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普赤 邊巴拉姆
(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西藏拉薩850000)
尼泊爾地處中印兩個發(fā)展中大國之間,與我國西藏歷史淵源深厚,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但目前我國學術(shù)界、媒體界關于國外媒體涉華報道的研究中,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西方媒體,對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及其對華報道關注度較低。就中尼關系、尼泊爾在中印關系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的地位等方面進行探討時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我國學界比較注重觀察尼泊爾政府的言行,而對于尼泊爾媒體報道的影響則估計和研究不足。因此,本文對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作系統(tǒng)分析,試圖淺析尼泊爾英文主流媒體對我國西藏的觀點和輿論設置,并從側(cè)面了解尼泊爾媒體對我國及我國西藏的立場,填補目前國內(nèi)對尼泊爾媒體研究不足的現(xiàn)狀。
受地理位置、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影響,尼泊爾新聞業(yè)較長時期處于滯后狀態(tài),1990年尼泊爾建立多黨議會民主制以后,特別是2008年實行共和制后,尼泊爾新聞業(yè)才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1]。在尼泊爾各類媒體中,報紙屬于主流媒體,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2]。在尼泊爾報紙使用的語言文字方面,尼文占絕大多數(shù)(90%以上),其次為英文、印地文、尼瓦爾文、梅蒂利文、博吉普里文等[3]357。在尼泊爾英文報紙中,《新興尼泊爾報》(The Rising Nepal)、《加德滿都郵報》(The Kathmandu Post)、《喜馬拉雅時報》(The Himalayan Times)和《共和報》(Republica)通常被認為是尼泊爾四大英文主流報紙[4]?!缎屡d尼泊爾報》創(chuàng)辦于1965年12月15日,是尼泊爾創(chuàng)辦較早的英文報紙,作為當時發(fā)行量最大、官方性質(zhì)的英文日報一度壟斷尼泊爾國內(nèi)報業(yè)近30年;《加德滿都郵報》由私人性質(zhì)的康提普爾公司于1993年發(fā)行,以不附屬于政府和任何政黨的中立姿態(tài)與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受到讀者的歡迎,迅速超越《新興尼泊爾報》成為尼泊爾國內(nèi)發(fā)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喜馬拉雅時報》創(chuàng)辦于1995年12月,由尼泊爾國際媒體網(wǎng)絡公司發(fā)行,屬于私人性質(zhì)的報紙,是尼泊爾具有影響力的英文報紙之一;《共和報》創(chuàng)辦于2008年,是尼泊爾結(jié)束君主制之后發(fā)行的報紙,目前該報日銷量3萬份,在尼泊爾也具有一定影響力[3]357。
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主席首次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標志著中尼關系邁入新時代,因此筆者選擇《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和《喜馬拉雅時報》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涉藏報道進行分析探討,這對于研究當下尼泊爾媒體視野中所呈現(xiàn)的我國西藏具有代表性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將141篇樣本進行編碼與分類,由2位編碼者對一半的樣本分別進行了可靠度公式(Holsti reliability formula)信度檢驗,符合最低信度標準。在Factiva數(shù)據(jù)庫中,以“Tibet”為關鍵詞在《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和《喜馬拉雅時報》中進行全面搜索,選取的時間段設定為2017-10-31至2019-10-31,剔除不相關項、重復項,共得到有效樣本141篇,其中《加德滿都郵報》49篇、《共和報》67篇、《喜馬拉雅時報》25篇。
根據(jù)圖1可以看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和《喜馬拉雅時報》的涉藏報道總體篇數(shù)較少;報道不呈常態(tài)化,報道量在各月份中存在差異;《共和報》和《加德滿都郵報》的涉藏報道分別在2019年5月、2018年6月達到峰值;《喜馬拉雅時報》的報道篇數(shù)相對較少。根據(jù)表1可以看出,500字以內(nèi)的報道占57.45%,800字以上的報道僅占14.18%,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以短消息為主,呈現(xiàn)短小的特點,中長篇幅的報道較少。
