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5E學習環(huán)”是由羅伯特·卡普拉斯及其同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學習與教學模式。后經過演變,目前使用較多的是由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貝比開發(fā)的“5E學習環(huán)模式”,該模式是建構主義理念下的教學模式,主要由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詳述(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本文結合牛津高中英語(譯林版)模塊7 unitl The evolution ofvideo and sound devices對語言點的講解,從“5E學習環(huán)”的各個方面對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探索“5E學習環(huán)模式”下的英語課堂教學。
一、引入(Engagement)
“5E學習環(huán)模式”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入,即教師利用巧妙的課堂活動來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搭建支架,激活學生已有舊知識,同時能夠將本課即將要學的知識自然而言地呈現(xiàn)出來。該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主要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一個預先的了解,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思考。但一般而言,學生對語言點學習的興致并不高漲。鑒于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活動,喚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
本文的話題是科技演變,體裁為說明文,主要圍繞視聽設備的演變,旨在幫助學生從歷史視角來學習新的知識。對于該類說明介紹文字較多的文章,在導人部分,教師選用判斷正誤的任務,任務中涉及8個句子,均包含重要語言點,旨在通過對重要句子的查找、比對、理解使學生到文章中去尋求異同,加深其對重要語言點在文本語境中使用的印象。例如,Satellitesmake TV accessible tO people living far away from cit-ies,and satellite dishes Call only be seen distributedthroughout the countryside and remote areas,首先,學生在細讀題干之后,需要去課本中找到原句,然后再將兩句話進行細致比對、理解,便會發(fā)現(xiàn)該句表述錯誤,句中only應該改為often。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將改正后的句子多讀兩遍,學生對accessible、distribute等知識點的使用情況有了大致了解,為隨后的探究過程打好基礎、鋪好路。
二、探究(Exploration)
探究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必要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探究、自發(fā)提問和自我回答,換言之,其對該問題的思考應處于一個“個人單打獨斗階段”。為保護學生的“個別想法”,并確保其自主探究能夠真正產生,教師不僅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而且需要允許學生犯錯,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低風險的學習環(huán)境,免去其后顧之憂。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生基本掌握文中重要詞匯、句型及語法點;2.學生能以批判思維來看待科技發(fā)展給人類帶來的影響。3.學生能正確使用某些所學語言點完成寫作任務。為順利達到以上目標,教師安排學生課前獨立完成導學單。教師將重要的知識點都呈現(xiàn)在導學單上,根據難易程度分為兩塊:相對容易的部分學生可以通過預習自行完成,難度高一點的部分學生盡量完成,同時這也是課上教師講解的重點。因此,學生的思考和做題時間得到了保證。在導學單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允許其犯錯。即便是平時不太積極主動的學生,導學單中的內容也在鼓勵其進行探究嘗試,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學習的自信。
三、解釋(Explanation)
解釋是學生用語言解釋自己想法的過程。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再一次審視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認知,并在他人的幫助下加深對思考內容的理解。通過同伴或班級同學之間的分享,學生的各種想法匯集到一起,因此該過程處于“多人武藝切磋階段”。在這個想法多元化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通過適時追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正確方法的理解,并及時引導其發(fā)現(xiàn)自己錯誤所在,從而更正錯誤觀點。
在經過前兩輪的準備后,此時的學生充滿了分享的欲望,分享的過程不僅是校正答案,更是對思考方式的解釋和學習感悟的交流。例如,教師設置的一道相對開放的題目Choose three words from delay,accessi-ble,distribute and foresee,then make up a short pas-sage or a dialogue,首先,教師采用局部同伴分享的方式,讓大家在相對較為舒適的氛圍中各抒己見,獲得自信。在沒有過多框架的限制下,學生們想法多多,很是吸引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全班分享,學生們有了在各局部范圍中練手的經驗后,解釋更全面,在自信心增強的同時,積極性也得到提高。
四、詳述(Elaboration)
“5E學習環(huán)”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詳述。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適時向學生提出一些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質量決定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和獲取知識的廣度。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和批判性的問題能夠加深學生認知,鍛煉其思維能力。當課堂理解基本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圍繞課堂內容提出拓展思維的任務,引導學生轉換現(xiàn)有角度,跳出現(xiàn)有框架,進一步加深對該問題的理解和思考。
本節(jié)課進行到這里,學生思考討論的內容都是為實現(xiàn)第一個目標“基本掌握文中重要詞匯、句型及語法點”。此時,圍繞本單元和文章的主題——科技,教師設計了讀兩封來信的活動,兩封信分別來自一位老父親和他的兒子,信中講述他們眼中手機的作用及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該活動在要求學生完成語言點填空的同時,認真體味兩位來信人的情感和心理,從而思考問題Does the new technology make peoplelive nearer Or farther?What are your views On thenew technology?該問題源于課本,高于課堂,融于社會,設置材料有助于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世界,以批判性思維來審視科技進步。
五、評價(Evaluation)
評價有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不同形式,其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對于前期教學具有重要的總結鑒定作用,更對后續(xù)的教學具有指導作用。作為教師,當學生給予階段性結果時,追問他們判斷的依據;另外,在學生得到最終結果后,鼓勵其回顧總結,做到舉一反三。作為學生,在獲得他人及時適當的評價后,他們能對自己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對課堂的總結性評價也有利于引導他們進行課后自主學習,繼續(xù)保持探索的熱情。
經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科技的認知有了些許的思考,教師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按照所給定的條件寫下來,完成第三個目標“正確使用某些所學語言點完成寫作”。學生將其對科技的態(tài)度(my attitudetowards the new technology),相應的原因(reasons forthe attitude above)和對合理使用科技的建議(sugges,tions on using the new technology properly)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其中盡可能多地使用課堂所學的知識點。一方面,寫作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評估的過程,以量化的方式衡量自己對語言點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寫作的呈現(xiàn)方式有利于同伴和教師從詞匯、邏輯、思想等方面進行直觀式評價,指出問題的同時,表揚其中的亮點,這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的提高。
“5E學習環(huán)模式”旨在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協(xié)助者。在這樣的模式中,教師需要認識到,課堂教學的真正魅力在于上課教師不根據自己的課堂預設來強求課堂節(jié)奏,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營造舒適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激起學生興趣,鼓勵其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