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摘 要】記者提問是新聞采訪中最常用的手段。記者通過提問而獲取采訪的信息,進而對這些信息進行梳理篩選。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與受訪者進行互動,引導其有話可說,形成新聞作品,達到傳播目的,值得探討。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探究并掌握提問的技能要求非常必要。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背景? ?新聞記者? ?傾聽
提問,是記者采訪中最常用的方式。通過對采訪對象的提問,讓其把故事完整表述出來,進而了解更多有效信息甚至可能還會有意外收獲,使采訪更詳實、準確、生動,故事更有溫度和深度。那么,采訪中記者應該如何提問才能讓受訪者有話可說,說真話、真說話,娓娓道來呢?
一、記者要懂得傾聽
通常,面對記者的采訪,受訪者會在潛意識中產生緊張情緒,不知從何說起,也會造成越想說好越說不好的局面。這時,記者不要急于給受訪者框定內容,甚至教其怎么說。因為記者不真正了解受訪者的想法和他的語言表達習慣。所以,記者要先傾聽。除了之前了解到的采訪背景外,通過傾聽受訪者的講述能找到更好的提問切入點,迅速完善之前準備好的提問提綱。讓提問由心而發(fā),使提問有個內在的順序,形成一條線,這樣受訪者回答起來就不亂,有的放矢。一般來說,這個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地點順序。特別是向長者提問時,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這樣受訪者容易進入狀態(tài)然后娓娓道來。
如,筆者在采訪獲得營口市禮德榜樣稱號的大石橋市水源鎮(zhèn)93歲退伍老兵張鳳柏之前做了前期準備,得知74年前他奔赴戰(zhàn)場,經歷過無數次的血雨腥風,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30年前,他選擇到烈士陵園當守陵人,守護為國捐軀的戰(zhàn)友們?,F在,他93歲高齡,仍然堅持學習,當選為營口市首屆禮德榜樣。那么,如何提問才能讓張鳳柏老人在做客直播間時不緊張、把他的故事生動講述出來,讓聽眾共情共鳴呢?記者運用了遵循時間順序的提問方法。因為通過直播前的聊天發(fā)現,張老清晰地記得年輕時的事,說起來時臉上也是滿滿的驕傲和自豪。于是記者提問順序是這樣的:“張老您好,您是哪年出生的?哪年當的兵?那年您多大?什么時間入的黨?參加過什么戰(zhàn)役?那時心里的念頭是什么?當時村里有幾個小伙子和您一起去當兵?活著回來的有幾個?現在為什么要守著烈士陵園?”當張老一張嘴回答“我是1926年出生的”,直播間里聽眾的留言一下子就涌出來了,因為這個時間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太久遠了,他們非??释私膺@幾十年里發(fā)生在張老身上的故事,緊接著張老就像在跟晚輩聊天一樣把他的故事樸實生動地講了出來,感動、激勵了無數聽眾。
二、記者的提問角度要“小”,找準切入點
從具體的事情問起,采訪對象就有話可說。不要問那種很宏觀、抽象的問題。
比如在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段開場白:“各位好,歡迎收聽《有故事的三色方向盤》,我是主持人泓穎。今天是2020年4月3日,星期五,我市馳援湖北的38名醫(yī)護人員回家的第四天。現在他們依然在休養(yǎng)隔離中。今天我們將繼續(xù)連線其中的兩位代表,分享其和戰(zhàn)友們在湖北支援的那些日子。首先我們連線營口市中心醫(yī)院副主任護師、營口市援雷神山醫(yī)院醫(y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武漢雷神山醫(yī)院感染一科九病區(qū)副護士長董麗。你好,董麗!請董麗講故事前,我們先來聽一小段視頻錄音。這段教患者東北話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網友被這位東北護士感動了。該護士就是現在我們正在連線的營口市中心醫(yī)院副主任護師董麗?!?/p>
“董麗,當時你和伙伴們是怎么想的,要教大家東北話?”
“現在和當時病區(qū)里的患者還有聯(lián)系嗎?”
這樣的問題設計和開篇方式讓采訪嘉賓董麗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后面的連線采訪非常順利。白衣天使馳援湖北的感人故事就這樣自然地講出來,代入感也強,就像是和大家嘮家常。
三、記者的提問要隨機應變,溫暖走心
記者的提問也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善于捕捉現場最真實、最溫暖、來自心靈深處的自然表達。更要善于體會被采訪者的心理情緒,與被采訪者產生共情共鳴,提問要溫暖走心,層層遞進,與被采訪者實現心靈共融。要想做到這些,記者的觀察一定要敏銳,善于捕捉細節(jié),引導被采訪者做真實表達。2019年4月6日,營口市西市區(qū)德勝辦事處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這是營口市首次獲得公務員集體殊榮。記者在辦事處主任李靜波離京回營的第二天就來到辦事處采訪,了解這個公務員集體是如何為百姓服務、贏得群眾認可的故事。起初,記者和社區(qū)群眾代表聊天,但大家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好像總想說幾句“硬詞兒”而少了接地氣的百姓語言,顯得空洞。記者邊觀察邊隨機應變想辦法。
對話再現:
“大爺大媽,咱們去靜波主任辦公室坐會兒啊,她剛從北京領獎回來,咱讓她給大伙兒講講見到習總書記的事兒,好不好?”
“好啊,去看看靜波,好幾天沒看著她了?!?/p>
當一行十幾個人一起來到靜波主任辦公室時,大家的情緒一下子就高漲起來,就像見到了出門剛回來的親人,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來來來,快進屋啊。”
“哎呀,靜波主任,昨天晚上看新聞聯(lián)播,你在人民大會堂跟習總書記握手那個鏡頭看得我老激動了,就感覺總書記像握我的手似的,不瞞你說,半夜重播,我又看一遍?!?/p>
“是啊,這力量都傳我們身上了,這些年你們?yōu)樵郯傩辙k多少實事兒啊,做得太夠樣兒了。咱這榮譽實至名歸,這是咱德勝辦事處所有居民的榮譽。”
現場群眾自發(fā)鼓起掌來。情緒被點燃,話題已展開。緊接著,大家就像拉家常似的把這個公務員集體是如何為百姓全心全意辦事的故事生動地說了出來,全是接地氣的話。采訪很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天節(jié)目組將這個公務員集體代表請進主播間制作播出了“這樣的公務員集體,咱老百姓滿意”的特別節(jié)目,其間播出了采訪錄音,讓廣大受眾了解這個集體的敬業(yè)奉獻故事,得到很好的社會反響。
總之,記者要學會傾聽,找準問題切入點,隨機應變,做到提問溫暖走心,就能讓被采訪者有話可說,說真話、真說話,講出好故事。
(作者單位:營口新聞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