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致涓 廖雅塵
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這既是黨中央對全國宣傳思想戰(zhàn)線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對新聞宣傳隊伍政治素質、理論水平、業(yè)務能力、作風面貌的高標準和嚴要求,更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全媒體時代,提升報道質量和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可以說是傳媒學界、業(yè)界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本期專題特約幾則稿件,圍繞新聞工作者如何錘煉“四力”真功夫展開分析和探討,以供行業(yè)參考。
摘 要: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新聞工作者要增強“四力”,這是媒體融合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給新聞工作者提的總要求。媒體轉型時期,新聞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層練好“腳力”、登高望遠練就“眼力”、博取廣學提升“腦力”、勤奮不輟優(yōu)化“筆力”,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更好地肩負起職責和使命。
關鍵詞:“四心”;“四力”;《江北報》;專題報道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003-03
自2018年以來,江北報社扎實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以“四心”踐行“四力”,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正面宣傳報道,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黨報“權威責任服務”定位,通過策劃專題報道、開設專欄,打造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專題新聞和專欄新聞,為推動江北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正能量和輿論引導力。
一、永葆“初心”,運動腳力,深入“走轉改”
習近平總書記說:“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盵1]近年來,全國新聞界始終不忘初心,保持人民情懷,深入“走轉改”,采寫精品佳作,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江北報》在“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中,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練兵、“走轉改”這4項活動,采編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沉心靜氣,不僅練就了一副寬肩膀、成就了一身真本事,還采寫了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章。近兩年來,“走轉改”呈現(xiàn)出三大特點:
一是品牌欄目帶動“走轉改”常態(tài)化。2018年《江北報》開設“在行動”“看效果”“智能江北”“老馬帶小馬 萬馬齊奔騰”等10余個品牌欄目,每期有一篇以上相關欄目稿件,要求記者深入基層,寫出鮮活的稿件。“老馬帶小馬 萬馬齊奔騰”欄目,就是用欄目帶動“走轉改”常態(tài)化的具體體現(xiàn)。欄目每周推出“老馬”帶領千千萬萬“小馬”開展社區(qū)治理的基層故事。每周五還推出“社區(qū)版”,進一步推動記者深入社區(qū),對社區(qū)工作進行全方位的采訪報道,推動“走轉改”不斷深化拓展。
二是“百姓故事”堅持成習慣。講好百姓故事、傳播基層聲音。如何講好?劉云山強調:“要走出辦公室、走出高樓大廈,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中才有群眾,在現(xiàn)場心中才有感動。”黨的新聞工作者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把基層當課堂,練就敏銳的觀察力、發(fā)現(xiàn)力、判斷力、辨別力,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寫出有現(xiàn)場、有溫度、有故事的稿件?!督眻蟆?012年開設“百姓故事”專欄,深度挖掘江北人物故事,打造了全國典型人物馬善祥及“中國好人”“重慶好人”“江北好人”等有300多人?!督眻蟆芬恢眻猿种v好、寫好江北好人的故事,將好人的正能量永遠傳遞下去。本報還就近幾年報道的“百姓故事”集中編印成2本書。
三是“走基層”走出新思維。把版面留給基層一線,鏡頭對準普通百姓。在“走轉改”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理念,強化群眾觀點、群眾意識,采寫百姓聲音、百姓身影。為深入“走基層”,報社規(guī)定記者采寫稿件不僅要“有現(xiàn)場,有故事”,而且?guī)е滤季S“走基層”,讓“四季歌”唱出新意、走出新意。2019年2月20日,記者在跟領導調研中,在魚嘴鎮(zhèn)農(nóng)戶家里了解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改造工作,恰遇到五保戶程世明一家搬家住上新房,記者就此采寫了一篇鮮活的稿件,本報第二天在一版“新春走基層”欄目中刊發(fā)了《村民搬新家 村容煥新顏——魚嘴鎮(zhèn)井池村春日見聞》,這就是記者在基層“走出”的好作品。2019年2月22日在一版“新春走基層”欄目中刊發(fā)了報道《“交通,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鐵山坪居民的“軌交族”生活》。該報道是記者在乘坐軌道4號線時聽到有乘客說,軌道4號線建成投用,鐵山坪地區(qū)結束了無軌道交通的歷史,居民出行更便利了。記者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新聞,很快就采寫了稿件。
