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凡是持有房產超過3000套的柏林房地產公司,其房產都應強制充公,歸屬柏林州政府所有。”德國《焦點》周刊20日報道稱,繼推出租金上限政策后,柏林市民組織又在推動一項新的動議——讓柏林州政府以上述房產數(shù)量標準沒收該州內大型房地產公司的房產,房地產公司則會獲得低于市場價格的補償金。根據(jù)估算,大型房地產公司約有24萬套公寓將成為州政府擁有的慈善房產。
公民動議發(fā)起者的主要依據(jù)是德國《基本法》第15條:土地、礦產及其他生產資料,可以通過法定補償?shù)男问剑D換為公有、集體所有財產。而根據(jù)《基本法》,充公的補償金可以低于市場價格。實際上,許多房產原先就屬于柏林州政府持有。上世紀90年代之后這些房產漸漸私有化,被私營的房地產公司擁有。少數(shù)幾家房產公司逐漸形成寡頭,掌握大量房產。此前幾十年間,柏林房租價格僅小幅上漲,但最近幾年房租價格每年幾乎以兩位數(shù)的速度上漲,引發(fā)民眾不滿。
目前,該動議已獲得柏林州參議院的同意,近期有望舉行全民公投。目前多家媒體的抽樣調查顯示,公投很可能獲得通過。不過參議院預計,如果全民公投通過后實施房屋征收,將耗資280億歐元。而房地產公司紛紛提出抗議,認為這不符合德國的市場經濟,不利于德國當?shù)禺a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