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晶,彭秀春,唐艷林
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新生兒時期,肝臟對血紅素的處理功能不足導致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異常升高的一種現(xiàn)象。血清膽紅素過高,可能引起腦損傷[1-3]。目前,臨床多采用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但部分患兒在接受藍光照射后,血清TBIL水平并不能明顯降低,說明僅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有研究學者[5]指出,應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能夠參與患兒體內多種生化反應的調控,促進患兒體內膽紅素代謝。本研究應用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觀察療效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科就診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96例,男95例,女101例;年齡為3 d~1 m,平均年齡為(18.8±5.0)d;出生體質量為2550~5100 g,平均為(2980.0±275.0)g;發(fā)病時間為3~5 d。符合《實用新生兒學》[6]中關于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患兒血清TBIL>257 μmol或足月兒>205 μmol。排除標準:①由其它原因引起的黃疸,如腫瘤、先天發(fā)育異?;蚰懙篱]鎖所致的黃疸;②先天性心臟病病、先天性畸形患兒;③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患兒;④伴有腎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異常者;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⑥顱內感染且伴有嚴重的代謝性疾病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98例和觀察組98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出生體質量、發(fā)病時間和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在對照組,給予藍光照射治療。將患兒置于XHZ-90黃疸治療箱(寧波戴維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罩黑色眼罩,使用紙尿褲遮擋外陰部。采用單面光療法,燈管距離患兒35 cm,持續(xù)照射12 h,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97)0.5 g,將藥片研磨成粉,喂服,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 w,隨訪1 w。
1.3 檢測指標 使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生化指標;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賽默飛世爾科有限公司)。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的比較 在隨訪1 w末,觀察組血清TBI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2 兩組血清指標變化的比較 在治療1 w后,觀察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肌鈣蛋白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和CR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血清轉鐵蛋白(TR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比較
新生兒黃疸屬于生理性黃疸,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該癥候發(fā)生后可以自行消退,但有的新生兒黃疸消退緩慢,嚴重時病情會不斷發(fā)展,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7,8]。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多采用光照、藥物治療和支持治療等,其中藍光照射屬于光照療法,該療法可使人體內未結合膽紅素經光照后轉變成水溶性異構體,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泄,從而達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治療黃疸的作用,但其在降低膽紅素水平方面,呈先快后慢的變化趨勢,使得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11]。相關文獻[12]報道,應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具有降低新生兒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的作用,能夠促進患兒膽汁排泄,從而改善患兒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達到退黃和治療黃疸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過聯(lián)合應用該藥和藍光照射治療,探討了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作用。
臨床實踐[13]證實,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兒體內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密切相關,認為降低新生兒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黃疸消退快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藍光照射治療可將患兒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內的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從而加速其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泄,達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作用。此外,給予患兒喂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主要是由三磷酸腺苷和蛋氨酸在腺苷蛋氨酸酶催化合成的化合物,該藥物具有穩(wěn)定細胞膜結構的作用,并能夠減輕膽紅素對患兒細胞膜結構的破壞,促進患兒血清膽紅素的代謝,降低其血清水平,因此給予新生兒黃疸患兒藍光聯(lián)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加速患兒黃疸的消退。
多項研究[14,15]表明,心肌是新生兒黃疸病程中常見的受累靶器官。在新生兒黃疸發(fā)生時,可造成患兒肝細胞膜結構和心肌細胞發(fā)生損傷,引起細胞內CK、CK-MB和LDH等多種特異性分子的釋放,嚴重干擾新生兒黃疸患兒機體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清CK、CK-MB、LDH、ALT、AST和TBI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因藍光照射治療可降低新生兒黃疸患兒體內膽紅素水平,在此基礎上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可進一步提高治療療效[16],其原因之一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作為巰基和甲基的供體,可參與氨基酸代謝過程中的轉巰基和轉甲基過程,通過生成輔酶A、谷胱甘肽等,參與心肌細胞內生物轉化過程的催化,從而可達到營養(yǎng)心肌的作用,改善新生兒黃疸患兒心肌酶水平[17];其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具有調節(jié)新生兒黃疸患兒肝細胞膜上 Na+-K+-ATP酶的活性的作用,可緩解膽紅素對患兒肝細胞膜結構的破壞,從而發(fā)揮穩(wěn)定患兒肝細胞膜,保護肝臟的作用[18]。因此,藍光聯(lián)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黃疸能夠有效保護患兒肝功能,提高患兒心功能。
有研究學者[19-21]指出,血清TRF和CRP水平可作為鑒別新生兒黃疸的有效生理指標,其中TRF作為肝細胞合成的轉鐵蛋白,其水平受患兒肝臟代謝功能的調控;CRP則是新生兒黃疸患兒機體炎癥狀態(tài)時肝臟生成的反應蛋白。當患兒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或肝細胞受損時,血清CRP水平會異常升高。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血清TR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血清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藍光照射治療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具有降低新生兒黃疸患兒體內膽紅素水平的作用[22]。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可與血清結合膽紅素結合,促進排泄[23]。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具有調節(jié)患兒腸道菌群微生態(tài)平衡,減輕腸黏膜的損傷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細菌感染的程度,減輕患兒炎癥損傷水平,故使得血清CRP水平降低[24]。進一步對患兒治療安全性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增加,分析原因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具有調節(jié)肝臟細胞膜流動性的作用,并能通過轉硫基反應加速解毒過程中所合成的硫化產物的排泄,有效避免新生兒黃疸的加重。該藥用藥安全,無明顯的不良反應[25]。
綜上所述,應用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可顯著加速黃疸消退,改善患兒心肌酶譜相關指標水平,提高患兒心功能,并且降低了患兒血清CRP水平,保護患兒肝功能,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雖然新生兒黃疸可自行消退,但臨床干預可能加速了黃疸的消退。新生兒免疫功能發(fā)育不全,早期消退黃疸有助于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