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黃時界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中極為常見的高危疾病,患者治療困難程度較大,且預后較差,應通過外科手術治療方法以獲得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以往臨床中常采用直接開腹引流術完成治療,將胰腺壞死的組織徹底清除,但由于胰腺壞死通常合并感染等,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高[1]。近年來,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臨床中得以應用,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為此本文主要對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與直接開腹引流技術的療效進行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樣本:8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樣本收入時間:2018.6-2019.6,對比實驗分配依據為雙盲法,設置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例數均為44。22、22和23、21,(46.28±2.16)和(46.72±2.48)歲分別為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相關資料,計算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指導患者取仰臥位,使用超聲完成腹部相關檢查,明確重要臟器組織的相關位置,選擇合適的穿刺點,由此穿刺點將引流管置入其中,同時應盡量觀察壞死組織,盡可能將患者腹部中的液體抽出,需要將抽出的液體進行藥敏試驗,以確定臨床選擇恰當的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并完成淀粉酶相關測定,隨后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對已經壞死的胰腺組織進行沖洗,避免感染,每6小時清洗一次,盡可能更多的將固體狀的壞死組織全部沖出,沖洗3天后,判斷治療效果,若未改善需轉為開腹手術引流。對照組采用直接開腹手術引流,手術前應充分準備,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選擇不同的路入位置,打開腹膜后,盡力將壞死組織和滲出物全部清除,隨后放置引流管,降低腹壓,使用生理鹽水完成腹腔沖洗,兩組患者進行相同治療手段。
1.3 觀察指標 對比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細胞、治療效果以及并發(fā)癥。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患者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各指標好轉,但是患者仍然未痊愈;無效:患者依然為重癥急性胰腺炎。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17.0,( )用來描述實驗室指標,t檢驗,用%描述治療效果以及并發(fā)癥,x2檢驗,當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完成實驗指標對比
在實驗室指標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97.73%):(84.0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fā)癥對比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合并胰腺壞死共同發(fā)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情較為危重,并且大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年齡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采用開腹手術引流治療不耐受,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可進一步導致患者死亡[2]。
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臨床中得以應用,該種治療方式可使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癥狀得以迅速緩解,全身臨床癥狀消失,該種手術治療方式可避免患者進行開腹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經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實驗室臨床指標可迅速緩解,可降低胰瘺、腸瘺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促進患者康復有著重要意義[3]。雖然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可獲得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但該種手術治療方式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針對仍然存在引流管堵塞現(xiàn)象的患者,需要轉為開腹手術引流進行治療,以保證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患者具體采用何種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機體狀況確定,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治療,獲得較為顯著的效果[4]。
綜上所述,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癥急性胰腺炎中可獲得較為顯著的效果,使患者的實驗室各指標明顯改善,降低胰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任鴻昌, 孫宏偉, 楊鶴鳴.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與直接開腹手術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比較[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3(03):32-36+40.
馬春雷.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與直接開腹手術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41(19):65-66,共2頁.
楊玉柱.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與直接開腹手術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 4;No.186(77):36+38.
袁玉峰, 何躍明, 張中林.早期經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52例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8,19(12):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