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大同市植物園,山西 大同 037004)
1.1.1 實驗品種
選取俄羅斯大果沙棘中常見的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果用型沙棘品種作為研究對象,這三種沙棘都具有耐寒抗風,果實量大的優(yōu)點,具有研究及推廣價值。同時,納入研究沙棘應至少具備3 年以上樹齡,并且長勢良好,健壯無病,無機械損傷。
1.1.2 實驗時間
于2019 年6 月截取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木質(zhì)化硬枝各120 例,枝條應注意老熟適中,長度在12~15cm 之間,上端切口水平,減少水分散失,下端切口略傾斜,便于枝條汲取水分。枝葉留存3~5 片,去除下端老葉,防止沙棘枝條失水過多,不利于成活。采集后放入水中浸泡,隨采隨插。
1.1.3 實驗環(huán)境
實驗基地為大棚苗床,實驗期間空氣濕度在70%~80%,棚內(nèi)溫度維持在20~25℃之間。并提前做好土地預處理,土壤pH 經(jīng)檢測為8.2,屬弱堿性土壤,土層厚度大于1m,扦插前深耕土壤,并噴灑濃度為0.2%的高錳酸鉀對棚內(nèi)環(huán)境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1.2.1 不同ABT 生根粉濃度對比
選取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木質(zhì)化硬枝各40 例;基質(zhì)均為河沙+珍珠巖(比例為1:1),顆粒均勻,中等大小,并經(jīng)過消毒滅菌處理;扦插方法均采用浸泡法。
ABT 生根粉濃度分為0、50mg/kg、100mg/kg 及150mg/kg 4組,每組每種插條10 例,將插條下部3cm 浸泡于ABT 溶液中,浸泡時間為4h。
1.2.2 不同扦插方法對比
選取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木質(zhì)化硬枝各40 例;基質(zhì)均為河沙+珍珠巖(1:1),顆粒均勻,中等大小,并經(jīng)過消毒滅菌處理。
扦插方法分為速蘸組、浸泡組、粉劑處理組及葉面噴施組,每組各10 例。速蘸組將插條浸入濃度為1000mg/kg 的ABT 溶液中30s 后,進行扦插;浸泡組同上;粉劑處理組將插條基部沾濕后,將ABT 生根粉均勻涂抹于插條下切口后進行扦插;扦插后向插條葉面均勻噴灑濃度為20mg/kg 的ABT 生根粉。
其中深秋紅對于ABT 生根粉的需求度最高,在50mg/kg 濃度下生根率最高,且平均根長最長;阿爾泰整體生根率最低。總體來看,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最適宜ABT 生根粉濃度為50mg/kg,見表1。
表1 ABT 生根粉濃度對扦插生根的影響對比
速蘸組、浸泡組、粉劑處理組及葉面噴施組對于丘依斯克的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浸泡組>粉劑處理組>葉面噴施組>速蘸組;深秋紅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浸泡組>粉劑處理組>速蘸組>葉面噴施組;阿爾泰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浸泡組>葉面噴施組>粉劑處理組>速蘸組。綜合來看,對于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最適宜扦插方法為浸泡法,見表2。
表2 不同扦插方法對扦插生根的影響對比
河沙組、河沙+珍珠巖組(1:1)、河沙+珍珠巖+蛭石組(1:1:1)、河沙+蛭石組(1:1)對于丘依斯克的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河沙+珍珠巖+蛭石組>河沙+珍珠巖組>河沙+蛭石組>河沙組;深秋紅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河沙+珍珠巖+蛭石組>河沙+蛭石組>河沙+珍珠巖組>河沙組;阿爾泰生根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河沙+珍珠巖+蛭石組>河沙+珍珠巖組>河沙+蛭石組>河沙組。研究顯示,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在河沙+珍珠巖+蛭石組基質(zhì)條件下生根率最高,見表3。
表3 不同扦插基質(zhì)對扦插生根的對比
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在50mg/kg 濃度下使用ABT 生根粉浸泡法及河沙+珍珠巖+蛭石組基質(zhì)條件下,生根效果最佳。
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均屬于從俄羅斯引進的大果型沙棘,根系發(fā)達,扦插成活率高,分蘗能力強,其林冠層及枯枝落葉層通過郁閉效應,能夠有效截留水源,涵養(yǎng)水土,既能夠抵抗嚴寒風沙,同時也能夠適應高熱干旱環(huán)境。種植沙棘不僅能夠防風固沙,改善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同時,還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通過沙棘果采集及加工過程,有助于帶動周邊地區(qū)沙棘種植業(yè)及加工業(yè)發(fā)展,對提升當?shù)亟?jīng)濟效益也有著一定積極作用。沙棘育苗造林中最常使用的便是扦插技術(shù),既能夠充分保留并繼承母體的優(yōu)良性狀,同時也具有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操作便捷等顯著優(yōu)勢。但沙棘大規(guī)模引進種植過程中,仍存在部分沙棘水土不服,難以迅速適應環(huán)境的問題,還需對沙棘扦插過程進行探究與完善,不斷提高沙棘的生根率和存活率。通過對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的整體研究結(jié)果顯示,丘依斯克、阿爾泰、深秋紅三種沙棘最適宜ABT 生根粉濃度為50mg/kg,生根效果最差的濃度分別為0 和100mg/kg,這可能與生根粉濃度過高會產(chǎn)生根尖抑制效應有關(guān),植物對于生長素屬于主動運輸,植株莖尖頂芽具有頂端優(yōu)勢,是由生長素的傳遞特性和生理作用共同決定的,當生長素濃度適宜時,能夠大幅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并開始誘導乙烯的形成,促進植物開花結(jié)果。而當生長素濃度達到最佳濃度后,生長素的濃度越大,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過高時還會導致植株死亡[3]。其中深秋紅對于生根粉需求度最高,阿爾泰在各個濃度表現(xiàn)均不佳,因此在深秋紅的扦插種植過程中可適當提高ABT 生根粉濃度,促進深秋紅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