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1950年,著名教育家張伯苓退休,從重慶回到天津老家安度晚年。每天他都和小時候的伙伴們一起釣魚、養(yǎng)花。有個姓李的老人是張伯苓小時候的同學,心胸狹隘,老伙伴們都叫他“小李瓶”——只能裝一個李子的小瓶子。
有一次,張伯苓和老伙伴們扛著鋤頭來到天塔湖邊,恰好“小李瓶”也在那里??匆姀埐撸靶±钇俊标庩柟謿獾卣f:“喲,張先生教出了那么多有出息的學生,怎么自己反而這般沒出息,到老了也沒成為科學家,沒成為大富翁,只能和我們混在一起種花呀!”
張伯苓笑笑,把一只花盆遞到“小李瓶”的手上說:“我就是一只空花盆,放進去的泥土是我的知識,種進去的苗子是我的學生。你問我怎么沒成為科學家,沒成為大富翁,就像是問一只花盆怎么沒開花一樣荒謬。因為我和花盆一樣,我們的價值是用知識培育苗子,讓苗子逐漸成長并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jié)出最飽滿的果實?!?/p>
(摘自《演講與口才·學生讀本》2020年第6期,田龍華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