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周
(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
2017 年6 月,教育部等部委出臺《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引導和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差別化發(fā)展,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同年9 月21 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fā)《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1-2]。通知提出“加強過程管理,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及時跟蹤指導。以學科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辦法”。由此可見,科研評價已成為我國“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評價體系,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的建設才能向國際看齊。
目前,對科研績效評價體系不同的考評指標和數(shù)據源會產生不同的評價結果[4]。有些學者集中于使用文獻計量學進行量化研究[5],有些學者傾向于使用特殊的指數(shù)量化指標[6]或者采用更為復雜的DEA 交叉模型計算更宏觀區(qū)域的整體比較[7]等。相比于這些學者的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是積點值累加,然后強行歸一按照比例再分配進行加權計算,這種方法簡潔易操作,著眼于每個科研教師的細微選項,而不在于更廣闊地理區(qū)域或者校際的對比分析。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任務為科學研究,教學任務極少,在沒有教學任務負擔條件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研考核評價中是可依賴的對象[8]。因此,以北京地區(qū)某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參考對象,綜合計算25 位科研教師,力爭客觀評價科研教師工作業(yè)績,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構建公平、有序的崗位聘任原則,評價結果可以作為崗位聘任、績效津貼分配、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參考依據,為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9]。
評價體系指標,是高??蒲谐晒u價的基礎,需遵循系統(tǒng)全面、簡明科學、靈活可操作、目的明確等原則,在借鑒現(xiàn)有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高??蒲谐晒u價指標體系[10]。此外,選取北京地區(qū)某國家重點實驗室所有科研崗位教師為評價對象,依據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科研成果轉化成點值進行量化(見表1),考核變量為包括科研項目工作量、科研獲獎及專利、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著作、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和社會貢獻等。社會貢獻主要包括學術道德、公眾服務、公益活動等。另外,同時兼任行政和科研的干部或教師,對其進行一定量的工作量補償,計入評價體系。
表1 科研評價體系研究對象及指標
以全體科研人員各考核項目點值總和為基礎,進行分類加權折算,其中科研項目總點值占50%,學術論文總點值占30%,科研獲獎+發(fā)明專利+著作+學術兼職總點值占15%,學術道德等總點值占5%。加權折算后的各項點值總和即為最終總點值,個人考核點值在最終總點值基礎上重新校正計算。
(1)科研項目工作量。科研項目工作量主要包括國家級、省部級、各類高技術計劃、攻關項目、各類人才計劃、軍工項目、國際合作項目、橫向合同項目等。此外,科研項目分為主持和參與,賦予的點值不同(見表2),其中M為年度到賬科研經費數(shù)額(例:某一項目合同年度到賬經費100 萬,即M =100)。
表2 各類科研項目量化點值計算方法
(2)科研獲獎及專利。表3 為各類科研獲獎、發(fā)明專利量化點值計算方法。專利以授權日期為準,其他以證書日期為準;參與制訂國家標準視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參與制訂行業(yè)標準視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各類省部級(含)以上教學成果按照學校職能部門認定的對應獎勵等級計算點值。對于具有多位署名人的獲獎及專利等,以上述表格中不同等級的量化點值為總點值,根據排名按照以下公式分配個人點值:
式中:N為總人數(shù);i為排名。
表3 各類科研獲獎、發(fā)明專利量化點值計算方法
(3)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表4 為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量化點值計算方法。論文只計第一單位的,以紙質版出版日期為準,online 見刊不計在內;同一篇論文被重復收錄只記一次點值;論文只計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論文分區(qū)以發(fā)表年度中科院JCR 小區(qū)分類為準,相應學科主流刊物發(fā)表論文在JCR 分區(qū)基礎上上浮一級。
