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武亞田,范爍,展敏
(1.華北理工大學,唐山 063000;2.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保定 071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醫(yī)學病名屬于“淋證”“癃閉”的范疇,現中醫(yī)外科學稱之為“精癃”。臨床以尿頻、夜尿次數增多、排尿困難為主,嚴重者可發(fā)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現腎功能的損害。膀胱和腎的氣化失司是此病的病機,且膀胱的解剖位置尤為重要。其臨床表現在不同時段內有各自的特點,在儲尿期主要為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癥狀;排尿期主要有排尿困難、間斷排尿的癥狀;排尿后癥狀主要表現為排尿不盡、尿后余瀝。其病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原因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1]。臨床上常用藥物維持治療來緩解患者的癥狀,但應用西藥治療不良反應較大[2]。隨著老年人的年齡不斷增長,對其生活質量影響越來越大[3]。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突出,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治療的相關研究已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4]。筆者采用溫通針法治療腎陽虧虛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28例,并與非那雄胺片治療28例相比較,現報告如下。
60例腎陽虧虛型前列腺增生癥的患者均在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針灸科以及男科患者,按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前列腺體體積(PV)、最大尿流率(Qmax)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組別 例數 年齡(年) 病程(年) PV(g) Qmax(mL/s)治療組 30 66±6 3.90±1.70 28.52±1.54 7.85±1.21對照組 30 64±6 3.85±1.90 28.58±1.41 8.04±1.26
中醫(yī)疾病及證候診斷標準,參考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腎陽虧虛型的中醫(yī)疾病及證候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安徽省良性前列腺增生分級診療指南(2016版)》[6]。
①符合西醫(yī)診斷的前列腺增生癥且符合腎陽虧虛型前列腺增生癥的患者;②年齡 50~75歲;③直腸指診或 B超結果示前列腺增生患者;④病情在輕中度的患者;⑤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同時參加其他研究的患者;②患有重度前列腺增生嚴重影響生活的患者;③懼針、暈針的患者;④行前列腺癌手術、前列腺增生手術的患者,影響效果評價的患者;⑤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如免疫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損傷等疾病。
①在實驗過程中服用其他藥物影響療效評價的患者;②在治療過程中情況嚴重不得不手術治療的患者;③資料信息不全影響評價的患者。
非那雄胺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43)口服,每次 5 mg(1片),每日 1次,療程為12周。
囑患者先仰臥位,針刺腹部的腧穴,然后俯臥位針刺背部穴位。取關元、中極、水道、陰陵泉、三陰交、膀胱俞、腎俞。施針者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持0.25 mm×40 mm華佗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刺入穴位,候氣至,左手加重壓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 9次,使針下沉緊,針尖拉著有感應的部位連續(xù)小幅度重插輕提 9次,拇指再向前連續(xù)捻按9次,針尖頂著有感應的部位推弩守氣,使針下繼續(xù)沉緊,同時押手施以關閉法(即左手拇指按壓于穴位下方經絡,防止針感下傳),以促使針感傳至病所,產生熱感,守氣 1~3 min,留針 30 min后,緩慢出針,按壓針孔。隔日1次,每周3次,6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間隔1 d,連續(xù)治療6個療程,共12周。
3.1.1 主要癥狀評分[7]
儲尿期以夜尿次數增多為主要表現,排尿期以排尿困難為主要癥狀,排尿后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后余瀝。分為輕中重3個等級,分別計1分、2分和3分。
3.1.2 最大尿流率
一般認為最大尿流率(Qmax)>15 mL/s為正常,10 mL/s~14 mL/s為輕度,6 mL/s~9 mL/s為中度,<6 mL/s為重度。
3.1.3 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
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從無癥狀到嚴重癥狀為 0~35分,分輕、中、重3個級別。1~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為重度。
3.1.4 前列腺體積(PV)
前列腺體積可直觀計算。前列腺體積=0.52×(橫徑×縱徑×前后徑),正常前列腺的大小約為底部橫徑4 cm,縱徑 3 cm,前后徑 2 cm。
參照《現代前列腺病學》[8]中相關標準評定治療后臨床療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IPSS評分降低≥60%,PV縮小≥10%,Qmax增加≥30%。
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IPSS評分降低 30%~59%,PV有縮小,Qmax 增加 10%~29%。
無效:IPSS評分降低<30%,PV、Qmax無變化。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最后完成研究病例共56例,兩組各脫失2例,脫失率為6.7%。對照組2例癥狀反復發(fā)作,評估達到手術指征而采取手術治療;治療組 2例因治療中服用藥物影響療效評價導致無法填寫資料,信息失真。
