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孩騎自行車的過程中,我深深地發(fā)現:教本身不難,最難的,也許是明知道她還不太會,但必須放手。
最開始學,是在小區(qū)里。寬闊的林蔭道,行人不多,她七扭八歪地騎著,只要繞開那些私家車,就沒事兒。漸漸能夠上路時,也是選一些人少的地方騎,她緊張我也緊張,她一路搖鈴,下車后腿不酸,按鈴的手是酸的。我則一直在狂喊“讓讓小孩”,喊得口干舌燥。
當她終于達到上下車自由、轉彎自由、過路障自由時,也就是說,自行車真正要當交通工具來使用時,才是真正考驗家長的時候。
放眼四看:哪條路是可以讓父母放心的?哪條路沒有疾馳的電動車、毫不讓人的機動車、不知從哪里就會躥出來的行人?甚至,我自己的孩子,我敢保證她不上機動車道嗎?我自己有時都會貪近路逆行呢,沒出事也是命大了。
但是,這個過程卻是必須要經歷的。任何人都不能繞過去。我能在最開始的時候跟她兩三次,然后就得止步,放手,任她自己去看左右來車、前后行人,然后在四面八方的汽車喇叭聲里完成一趟一趟的自行車之旅。
我必須得放任她享受速度的輕快,享受操縱的樂趣,享受這身體的存在,而我拼命地提醒她注意安全,教給她所有道路上的明規(guī)則與潛規(guī)則,直到那些規(guī)則被她完全內化。
如果你聽懂了我在說什么,你大概也就能理解,當孩子們接近成年這個階段時家長的焦慮所在: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們,身體已經發(fā)育了,外表看起來也成熟很多了,但心智卻沒有同步跟上,很容易產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
固然,俗語里確實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說,但“不怕”本身也增加了許多不確定的風險,甚至牛犢子被虎噬都有可能;我們也常說“少年心事當拿云”,但云端漫步是遲早會跌下來的啊!家長們就是知道這些,才會胡思亂想,才會瞻前顧后,才會想到自己一路行來遇到過的虎狼不寒而栗。
可即使如此,還是不得不放手,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翅膀飛。所以家長才會給他們手機和零花錢,所以才會讓他們在假期享受自由放飛,所以才會忍住不管他們招搖的打扮。
我們能做的還是:“教給你們所有道路上的明規(guī)則與潛規(guī)則,直到那些規(guī)則被你們安全內化?!币约案嬖V他們:“如果更糟糕的事發(fā)生了,請相信社會的正直和家人的愛,請信任我們,把自己的羞恥與不幸交給我們,讓我們有機會來保護你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親身經歷過一些事情。我生活中的一個女孩被傷害過她的人所威脅,為了隱藏過去的事情,她選擇以極端手段來解決。結果,反而害慘了自己。
知道這件事時,我還小,我還不理解,為什么恐懼暴露的人不是壞人,而是被害者。但現在我知道了,她一定是缺乏求助他人的信心。
正因為如此,放飛孩子的時候,我一定要讓她知道,我一直在這里守望她。
張愛玲《更衣記》里寫道:“一個小孩騎了自行車沖過來,賣弄本領,大叫一聲,放松了扶手,搖擺著,輕倩地掠過。”
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