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世 盧敏娟 董麗君
目前急診消化內鏡護理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導致不良事件頻發(fā),影響診斷與治療效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危害極大。為此本醫(yī)院對護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了防范策略,為分析其效果而展開研究,現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43例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及43例2019年2月到2019年7月在本醫(yī)院接受急診消化內鏡治療的患者分別納入到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26例患者為男性,17例患者為女性;年齡為26到74歲,均值是(51.94±4.85)歲。實驗組:25例患者為男性,18例患者為女性;年齡為25到74歲,均值是(51.84±5.21)歲。以上資料對比,結果表示存在差異不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清潔、遵守醫(yī)囑、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相關操作、健康教育等。
分析對照組患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制定防范策略,將其應用于實驗組,具體策略為:
(1)加強消毒與滅菌,要嚴格消化內鏡與相關器材的消毒及滅菌流程,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范與說明書對消化內鏡進行清洗與消毒,消毒完成后要進行檢查,確保其達標。
(2)加強培訓,一方面要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與技能,使其熟練掌握急診消化內鏡的護理內容、方法等,通過模擬演練提高護理人員配合的默契程度,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使其能夠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避免誤解,保證其積極配合,且在出現問題后能夠及時安撫患者與家屬,減少糾紛等。
(3)結合醫(y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交接班制度,明確具體職責,當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找出原因并追究責任;交接期間,急診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個人信息、治療過程、注意事項等內容告知病房護理人員,若留置引流管,則要強調引流管保護。
(4)運轉期間要控制速度,避免出現過度震動、掉落等情況;運轉前要確定消化內鏡妥善固定,避免松動、磕碰等;根據手術需求檢查器械設備,確保其準備充分。
1.3 評價標準
統(tǒng)計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計算總發(fā)生率并互相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處理。定性資料通過 檢驗。P﹤0.05則說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將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對比,具體數據見表1內容。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更低,有很大差異(P﹤0.05)。
3 討論
消化內鏡是臨床消化疾病急診中常用的診治方式,能夠檢查出患者出現疾病的原因、位置、嚴重程度等,可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并可指導醫(yī)生的治療。但目前急診消化內鏡護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護理效果與診治效果受到影響[1]。
筆者對目前臨床急診消化內鏡護理中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yī)院感染,沒有做好器械的清潔、消毒與滅菌,導致消化內鏡在進入人體后,細菌、病毒等也隨之進入,進而發(fā)生醫(yī)院感染[2];二是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較差,沒有熟練掌握消化內鏡相關的護理知識,影響到護理效果;三是沒有做好交接班,沒有做好注意事項、術中情況等內容的交接;四是器械不全,運轉期間沒有做好器械保護,導致掉落、磕碰等情況[3]。這些問題會導致感染、投訴、墜床、壓瘡等不良事件,影響醫(yī)院的形象乃至正常經營,還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產生影響[4]。通過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防范策略能夠避免問題再次出現,并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為分析實施防范策略的具體效果,筆者進行對比研究,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更低,有很大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急診消化內鏡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防范策略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唐鑫.急診消化內鏡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防范策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0,36(05):160-161.
張艷紅.消化內鏡清洗消毒中存在的問題及感染控制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5):294+302.
張秀明,黃友香,成秀珍.探討急診消化內鏡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防范策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04):175+178.
謝昌.急診消化內鏡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防范策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 028(01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