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由于長期種植水稻,出現(xiàn)眾多雜草,雜草隨著水稻生長已經(jīng)產(chǎn)生抗體,防治難度大,投入總成本較高,為水稻生產(chǎn)帶來經(jīng)濟損失和社會問題。
一、北方水稻田間疑難雜草類型
稻田雜草種類類型較多,分布范圍較廣,目前危害程度最嚴重的有稗草、李氏禾雜草、水棉、野慈姑、牛毛氈等。當前,北方稻田育苗形式有濕潤和旱育兩種,育苗形式不同,使用除草技術(shù)也有所不同。
1、濕潤育苗化學防除
秧苗平整、排水、開溝、整床以及乘秧板都長時間保持水分充足狀態(tài),在播種、塌谷以及營養(yǎng)土覆蓋后,將調(diào)配好的除草劑噴灑使用,再覆蓋薄膜。注意事項:培育秧苗,確保秧苗的土地在噴施藥品前做到平整無任何積水,土層覆蓋嚴密,用藥精準,不能隨意增加用藥量,切記不能在高溫或低濕時用農(nóng)藥。
2、旱育育苗化學防除
將土壤進行封閉處理。將藥劑與水混合,調(diào)配均勻后噴灑在土壤表面,直接殺死萌發(fā)的雜草。在苗期進行莖葉處理。將藥劑調(diào)配均勻噴灑在葉片上,借助植物吸收作用。在水稻秧苗出土后仍然有雜草以及播種時土壤封閉效果不佳出現(xiàn)的雜草,應用莖葉噴霧解決。
二、北方水稻田間疑難雜草類型處理措施
1、稗草防治措施
通過加大力度推廣水稻田深翻,深翻30-40厘米,不僅能將稻茬深翻到土層中,提升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改善理化性狀,同時也能將雜草稻掉落的種子和雜草種子深埋地下,抑制出苗生長發(fā)育。秋翻使得多年雜草分布的根系暴露在地面上,因缺少水分造成干枯死亡,冬天凍死部分雜草根系。移栽田因為整地不平整以及封閉除草不及時等原因產(chǎn)生雜草問題,通常采取“兩封一殺”化學策略。
常規(guī)封閉除草。第一次封閉時期為插秧前在稻田中注水,封閉進出口,每畝地使用瑞飛特75毫升和10%吡嘧磺隆再與水混合噴灑,保持水層持續(xù)3天,藥液擴散均勻,更加有助于增強效果。第二次封閉時期為插秧后7-10天,與青肥相結(jié)合共同噴施,每畝用39.8%五氟丁草胺,取200毫升與肥料攪拌均勻噴施,保持水層5-7天,發(fā)揮“以水控草”的作用。
莖葉處理。依據(jù)未經(jīng)封閉式處理和封閉處理效果不佳的稻草實際生長情況,在6月上中旬,在雜草生長至3-4片時,每畝噴施靈斯科40毫升和20毫升千金,或者靈斯科40毫升和80毫升稻杰,或者靈斯科90毫升和掃樂特125毫升,以上幾種藥物對大齡青稗、莎草、水蓼以及紅稗等雜草都有很好防治作用,既能有效抑制雜草,又能確保稻苗安全,其中對抗性稗草防除效果最佳。借助靈斯科解決農(nóng)戶為鏟除雜草隨意用藥產(chǎn)生的藥害問題。
2、李氏禾雜草防治措施
灌水誘芽滅除。脫落在土壤表面的種子都能在低溫下出苗,春季對稻茬實施澆水,促進發(fā)芽,當雜草發(fā)生較為嚴重的地區(qū),每畝地用150克和100克高效蓋草能與水混合均勻噴灑在雜草葉片上,等到6天左右藥液充分被根系吸收后,可通過旋地以及整地插秧。連續(xù)實施此項措施2-3年,能有效防止李氏禾雜草的產(chǎn)生。
3、水棉雜草防除措施
近些年,水稻水棉逐年呈加重趨勢,嚴重影響水棉正常生長發(fā)育。水稻主要生長在稻田上,降低水溫以及地溫,嚴重影響到水稻的光合作用,容易引起水稻爛秧,易產(chǎn)生有害氣體,致使水田稻部發(fā)黑,造成生理性疾病,嚴重影響水稻分蘗以及生長發(fā)育。水棉發(fā)生面積較廣的地區(qū)主要是因為稻田普遍采用淺耕或者插秧后大量噴施磷肥所致,致使稻田水質(zhì)富含營養(yǎng)化,造成排水不良,使得水棉大量發(fā)生。
在秋季深翻或者春季犁地前,每畝深施磷肥20千克和鉀肥5千克再加氮肥7千克。加強土壤水層管理,采用淺-干-濕澆灌原則,保持稻田處于“活水”狀態(tài)。水棉受到陽光暴曬,建立不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控制發(fā)生和危害。再結(jié)合腐殖酸肥料一同施肥,具有一定防效。每畝采用20%苯乙烯銅可濕性粉劑250克,在水棉發(fā)生初期加以施用,針對水稻插秧田的水棉有很好防治效果。
4、野慈姑防治措施
野慈姑主要發(fā)生在水稻分蘗期,約在插秧后15-20天,可以選擇幾種藥劑調(diào)配方法進行防治,將藥劑與20千克水或者20千克細潮土調(diào)配均勻后使用,在正式用藥前應當吸干水層再進行噴藥或者撒藥,噴施農(nóng)藥后一天澆水。每畝地用10克歐特;156毫升45%的莎闊丹;150毫升48%的苯達松水劑;40克70%的二甲四氯鈉鹽;75克50%的捕草凈粉劑;150克25%的西草凈粉劑;50克50%的捕草凈粉劑加150克96%的禾大壯乳油;230毫升78.4%的禾田凈乳油與細沙或細潮土攪拌使用;65克96%的禾大壯乳油、45克25%的西草凈以及40克二鉀四氯鈉鹽混合加細潮土攪拌均勻使用。
5、牛毛氈防治措施
牛毛氈又被稱為貓毛草或松毛藺,屬莎草科雜草,多生長于稻田、濕地周圍以及河灘濕地,與異型莎草以及細磷扁莎相伴而生,在水稻生長后期危害水稻。牛毛鉆個體雖然較小,繁殖能力較強,蔓延速度快,快速形成綠色地毯狀,影響稻田生長速度。主要通過化學措施處理雜草問題,通常在插秧后15-20天的分蘗期。每畝地選擇用150毫升48%的苯達松水劑與20千克水混合噴施,在噴施前保持土層干燥,噴施農(nóng)藥一天后再進行澆水;75克70%的二甲四氯鈉鹽、100毫升48%的苯達松水劑與20千克水混合噴施,在排干水層后施用,噴施一天后再澆水。此種方法與單獨使用苯達松相比成本略低,也比單獨使用二甲四氯更安全。
(作者單位:156213黑龍江北大荒農(nóng)墾集團普陽農(nóng)場有限公司(黑龍江省普陽農(nóng)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