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薔
兩年前,我是一名投行分析師。那時,在大學同學眼中,我的職業(yè)被歸入最令人羨慕的那一檔。響亮的頭銜,光鮮的形象,再加上豐厚的薪水,讓畢業(yè)不算太久的我找不到對生活不滿的理由。而自己還算出色的業(yè)績以及上級的肯定和信任,更讓我相信,只要能將狀態(tài)一直保持下去,升職加薪并不遙遠。
如今,我是一名開在小巷子里的咖啡廳的店長。盡管依然不時會有朋友表示羨慕我的生活方式,但我很確定,他們羨慕的不過是那種與咖啡廳相伴的文藝氛圍,而絕不是這份既不輕松,也不賺錢,還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工作。盡管父母無條件地支持我,但親戚們在聚會時難免要向他們吹吹耳旁風,表示我放著大好的工作不干,跑去和朋友開小店,實在太“可惜”。
回想起來,讓我決心走向這條“少有人走的路”的契機,正是兩年前的一次出差。那時,因為項目的緣故,我已經(jīng)連續(xù)當了大半年“空中飛人”。剛工作時,向來喜歡旅行的我,一度對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樂在其中,但沒過太久,我便感到在永無止境的忙碌之中,自己的熱情被飛快地消磨。
盡管我無數(shù)次造訪那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膰H都市,也探訪過不少地處偏遠的工業(yè)小城,卻幾乎沒有任何閑暇去欣賞風景,探索城市有趣的細節(jié)。因此,當我兩年前到意大利米蘭出差,領(lǐng)導告訴我可以自由休息半天的時候,我心中實在太過驚喜,以至于覺得這不是真的。
于是,我利用那個難得的下午把市中心逛了一遍。自己就像是上大學時最不屑的跟團游客,在知名景點之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夕陽西下,當我走進一家咖啡店坐下休息時,相比于旅行的快樂,更多的竟然是一種比工作還要疲憊的頹然。就在我煩悶的當口,老板為我端上了一杯散發(fā)著堅果、香草與奶油香氣的咖啡,我一下子活過來了。
在旁人眼中,投行分析師與咖啡廳店長這兩份工作,最大的差異大概是工作節(jié)奏和薪酬待遇——前者緊張,待遇豐厚;后者自由,收入普通。我體會到的最大差異,卻是自己在應(yīng)對兩份工作時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
當年畢業(yè)應(yīng)聘,我之所以一門心思奔著投行而去,完全是為了賺錢這個現(xiàn)實目標。因此,我的工作動力并非出于對職業(yè)本身的熱愛。當我真正開起這家小店時,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非常真實的對工作本身的喜愛。當自己親手制作一杯咖啡時,體會到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寧靜和滿足,而這樣的工作心境,是我從事此前工作時從沒有過的。
選擇“愛一行,干一行”的生活方式,這條路或許不好走,但至少此時的我,愿意為此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