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瓊
(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腈綸纖維有人造羊毛之稱,具有柔軟、蓬松、易染、色澤鮮艷、耐光、抗菌和不怕蟲蛀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用于服裝等多個領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們對腈綸產(chǎn)品的需求從常規(guī)的保暖適用型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差別化、功能化方向發(fā)展,如高收縮、超細、異形染色、抗靜電、阻燃等,改性腈綸應運而生,并具有很多常規(guī)腈綸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滿足了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如異形改性腈綸纖維風格獨特,用于人造毛皮仿真效果佳,在光澤度、抗起球、蓬松度及手感等方面更勝一籌,不僅提高了產(chǎn)品的檔次,更能減少對動物的傷害,市場需求量迅速增加,特別是腈綸/改性腈綸/滌綸混紡人造毛皮產(chǎn)品受到人們的青睞。但由于目前并無可以直接引用的纖維混紡比測試方法標準,給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貿易和質量監(jiān)管都帶來了困難。主要的技術難點在于過去通過纖維外觀形貌測定纖維混紡比的方法很難運用到這類產(chǎn)品上。鑒于此,本研究基于這3 種纖維的化學性能[2],在現(xiàn)有標準的基礎上開發(fā)了腈綸/改性腈綸/滌綸3組分混紡比的測定方法。
纖維:腈綸,改性腈綸,滌綸。
試劑:二甲基甲酰胺,環(huán)己酮,乙醇。
EGO 型電爐(進口,可調節(jié)溫度),恒溫振蕩水浴鍋,烘箱,玻璃砂芯坩堝,抽濾裝置,干燥皿,具塞三角燒瓶,分析天平,干燥器(裝有變色硅膠)。
根據(jù)GB/T 2910.1—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第1部分:試驗通則》的規(guī)定對樣品進行預處理。
在400 mL 燒杯中加入環(huán)己酮(浴比1∶100),放在電爐上加熱至沸騰,把經(jīng)過預處理的樣品(m01,g)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攪勻,蓋上表面皿使之沸騰5 min。將溶液倒入玻璃砂芯坩堝,用新鮮的環(huán)己酮[3]溶液沖洗,再用60 ℃的50%乙醇溶液清洗玻璃砂芯坩堝以及剩余物3~4 次,最后用60 ℃的1 L 蒸餾水進行清洗,烘干玻璃砂芯坩堝和殘留物,冷卻,殘留物稱重(m1,g)。把烘干的殘留物放入錐形瓶,以1∶100 的浴比倒入二甲基甲酰胺[4],放入(98±1)℃水浴鍋中測試20 min(也可以采用80 ℃,30 min,結果相同),其間用手輕輕搖動兩次,然后倒出殘留物并用新鮮的二甲基甲酰胺沖洗玻璃砂芯坩堝與殘留物,用熱水清洗,并用冷水沖洗,烘干玻璃砂芯坩堝和殘留物,冷卻,殘留物稱重(m2,g)。
另取一份經(jīng)過預處理的樣品(m02,g),以1∶100的浴比倒入二甲基甲酰胺,放入(98±1)℃水浴鍋中測試20 min[5](也可以采用80 ℃,30 min,結果相同),其間用手輕輕搖動兩次,倒出殘留物并用新鮮的二甲基甲酰胺沖洗玻璃砂芯坩堝與殘留物,用熱水清洗,并用冷水沖洗,烘干玻璃砂芯坩堝和殘留物,冷卻,殘留物稱重(m3,g)。
凈干質量分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1為滌綸的凈干質量分數(shù),%;P2為腈綸的凈干質量分數(shù),%;P3為改性腈綸的凈干質量分數(shù),%。
為了便于計算,可以利用EXCEL 編制一個簡易的智能系統(tǒng),輸入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即可直接計算并顯示結果。如果兩個平行數(shù)據(jù)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數(shù)值,系統(tǒng)會自動顯示。同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標準輸入不同纖維的回潮率,結果顯示含回潮率的百分數(shù),可以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表1 處理后將殘留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本方法是目前唯一適用于腈綸/改性腈綸/滌綸3組分纖維混紡比的測定方法。
表1 不同方法對腈綸/改性腈綸/滌綸3組分纖維混紡比測定的適用性[3-7]
將已知的純腈綸、改性腈綸和滌綸經(jīng)人工混合成不同比例的樣品,用本方法與日本標準JIS 1030-2.6.2.20/27—2012 方法進行測試并且比較。結合表1、表2 可以看出,本方法不僅耗時短(僅共需25 min),而且結果誤差小;而JIS 1030-2.6.2.20/27—2012 方法不僅耗時長(約共需2 h),而且不適用于部分改性腈綸樣品。
表2 本方法與日本標準JIS 1030方法的比較[6-7]
由表3 可知,本方法測試結果的誤差符合GB/T 29862—2013規(guī)定的允差[8]。
表3 本方法的準確性
本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型腈綸/改性腈綸/滌綸混紡樣品的纖維定量分析,同時也適用于單純的腈綸/改性腈綸混紡樣品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