圖1: 2017.10—2019.10《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喜馬拉雅時報》涉藏報道篇數(shù)
尼泊爾總理卡·普·夏爾馬·奧利于2018年6月19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除北京外,奧利總理還訪問了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2018年7月,數(shù)百名從我國西藏岡仁波齊山和瑪旁雍錯湖返回的印度香客因天氣原因滯留在中尼邊界。另外,2019年5月尼泊爾先后發(fā)生了2起具有爭議的涉藏事件,尼泊爾3名記者因刊發(fā)傳播十四世達賴相關新聞而被調(diào)查,尼泊爾薩馬巴迪黨2名國會議員在拉脫維亞參加了由所謂“西藏議會”舉辦的會議,盡管2名議員及議會秘書處進行澄清并稱不知情,但該事件在尼泊爾國內(nèi)關于“一個中國”原則引起了爭議,議員迫于壓力道歉并受到停職處分。因此,2018年6、7月及2019年5月等時間點,尼泊爾媒體涉藏報道篇數(shù)較多。這些說明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與尼泊爾和我國西藏間特定事件相關,通常在發(fā)生特定事件的時間段內(nèi),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篇數(shù)較多。
表1:《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喜馬拉雅時報》涉藏報道篇幅交叉表
參考外媒涉藏報道的相關研究,本文將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涉藏報道的議題分為一級議題和二級議題,一級議題分為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宗教五類,將報道中最常見的議題作為二級議題歸至一級議題類型之下。
如表2所示,《加德滿都郵報》的涉藏報道中政治主題類報道19篇,占38.78%;社會主題類報道12篇,占24.49%;經(jīng)濟主題類報道9篇,占18.37%。《共和報》的涉藏報道中政治主題類報道29篇,占43.28%;經(jīng)濟主題類報道17篇,占25.37%;社會主題類報道14篇,占20.90%。《喜馬拉雅時報》的涉藏報道中政治主題類報道10篇,占40.00%;社會主題類報道9篇,占36.00%??梢钥闯觯傮w上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對我國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領域關注度高,對于文化、宗教等領域關注度相對較低。
表2:《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喜馬拉雅時報》涉藏報道主題交叉表
在議題分布中,政治類議題是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涉藏報道中最關注的議題。政治議題中3家報紙均關注了2019年幾起有關“西藏問題”的爭議事件,包括尼泊爾記者因傳播十四世達賴相關新聞而被調(diào)查、議員參加由所謂“西藏議會”舉辦的會議、習近平主席訪尼期間尼警方拘捕“藏獨”及其他反華分子等,總體上尼泊爾媒體支持并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加德滿都郵報》關于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地位的議題報道中,包括2篇由四川大學中國邊疆政治和中尼關系方向的博士生撰寫的評論,認為我國西藏與尼泊爾的關系存在相互性,西藏自治區(qū)在尼中關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反過來,尼泊爾對于西藏自治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和繁榮也具有影響,因此基于我國西藏的地理位置及與尼泊爾的聯(lián)系,中國應將我國西藏向南亞開放?!豆埠蛨蟆返恼巫h題類報道中,出現(xiàn)頻次最多的是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地位的議題,通常以評論的形式回顧歷史上尼泊爾、我國西藏、印度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揭示我國西藏在當今尼中印關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反思在當今國際關系中尼泊爾如何正確面對“西藏問題”、印度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態(tài)度及在中印間堅持“平衡外交”政策等問題。但《共和報》關于該議題的評論中,針對尼泊爾與我國、我國西藏間的交往交流也出現(xiàn)了消極觀點。如一篇由尼泊爾陸軍退役準將、中國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客座教授撰寫的評論認為,盡管尼泊爾與我國西藏在經(jīng)貿(mào)、人文交流等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但如今尼泊爾與我國、我國西藏的關系并未達到預期中的狀態(tài),尼泊爾對中國的了解增進了很多,但中國仍不夠了解尼泊爾,作者甚至認為如果尼泊爾沒有“西藏難民”,中國根本不會注意到尼泊爾。作者呼吁利用好奧利訪華等活動,加強尼泊爾與我國、我國西藏間的雙邊關系與交流。
