徽搶收的更多一些,因為他們相對受災晚一點。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仝志輝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洪澇災害后,各地采取了很多農業(yè)救災措施,通過補種和田間管理,力爭把災害影響降低到最小。另外,糧食安全風險管理還會是跨年度管理,如果有影響也會通過跨年管理來消除。
針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8月12日晚公布的數據,需要厘清的是,收購量減少而非關乎糧食安全的產量。雖然收購數據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與近3年平均水平大體相當。
“這里的收購量指的是政策性收儲量,并不等于市場上的全部收購量。而全部收購量也不等于產量。今年政策性收儲進度慢與農民惜售有關,市場主體收購量大激發(fā)了農民惜售心理。今年我囯夏糧產量豐收,糧食安全形勢沒有變化?!辟谥据x分析道。
而從糧食產量來看,正如8月13日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所強調的那樣,中國已經連續(xù)5年糧食生產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看我們的糧食庫存比較充足。今年的夏糧也實現了豐收,創(chuàng)歷史新高,夏糧產量比上年增長0.9%。總的看,這些年農業(yè)投入逐步增加,糧食穩(wěn)定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全年食品價格保持穩(wěn)定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近段時間以來,多個產糧大省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7月16日,國家統(tǒng)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fā)布數據顯示:在夏糧生產條件復雜多變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今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總產量750.75億斤,比上年增產1.67億斤。其中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比上年增長0.3%,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28%以上,繼續(xù)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山西省7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夏糧生產期間,主產麥區(qū)氣候條件總體良好,旱地小麥長勢好于常年,在面積略減的形勢下,實現單產創(chuàng)歷史新高、總產穩(wěn)定增長,全省夏糧總產量236.8萬噸,增長4.0%。
“目前,全省糧食完好倉容達到4170萬噸,應用環(huán)流熏蒸、糧情測控、機械通風等儲糧新技術的倉容比‘十二五末分別增加70.8%、62.2%和50%?!?月14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做大做強糧食產業(yè)”有關情況時如是公布。
無疑,糧食生產“底盤穩(wěn)”成為我國上半年農業(yè)經濟運行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