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水長天
《綠豆》講述了辦公室白領馬嘉烈與的士司機大衛(wèi)這對情侶同居時所經歷的生活瑣事。之所以片名叫“綠豆”,就是指生活中“芝麻綠豆”的瑣事。這對情侶因為生活中“芝麻綠豆”的瑣事,開始出現(xiàn)裂痕。
“綠豆”對婚姻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美國佩尤研究中心做了一項調查,提出“婚姻之道在于什么”這一問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排第一的答案是“忠誠”,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段正淳;接下來是“性”,這個,聽起來也頗有道理;但排名第三的,不是養(yǎng)兒育女,也不是金錢,而是“分擔家務”。沒錯,誰洗碗、誰買菜、誰清理抽水馬桶這些“芝麻綠豆”的事情,往往會成為婚姻的殺手。
那么,怎么解決這些“綠豆”問題?這時也許該經濟學家上場了。把所有的家務對半分,比如這周你做飯,我打掃衛(wèi)生,下周雙方交換,這是個公平的好辦法嗎?經濟學家不會同意這種做法。
家庭如同一家合伙公司,存在著專業(yè)分工和比較優(yōu)勢。經濟學家羅倫·蘭茲伯格說:“比較優(yōu)勢的奇妙之處在于,人人都有做某件事的比較優(yōu)勢,其結果也非常奇妙,人人都能由交易中獲利?!痹隈R嘉烈和大衛(wèi)這個小家庭中,馬嘉烈是個相對外向、又有愛心的人,比如采購家庭物品、處理人情往來、飼養(yǎng)小動物是她擅長的。而大衛(wèi)是個非常愛干凈又內向的人,適合打掃衛(wèi)生,做飯。另外,大衛(wèi)喜歡開車,所以他適合做女友的司機。
也許有人要說,我賺的錢比她多很多,因此,我負責賺錢,她負責家務,這不也很公平嗎?但經濟學家同樣不會同意這樣的觀點?,F(xiàn)在,女性同樣在職場上做得風生水起,男女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像從前那樣,而婚姻的意義也起了很大變化。經濟學家依貝西·史蒂文森說,現(xiàn)代婚姻的成因在于愛和支持,如果能和另一個人分享人生中大部分事物,那么人生會更美好……回歸到經濟學的語言,婚姻已經從共同生產的場所轉變到共同消費的場所,今天,婚姻的關鍵就在于消費的互補性,生活不只要有趣,還要與伴侶分享,這樣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