經(jīng)濟類議題是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涉藏報道中第二大關注的議題,具體關注邊貿(mào)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等內(nèi)容。基于我國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與尼泊爾歷來密切的經(jīng)貿(mào)、人文等聯(lián)系,甚至90%以上的中尼貿(mào)易都是通過西藏進行的,因此尼泊爾十分關注與我國西藏的經(jīng)貿(mào)聯(lián)系及口岸、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關于旅游發(fā)展的議題,四川大學中國邊疆政治和中尼關系方向的博士生在《加德滿都郵報》上發(fā)表評論,認為尼泊爾應積極利用我國西藏作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優(yōu)勢,大力推進尼泊爾與我國西藏間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與旅游合作,但同時指出尼泊爾與我國西藏間的陸地運輸能力有限、尼泊爾基礎設施落后、接待能力不足等問題,呼吁尼中兩國加大相關公路、口岸等基礎設施建設。
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涉藏報道中社會類議題關注了跨境走私、印度香客在中尼邊境遇難、尼泊爾登山者在我國西藏遇難等負面議題。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中出現(xiàn)了多篇關于從尼中邊境跨境走私黃金等被抓的報道,尼泊爾媒體稱廓爾喀崛起為新的走私途徑,呼吁加強對尼中邊界的管制。另一方面,在社會議題類新聞中,還包括多篇關于從我國西藏岡仁波齊、瑪旁雍錯湖返回的印度香客因天氣原因滯留在尼中邊境的報道,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湖作為印度教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吸引了大量印度香客經(jīng)尼泊爾邊境前往我國西藏朝圣,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尼泊爾旅游業(yè)、尼泊爾與我國西藏間的旅游聯(lián)動發(fā)展,但由于季風氣候天氣異常、尼泊爾邊境基礎設施差等原因,導致上百名印度香客被困尼中邊境,甚至出現(xiàn)傷亡等負面新聞。另外,盡管《喜馬拉雅時報》的涉藏報道相對較少,但其社會類議題報道中出現(xiàn)了社會議題“政治化”“問題化”傾向。3家報紙中僅有《喜馬拉雅時報》使用匿名信源和不加證實的消息報道了一起在我國四川省阿壩縣發(fā)生的自焚事件,在未考證事件真實性的情況下,報道(1)參見Report:Tibetan monk sets himself on fire in western China,The Himalayan Times,2017-11-30.中竟然直接引用了自焚者的反華口號“We want freedom in Tibet(我們希望西藏自由)”,為反華、“藏獨”活動提供了宣傳、發(fā)聲平臺,有意將我國西藏“問題化”,表現(xiàn)出《喜馬拉雅時報》對于反華、“藏獨”活動的支持立場。
盡管文化類議題的數(shù)量不多,但可以體現(xiàn)出尼泊爾與我國西藏在文化上的密切聯(lián)系。其中《加德滿都郵報》和《共和報》均關注了尼泊爾與我國西藏間跨境婚姻下尼藏人的身份認同的議題,在尼泊爾,《西藏的回復》一書的翻譯出版,探討了尼泊爾與我國西藏交往的早期赴拉薩經(jīng)商的尼泊爾尼瓦爾人與西藏的藏族婦女間的跨境婚姻,及他們的下一代所謂“尼藏人”在尼泊爾社會的身份認同問題。在尼泊爾傳統(tǒng)社會中,這種跨境婚姻關系下出生的子女被稱為“雜種”,女兒僅被認可為藏族人,兒子則被認可為尼泊爾公民,受到“政治上的忽視、經(jīng)濟上的剝削和社會上尼泊爾與西藏的雙重拋棄”。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中將這一現(xiàn)象與佛教道德說教故事《僧訶羅薩陀波怙故事》(Simhalasarthabahu Avadana)相聯(lián)系,反思了尼泊爾種姓制度、父權(quán)宰制的社會系統(tǒng)中所存在的問題。另外,《共和報》關于涉藏題材的書籍、戲劇、展覽等的報道較多,特別是涉藏題材戲劇《科里》描寫了“西藏難民”的生活苦難,劇中包涵“中國當局向西藏無辜人民展示權(quán)力”“西藏難民被迫從祖國流放到尼泊爾和印度”等不客觀內(nèi)容的表述,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涉藏題材的書籍、戲劇、展覽等其他廣義形式的媒介,與尼泊爾主流媒體涉藏報道相互“作用”,間接表達尼泊爾對我國西藏、“西藏問題”等的一些觀點,進一步在文化議題類報道中隱晦地植入“問題化”“政治化”的框架。