二、練就“匠心”,開動眼力,打造新聞品牌
2018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新聞工作者也要有“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識,不斷練就“匠心”,開動“四力”,打造新聞品牌?!督眻蟆窔v來注重打造新聞品牌,要求全體采編人員要有精品意識,按照黨報報道“權威、深度、貼近”的要求,圍繞全區(qū)中心大局,面向基層干部群眾,落實好區(qū)級、報社和記者三級策劃,讓新聞策劃報道貫穿區(qū)委、區(qū)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部門、各街鎮(zhèn)、各單位亮點工作之中,以“工匠精神”打造原創(chuàng)新聞品牌和精品,不斷推出一批“有品質、有溫度、有美感”的報道。
(一)品牌專欄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跟形勢發(fā)展變化,及時策劃推出具有權威性、指導性的品牌專欄,引領主流輿論,是黨報一貫引領堅持的。近年來,《江北報》策劃推出常設重點專欄10余個,每個版面都以專欄統(tǒng)攬稿件、用專欄包裝稿件,把專欄作為品牌進行打造和運用。
例如,2012年開設的專欄“百姓故事”,2014年拓展為“走近江北身邊好人”大型人物報道,現(xiàn)改名為“德潤巴渝·新時代重慶人”,深度挖掘江北好人的故事,這些好人就是我們身邊的好少年、好黨員、好老師、好衛(wèi)士、好青年、好親人、最美城市建設者、最美志愿者、最美白衣天使等等。報道曾引起了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自2015年以來,江北區(qū)每兩年舉辦一次“百名身邊好人”發(fā)布會,對本報推出的一大批好人進行發(fā)布展演。2015年,《重慶報刊審讀》第138期刊發(fā)了專家的深度審讀文章《江北報百姓故事講得好》。截至2019年2月,全區(qū)累計推出“江北身邊好人”300名,其中“中國好人”6名、“重慶好人”62名。
(二)品牌專題
打造品牌專題新聞,是當今媒體轉型注重以“內容為王”、做深度報道取勝的有效探索。專題報道堅持突出主題、服務讀者,注重策劃,要求具有思想、深度和可讀性。《江北報》一直注重策劃打造品牌專題新聞,特別是近兩年來加大了專題策劃報道,要求每期至少有1~2個專題報道。專題報道堅持注重策劃,突出主題,要求具有思想性、深度性和服務性。不僅突出抓好節(jié)日、紀念日、重大活動的專題策劃,而且還注重全區(qū)的重點工作、中心工作、亮點工作的專題策劃,采取消息、通訊、評論、服務資訊相結合,并以圖文并茂的專版形式報道。報道注重思想性,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例如,2018年3月至4月,《江北報》策劃了“花滿江北”系列報道10個專題版,其中3月20日第4版刊發(fā)的“芬芳江北香四溢”專題報道,獲區(qū)委書記李維超的批示——“江北報社近期工作成效較為明顯,要進一步發(fā)揮好新聞宣傳主陣地作用”。2019年4月,又策劃推出“花滿江北”系列專題報道10個版面。2018年3月27日,二、三版聯(lián)版專題報道《群眾事無小事 “小馬”在奔忙》,把江北區(qū)“老馬”帶“小馬”、“小馬”在奔忙的故事集中展現(xiàn)出來。報道出來后,3月28日獲得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保海批示——“主題策劃得好,緊緊圍繞區(qū)委中心工作,發(fā)揮了很好的輿論導向作用”。這是《江北報》創(chuàng)刊10年以來第一次同時得到區(qū)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批示。
《江北報》專題報道還有一個特色:專題策劃注意尋找新聞點、關注點與亮點,采寫有質有量,內容豐富可讀;后期編排圖文并茂,版式美觀大方,力爭每一個專題都有創(chuàng)新突破,做出不同的特色。
(三)品牌版面
版面特色和創(chuàng)新是報紙一直堅持追求的?!督眻蟆吠瞥龅拿恳粋€專題版面都有不一樣的特色,不僅版面的內容創(chuàng)新,要求鮮活生活、厚重深讀,而且在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包裝、獨樹一幟。
例如,2019年6月推出“智能江北嘉年華”兩個姊妹篇專題版,一個是《在江北,我們遇見美好未來——2019年重慶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高峰會暨智能江北嘉年華》,展現(xiàn)江北一大波智能產(chǎn)品亮相高峰會,另一個是《智能化生活進入江北尋常百姓家》,反映了智能化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充滿“智慧范”的細節(jié)在江北區(qū)無處不在,到處都是居民智能生活的縮影。在版面包裝上,兩個版面相同之處是設計一個“WIFI”的形象標志在標題上壓題,體現(xiàn)主題“智能”,底色是天藍色,不同的是文字和圖片的編排,就做出了兩個頗有創(chuàng)意的姊妹篇。
“社區(qū)版”是報社的又一個品牌版面。2016年4月,“社區(qū)版”正式推出,按照社區(qū)新聞“有情、有用、有趣”的要求,在每周五第3版推出群眾“身邊人身邊事”的圖文并茂專版報道。社區(qū)版開設了“百姓論談”“社區(qū)調查”“以案說法”“社區(qū)生活”“左鄰右舍”“百姓故事”“社區(qū)熱線”等小欄目,緊扣社會熱點,反映社會民生,稿件有消息、通訊、新聞圖片、漫畫等形式,報道生動鮮活,可讀性強,服務性強,受到社區(qū)群眾的廣泛歡迎。2019年4月,“社區(qū)版”改版升級,在每周五第3版推出“有品、有用、有情”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報道。這次改版主要體現(xiàn)在版面和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用一個主題深度挖掘社區(qū)故事。
三、持有“恒心”,發(fā)動腦力,傳遞精神能量
“心中有乾坤,筆下有擔當。”進入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要打贏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勝仗,必須有敢勝的勇氣、爭勝的決心、善勝的智慧、打勝的能力,還必須持之以恒地奮發(fā)有為、開拓進取,保持政治定力、時刻發(fā)動腦力,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以深入人心的“中國故事”,壯大主流輿論,傳播主流價值。