(4)著作。著作(署名)應以紙質出版時間為準,并且出版社應根據影響力加以區(qū)分,A 類出版社包括:國外著名出版社、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冶金工業(yè)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其他為B 類出版社。B 類出版社的折算系數(shù)是0. 7。著作如獲得國家重點圖書或重點出版基金資助,折算系數(shù)是1. 3;對于具有多位署名人的著作,以表5 著作量化點值計算方法中不同類別的量化點值為總點值,根據排名按照式(1)分配個人點值。
表4 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量化點值計算方法
表5 著作量化點值計算方法
(5)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表6 為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量化點值計算方法。同一學會的兼職不得累計點值,取高值計入。
表6 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量化點值計算方法
(6)社會貢獻。社會貢獻包括學術道德、公眾服務、公益活動等考核,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由全體職工互評打分,滿分為100 點,去除2 個最高分、2 個最低分,簡單加和平均值即為該項實際點值。
(7)兼任行政和科研教師的工作量補償。兼任行政和科研教師的工作量補償應以全體考核的平均點值為基準,并考慮工作測評滿意度。主任最多補償平均點值的35%,副主任最多補償平均點值的25%,主任助理及系所負責人最多補償平均點值的5%例:全體科研人員平均點值為300 點,對主任的測評滿意度為80 分(滿分100 分),則主任補償點值84 點。
根據積點值計算方法,結果如表7 所示。從表7中可以看出積點值方法可以將教師的科研成果拉開差距,排名較為方便。同時,兼職行政和科研的教師工作量補償對整體績效考核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對于雙肩挑的干部來說,工作量補償是個較好的獎勵機制。從表7 中還可以看出,加權計算前后差別較大,最主要原因就是加權過程中強行將25 個樣本歸一再根據比例分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拉高績效較低者,降低績效較高者,使得科研團隊整體有較為公平公正地評價,在激勵科研成果較少的學者同時,保證了相對公平性。這種方法跟科研統(tǒng)計中去掉最高和最低實驗值加權計算實驗結果的作用是類似的。此外,與其他學者使用H指數(shù)(Hindex)作為一個混合量化指標[6,11]和使用交叉模型進行科研成果評價[7,12]不同,本文中的積點值方法著眼于細微處同時具有一定方便易操作性。
表7 科研評價體系積點值計算結果
結合表7 和計算數(shù)據,匯總了不同因素和積點值之間的關系圖如圖1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科研工作量值越高,總積點值越高,科研項目工作量是科研評價系統(tǒng)的關鍵因素,也可以說是決定因素。其次是科研獲獎、專利及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最后才是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決定影響排名因素:科研工作量>科研獲獎、專利及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蒲许椖抗ぷ髁渴且粋€教師科研實力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因此,如果想在科研評價體系中有所突出的話,應該把握機會申請高質量的科研項目。學術論文一直以來都是考核的重點,但是近幾年國際上學術論文偏重于高被引的文章[13],因此本文積點值方法特意稍弱化了學術論文量比例。但是,從關系圖中仍然可以看出,科研獲獎、專利及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是第二影響因素。可能的原因就是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和專利等都需要科研教師一定的沉淀,在相關領域擁有較為突出的成績和社會貢獻,因此當科研教師獲得科研獎勵等條件時會獲得較大幅度的積點值的提升。
圖1 不同因素和積點值之間的關系
科研評價體系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與模式,尤其當評價體系拓寬到更廣闊的范圍和領域,因此,在科研系統(tǒng)評價前應充分了解評估評價需求、制定科學合理和適用性強的指標體系,準確地篩選和使用指標數(shù)據,規(guī)范評價機制量化標準,客觀高效地進行系統(tǒng)評價[14]。
此項工作主要圍繞科研評價體系設定評價指標,采用設定積點值方法,利用強行歸一按照比例再分配進行加權計算,最終計算結果應用于科研管理的績效考核。通過建立模型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該評價體系計算可以相對地拉高績效較低者,降低績效較高者,使得科研團隊整體有較為公平公正地評價;該評價體系著眼于細微處同時具有一定方便易操作性;科研項目工作量是科研評價系統(tǒng)的關鍵因素,也可以說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影響排名:科研項目工作量>科研獲獎、專利及國內外學術機構兼職>學術論文及國際會議報告。
當前,“雙一流”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與1990 年代啟動“211 工程”和“985 工程”相比,“雙一流”建設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其所處的背景和形勢與過去大為不同,因而其追求的目標和遵循的價值取向也發(fā)生重大變化[15]。科研成果評價不在唯論文論,而且全面發(fā)展、全面考核和全面評價,公平公正地考察科研教師,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長處,均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