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對于宗教議題關注少,2年中僅有2篇相關報道,包括十四世達賴承認藍毗尼為佛陀誕生地議題的報道及轉(zhuǎn)世議題。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于印度、西方等媒體對達賴議題的關注與熱炒,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中很少出現(xiàn)達賴相關議題,且僅有的2篇涉及達賴的宗教議題報道在用詞、表述、報道傾向性等方面較為客觀,完全沒有任何宗教議題“問題化”“政治化”等傾向。盡管尼泊爾與我國西藏在宗教領域具有悠久的交往歷史,但尼泊爾媒體對我國西藏的宗教領域關注度相對較低。
根據(jù)表3可以看出,在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中,報道傾向總體以客觀為主;負面報道主要集中在尼中跨境走私、印度香客在尼中邊境遇難等負面社會議題,其他負面報道較少。但以《喜馬拉雅時報》和《共和報》為代表的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中,盡管報道傾向較為客觀,但實則涉藏報道通過運用新聞背景、匿名信源、不加證實的消息等方式在表達反華、支持“藏獨”的立場。如《喜瑪拉雅時報》的一篇關于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的地位議題報道(2)參見India,with eye on China ties,bans Tibetans rally in New Delhi,The Himalayan Times,2018-03-08.中,盡管報道本身看似客觀且綜合使用了中印兩國政府官員作為信源,但新聞背景中稱1959年的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叛亂為“一場反對中國統(tǒng)治的起義”(An uprising against Chinese rule in Tibet),稱十四世達賴為“藏傳佛教精神領袖”(The Tibetan Buddhist spiritual leader),使用無法確定真實性的消息報道四川阿壩縣發(fā)生自焚事件,并通過匿名信源回顧“自2009年起中國藏民自焚事件達150起”(Rights groups say there have been about 150 self-immolations by Tibetans in China since 2009),通過新聞背景的運用及匿名信源、不加證實的消息等在涉藏報道中植入對華偏見,有意將反華活動及組織“正當化”,將我國西藏“復雜化”“問題化”。
表3:《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喜馬拉雅時報》涉藏報道傾向交叉表
如表4所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和《喜馬拉雅時報》的涉藏報道共141篇中,使用信源共計94個(如一個信源在同一篇報道中出現(xiàn)兩次或以上,則合計為一個信源);其中,來自尼方的信源占64.89%,來自中方的信源僅占22.34%,匿名信源則達7.45%。
分析發(fā)現(xiàn):1.來自中方的信源占比較低,中方包括我國西藏在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上的“發(fā)聲”效果較差,涉藏報道中來自中方的信源主要表現(xiàn)為我國政府官員所提供的事實性信息,而對于來自中方包括我國西藏的觀點性信息并不十分注重與認可;2.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特別是《喜馬拉雅時報》和《加德滿都郵報》使用匿名信源的比例較多,盡管在報道中已指明該信源為匿名、消息的真實性無從查證,但仍對不實消息作了大量報道,特別是匿名信源在政治和社會議題中對反華、“藏獨”活動的報道使用率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報紙試圖將西藏“問題化”的傾向;3.在涉藏報道的整體信源分布中,來自印方的信源也具有一定的占比,說明尼泊爾英文媒體對于印方信源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基于中印的特殊關系,也能從側(cè)面反映出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存在“問題化”“復雜化”“負面化”的傾向。因此,總體上在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中,中方包括我國西藏在內(nèi)的“發(fā)聲”效果較差,且在關于反華、“藏獨”活動的報道中匿名信源使用率較高,導致這類報道的真實性無以保證。
表4:《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喜馬拉雅時報》涉藏報道交叉表
分析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總結(jié)尼泊爾媒體涉藏報道的特點和規(guī)律,對于把握尼泊爾媒體關于我國西藏的輿論設置、改善我國西藏對尼外宣、提升雙方間的認識和理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一)總體上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對我國西藏的關注度較低,涉藏報道不呈常態(tài)化,報道量通常受特定事件影響,起伏較大。由于尼泊爾目前仍處于最不發(fā)達國家行列,媒體特別是英文媒體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盡管《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和《喜馬拉雅時報》均為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但目前在中國未設立記者站,因此總體上尼泊爾涉藏報道以短消息為主,篇數(shù)較少,且不呈常態(tài)化。