《江北報》打造的“百姓故事”報道堅持了許多年,還會有恒心堅持下去。在“百姓故事”的報道中,要求記者在采訪、挖掘“好人”事跡時,堅持“深、透、準”,重點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重大主題,圍繞“24字”倡導,提煉出“好人”身上散發(fā)出的時代精神和時代主題。同時,不刻意拔高,不搞高大全、假大空,而是通過“好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可信、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等感人故事和動人細節(jié)的宣傳,達到加強正面引導,弘揚主旋律,傳遞“好聲音”,共建精神家園,推動形成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的目的。
例如,2018年8月17日第4版策劃推出人物專版報道《延續(xù)生命的“引路人”》,作品描寫了郭家沱街道居民吳文界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后,積極主動地向周邊群眾宣傳,從不為人理解到獲得大家認可的故事。在吳文界的積極奔走下,組建了46人遺體捐獻義務宣傳隊,在宣傳隊的宣傳、帶動下,如今郭家沱街道有392人簽訂無償遺體捐獻協(xié)議書,其中18人成功實施捐獻。該篇報道刊發(fā)后,掀起了大家對遺體捐獻的熱議,讓更多人認識到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并愿意加入遺體捐獻的隊伍中。同時,《江北報》獨家報道后,引起《重慶日報》、人民網(wǎng)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吳文界也獲評“中國好人”榮譽稱號。該新聞作品獲得了2018年度重慶區(qū)縣報好新聞(通訊類)一等獎。
還有90歲的老黨員李玉珍,老人英勇無畏的革命氣概和執(zhí)著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地感動了記者,記者獨家采訪了4000多字的通訊稿件《不忘初心 牢記黨恩》,于2018年10月9日在本報第2版頭條刊發(fā),對李玉珍的革命故事和退休后的故事進行了深度報道,《重慶日報》隨后轉發(fā)了報道。報道引起了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把李玉珍作為典型推向全國巡回展演。2019年7月4日,本報在第1版頭條通欄刊發(fā)《一名老黨員永守的初心》,對李玉珍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進行了再次報道,向大家傳遞革命者樂觀的精神風貌。
筆者發(fā)現(xiàn),不管是本報近幾年報道的“百姓故事”,還是各大媒體的“百姓故事”報道,都反映出當下最真實的社會風尚,觸碰到了人們心底最柔軟的情感,喚醒了人們向善的正力量,他們的行為所蘊含的品格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更激發(fā)出人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領大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胸懷“愛心”,調動筆力,寫出故事的“溫度”
“記者筆下,民生如天?!秉h報的宗旨之一是“關注民生事實”,通過民生事實的報道,用愛心傳遞人間真情,將溫暖灑向需要幫助的群體,傳遞更多的社會正能量。新聞人要寫有溫度的故事,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督眻蟆返?版“民生”,就體現(xiàn)了黨報的宗旨之一——“關注民生事實”,要求采編人員胸懷“愛心”,調動筆力,寫出故事的“溫度”。
新聞故事的溫度,不是指新聞內容的大小,而是作品那種能夠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2]本報要求記者寫稿注重打磨細節(jié),以細節(jié)展現(xiàn)人物的內在精神力量,把故事的“溫度”傳遞給讀者。2019年2月3日,在二、三版聯(lián)版推出《感悟文明 傳遞力量 溫暖前行——2017—2018年度江北區(qū)新時代百名身邊好人發(fā)布會側記》:“……舞臺上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串串閃光的故事,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收獲著一份份心靈的溫暖?!痹撐木蛯懗隽恕昂萌恕钡木窳α渴呛苡小皽囟取钡摹?018年6月26日,本報報道的《不懼風雨的太陽花——記江北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朱玲》,報道了腦癱作者朱玲克服困難、潛心創(chuàng)作10余年完成50余萬字的故事,以及她愛心助殘、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的故事?!皻埣踩艘矐撊ダ斫飧嗟娜耍靡环N淡定的包容去溶解他人的誤會與驚奇,也讓自己以一種更加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行走于這個世界?!蔽闹袩o時不流露出一種愛和溫暖。該報道出來后,《重慶日報》、中國文明網(wǎng)都進行了轉發(fā)。
五、結語
《江北報》近年來不管是推出的一大批熠熠生輝的典型人物,還是普通平凡的民生小事,在人物身上總蘊含著一種精神力量和愛心暖意,讀者在文中也總會感受到一種暖意,有愛國的暖意、敬業(yè)的暖意等等,這些暖意更具有傳播力、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學習出版社,2016:12-14.
[2] 洪玉華.踐行“四力”寫有溫度的新聞[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01-16(1).
作者簡介:廖致涓(1973—),女,重慶豐都人,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業(yè)務。
廖雅塵(1996—),女,重慶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黨媒時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