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月生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手術二部,河南 南陽 4730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且趨向年輕化,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及生育[1]。臨床主要采用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挽救患者生命,但年輕女性由于擔心手術效果及子宮缺失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出現(xiàn)生理、心理應激反應,降低患者依從性,影響手術治療與預后。研究表明,在治療宮頸癌同時給予合理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2]。本研究選取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8例年輕宮頸癌患者,分組探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在年輕宮頸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8例年輕宮頸癌患者,依據(jù)建檔時間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9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8.99±2.87)歲;鱗癌39例,腺癌7例,原位癌3例。研究組年齡25~35歲,平均(29.90±2.44)歲;鱗癌41例,腺癌6例,原位癌2例。本研究經(jīng)南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2)年齡≤35歲;(3)臨床資料完整;(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其他原發(fā)性腫瘤;(2)既往有化療史;(3)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4)合并內(nèi)分泌、免疫性疾病;(5)預計生存時間不超過3個月;(6)嚴重精神或心理疾病。
1.3 護理方法兩組均接受廣泛性全子宮及雙側(cè)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掃術。
1.3.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宣教、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基礎護理等。
1.3.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1)術前量化評估。由專業(yè)醫(yī)生或護師于入院時評估患者年齡、焦慮、陰道流血量、生命體征等情況,并進行風險分級,其中年齡23~30歲計1分,30~35歲計2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分0~14分計1分,14~21分計2分,≥21分計3分。陰道出血24 h<50 mL計1分,24 h為50~100 mL計2分,24 h≥100 mL計3分。生命體征平穩(wěn)計1分,異常計2分??偡?0分,1~3分為低風險,4~7分為中度風險,8~10分為高風險。(2)護理人員分配。根據(jù)量化評估結果分配手術室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依據(jù)工作經(jīng)驗、職稱、手術考核分級。一級為主管護師;二級為護師及工作年限3~5 a護士;三級為工作年限1~3 a護士。高風險患者分配一級、二級、三級護理人員;中度風險患者分配一級、二級護理人員;低風險患者分配二級、三級護理人員。(3)術前訪視。由手術室巡回護士于手術前1 d下午到病房進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通過專題講座配合視頻講解的形式為患者及家屬講解宮頸癌知識、手術方式等,提高患者及家屬整體認知,并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手術流程、手術效果、注意事項等,減輕患者顧慮;了解患者及家屬對子宮切除的認知、接受程度,通過交談法、情緒宣泄法等為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以緩解焦慮等負面情緒,耐心、親切解答患者疑問,給予患者鼓勵,使患者以最佳心態(tài)接受治療。(4)手術過程護理。護理人員認真核對患者信息,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主動與患者交流,安撫其緊張、焦慮情緒。對于過度擔憂的患者,采取現(xiàn)場示范腹式呼吸方法,為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幫助患者舒緩不良情緒;詢問患者感受,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調(diào)節(jié)室溫24 ℃左右,濕度55%左右,為患者遮蓋保暖;術中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及患者體征,嚴格執(zhí)行無菌術。(5)術后護理。親切詢問麻醉蘇醒時患者感覺,告知患者手術結束,陪伴其回病房,鼓勵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1.4 觀察指標(1)術前30 min生理應激情況,包括心率異常率、血壓異常率。(2)采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評估兩組手術前后焦慮、抑郁情況,HAMA包括14個項目,評分越低表示焦慮程度越輕,HAMD包含17個項目,因子分數(shù)為0~4分,評分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輕。(3)滿意度,PZB服務質(zhì)量量表(SERVQUAL),5個維度:反應性、移情性、可靠性、有形性、保證性,每個維度0~5分,分值越高表示服務質(zhì)量越好,滿意度越高。
2.1 生理應激情況術前30 min研究組心率異常率、血壓異常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30 min生理應激情況比較[n(%)]
2.2 焦慮、抑郁情況入院時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前30 min、術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HAMA、HAMD評分情況比較分)
2.3 滿意度研究組SERVQUAL中移情性、可靠性、反應性、有形性、保證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SERVQUAL評分比較分)
宮頸癌的發(fā)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性行為、分娩次數(shù)等有關,其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且年輕女性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嚴重威脅女性生命。
年輕宮頸癌患者普遍存在各種不良情緒,影響患者手術及預后,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手段[3]。常規(guī)護理干預往往注重圍手術期基礎操作,忽視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對手術的影響,且手術室環(huán)境會讓患者術前產(chǎn)生焦慮、恐懼心理,影響手術質(zhì)量,注重手術室護理與人文關懷對手術順利有重要意義[4-5]。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不良心理狀態(tài)等進行有效評估,劃分疾病風險等級及護理人員等級,并通過各項措施提高護理質(zhì)量,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更科學合理,針對性強[6-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30 min研究組心率異常率、血壓異常率均低于對照組,術前30 min、術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能減輕年輕宮頸癌患者生理應激反應,降低焦慮、抑郁程度。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通過評估患者實際病情,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級,于術前訪視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專題講座,手術過程中主動與患者溝通,并于術后鼓勵患者,使護理干預更加科學、合理。此外,研究組SERVQUAL中移情性、可靠性、反應性、有形性、保證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在年輕宮頸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還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綜上,將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年輕宮頸癌患者手術室護理,能減輕患者生理應激反應,降低焦慮、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