(二)在對我國及我國西藏的立場上,3家報紙中關于我國西藏的報道《加德滿都郵報》較為客觀,《喜馬拉雅時報》最為強硬?!断柴R拉雅時報》的涉藏報道不管在政治議題還是社會議題中均大肆炒作了“西藏問題”,有意將我國西藏“問題化”“政治化”“復雜化”。且報道手段類同于西方和印度的反華報道,通過使用新聞背景、匿名信源、不加證實的消息及反華組織的言論和觀點,在看似標榜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客觀報道中利用“西藏問題”隱晦地表達反華立場。
(三)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報道主題中,尼泊爾3家英文主流報紙的涉藏報道議題分布類似,3家報紙報道內(nèi)容趨同,不存在特定媒體單獨設置議程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尼泊爾媒體議程設置能力較弱,媒體仍處于發(fā)展階段。
(四)根據(jù)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關于尼記者因傳播十四世達賴相關新聞而被調(diào)查、尼議員參加由所謂“西藏議會”舉辦的會議受停職處分、習近平主席訪尼期間尼警方拘捕“藏獨”及其他反華分子等有關“西藏問題”爭議事件的報道,尼泊爾媒體反對尼公民參加或在尼出現(xiàn)任何反華、“藏獨”活動,總體上尼泊爾媒體認同并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五)尼泊爾媒體最關注我國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議題。其中政治議題以奧利訪華期間訪問我國西藏和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的特殊地位為主,政治議題報道中出現(xiàn)了多篇由四川大學博士生撰寫的評論,作者綜合對尼泊爾和我國國情、我國西藏區(qū)情的認識,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就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的特殊地位、尼泊爾正確面對“西藏問題”和中印關系等多個重要問題有效傳遞了來自中方的觀點,但政治議題中也存在目前尼泊爾與我國、我國西藏交流交往不足等觀點。經(jīng)濟議題則主要關注尼泊爾與我國西藏發(fā)展經(jīng)貿(mào)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聯(lián)動發(fā)展等內(nèi)容。社會議題中出現(xiàn)多篇人員在邊境傷亡等負面新聞,側(cè)面反映尼泊爾邊境基礎設施落后、邊境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等問題??傮w上,尼泊爾涉藏報道反映出我國西藏在尼泊爾對華關系中的重要定位,即政治上我國西藏在尼中印關系中處于特殊地位,在尼中經(jīng)濟貿(mào)易、旅游、社會交往等領域則是重要通道。
(六)尼泊爾涉藏報道中對于文化、宗教等議題關注度較低。文化議題類的涉藏報道中包括對涉藏題材的書籍、戲劇、展覽等的報道,一方面體現(xiàn)出尼泊爾與我國西藏在文化領域存在相通性,涉藏題材的文化產(chǎn)品在尼泊爾受到歡迎;另一方面,尼泊爾媒體的這類文化報道存在隱晦地植入“問題化”“政治化”框架的傾向。文化議題中的另一大類,尼泊爾與我國西藏間跨境婚姻下“尼藏人”身份認同的議題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尼泊爾與我國西藏在商貿(mào)、文化、人文等領域的密切聯(lián)系。相比印度、西方媒體的涉藏報道熱衷炒作宗教議題的情況,尼泊爾較少關注我國西藏宗教議題。
報紙作為尼泊爾主流媒體,對于建構(gòu)尼泊爾關于我國西藏的認知和態(tài)度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近兩年的涉藏報道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尼泊爾英文主流報紙對我國西藏的關注度較低,涉藏報道不呈常態(tài)化,重點關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議題,議程設置情況類似,涉藏報道存在“問題化”傾向,相對而言,《加德滿都郵報》的涉藏報道較為緩和,《喜馬拉雅時報》則最為強硬。綜上,尼泊爾涉藏報道基本符合我國西藏在尼泊爾對華關系中的重要定位,即政治上在尼中印關系中處于特殊地位且在尼中經(jīng)濟貿(mào)易、旅游、社會交往等領域則作為重要通道,但其所呈現(xiàn)的我國西藏媒介形象存在碎片化、片面化、“問題化”的情況。為促進尼泊爾與我國西藏互聯(lián)互通、共同發(fā)展,我國和尼泊爾媒體界、學界亟需共同傳播真實、有力、正面積極的聲音,深入推進雙方間的認識和理解,有效建構(gòu)雙方真實、全面、發(fā)展中的媒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