3.4.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及差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治療組 28 5.96±1.14 3.50±0.961) 2.64±1.40對照組 28 5.86±1.11 4.50±1.071) 1.39±1.13
3.4.2 兩組治療前后Qmax比較
兩組治療前 Qmax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 Qmax高于同組治療前,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Qmax比較 (±s,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Qmax比較 (±s,m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8 7.85±1.21 9.71±1.441)2)對照組 28 8.04±1.26 8.93±1.721)
3.4.3 兩組治療前后IPSS比較
兩組治療前 IPS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 IPSS低于同組治療前,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IPSS比較 (±s,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IPSS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8 14.32±3.24 7.07±1.251)2)對照組 28 13.39±3.39 7.96±1.641)
3.4.4 兩組治療前后PV比較
兩組治療前 PV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V低于治療前(P<0.05)。兩組治療后PV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PV比較 (±s,g)
表5 兩組治療前后PV比較 (±s,g)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8 28.52±1.54 26.93±1.631)對照組 28 28.58±1.41 27.56±1.551)
3.4.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5.7%,對照組為 64.3%,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溫通針法治療腎陽虧虛型前列腺增生癥的效果更滿意。詳見表6。
表6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前列腺增生癥,也稱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老年人排尿障礙的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6]。現代中醫(yī)學稱之為“精癃”[9],雖然古代無此病名的記載,但有關于此疾病的描述,歸屬于“癃閉”“淋證”的范疇,在《黃帝內經》中對本病已有所認識,《靈樞·本輸》:“三焦者,……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薄端貑枴ば魑鍤狻?“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中醫(yī)學認為年老脾腎氣虛,推動乏力,不能運化、運行氣血以及膀胱的氣化功能失司是精癃的病機。
西醫(yī)治療方式包括初期保守藥物治療、后期手術治療以及輔助激光、紅外線等[10]。西醫(yī)藥物治療能引起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等,雌激素雖然治療效果較好,但也存在陽痿、性欲喪失等不良反應[11-13]。手術治療存在很多風險[14],術后恢復情況因人而異。
溫通針法屬于補法的一種;“溫”為熱之漸,“通”有疏通之意,“溫”以振奮陽氣;“通”以疏通經絡,通調氣血,欲溫先通,以通促溫,溫通相合,達到治療目的。溫通針法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療效滿意[15]。溫通針法有溫通經絡、健脾溫中、補腎助陽作用,且操作簡便、起效快、療效好、感傳明顯[16]。
氣海、關元、水道等穴位均在臍以下,位于小腹部,除具有通經活絡、補氣活血之外,還可以用針刺來刺激膀胱逼尿肌,改善尿流率,促使功能正常。膀胱逼尿肌聯合尿道外括約肌共同協(xié)作,尿液才能正常排出。尿流動力學檢測可以明確地判斷BPH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以及了解逼尿肌、外括約肌功能狀況[17]。針刺和刺激穴位可引起神經體液機制改變,使膀胱及尿道平滑肌張力下降,減輕尿道壓迫,治療梗阻[18]。
關元,小腸募穴,任脈、足三陰經交會穴,為陽氣之要穴,振奮元陽。中極,膀胱經募穴,《針灸甲乙經》:“足三陰,任脈之會?!敝髦务]、遺尿、尿頻等。與膀胱的背俞穴膀胱俞相配,調理膀胱氣化功能,通利小便。水道,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夺樉募滓医洝?“三焦約,小便不通,水道主之。”陰陵泉,《雜病穴法歌》:“小便不通陰陵泉?!薄夺樉募滓医洝?“氣癃溺黃,關元及陰陵泉主之。”具有清利下焦,通利小便的作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穴的交會穴,可調理肝脾腎,助膀胱氣化。腎俞,《針灸大成》:“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水臟久冷,心腹脹滿急,兩脅滿引少腹急痛?!敝餍”悴焕?,溫通針法可調動腎精,溫補腎陽。腎俞穴和腹部相對,亦屬于局部取穴的范疇,腎俞穴旁有交感神經干發(fā)出的盆神經節(jié)支配尿道內括約肌。針刺腎俞穴使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同時抑制尿道內括約肌收縮,進而使膀胱容量增大,減少排尿次數[19]。針刺關元、中極在改善前列腺血流速度同時抑制局部肌肉收縮,產生類似肌肉泵的效應,減輕或消除前列腺水腫充血,進而減輕排尿梗阻癥狀[20]。
本研究表明溫通針法治療腎陽虧虛型前列腺增生癥效果滿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樣本量及單一證型的局限,還需要大樣本、多證型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