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乾坤
摘 要:無障礙設計是基于為特殊人群的出行提供方便的設計理念,該設計理念同時還應該確保沒有妨礙其平常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在設計市政道路的時候,既強化遵循這種理念和原則,在此指導下推動設計和施工;同時,還應該按照特殊人群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設計各種專門標識。
關(guān)鍵詞:無障礙設計;特殊人群;市政道路
中圖分類號:U412.3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城市建設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先后啟動了各種市政道路,為民眾提供了很多方便。在這個過程中,特殊人群的出行成了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的重點,城市道路設計及建設過程中的人文關(guān)懷思想越來越濃,無障礙設計的普及度越來越廣泛。
1 無障礙設計理念及設計原則
在設計和建設市政道路的過程中,根據(jù)特殊人群的具體需要思考增設無障礙設施,同時還需要確保其他社會成員同樣可以順暢參與,沒有受到影響和妨礙。具體而言,無障礙設計環(huán)境主要分為三部分內(nèi)容,其一是信息交流無障礙,其二是建設設施無障礙,其三是公共服務無障礙。無障礙設計的目的在于,消除特殊人群在交通出行及日常交流中存在的各種天然障礙,人本原則在無障礙設計中得到了良好貫徹。具體而言,在無障礙設計理念中,主要是為各種殘疾人提供良好的便利條件,同時還能為老弱病孕等各種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扎實貫徹落實無障礙設計理念。具體而言,需要遵循以下幾種重要設計原則。其一是應該以為特殊人群的生活提供方便為導向的原則,中國的人口基數(shù)大,老弱病殘的絕對數(shù)量非常高,而且存在逐漸遞升趨勢。所以,在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時候,應該對這部分人群的具體情況給予充分考慮,讓他們感受到時代的公平和文明的進步。另外,特殊人群內(nèi)部包含各種各樣的不同情況,在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過程中應該通盤考慮,對視覺、聽覺、語言、肢體、神經(jīng)等方面存在障礙的人群均以應該給予比較精準地考慮,并結(jié)合年齡、性別、地域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性研究。其二是在無障礙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堅持實用性及適用性原則,在此基礎(chǔ)上兼顧舒適性。在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時候,應該扎實貫徹落實無障礙設計理念,為各類特殊人群的便捷出行提供保障,以確保各類特殊人群能和正常人一樣無障礙地使用各種現(xiàn)代化道路。同時,在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施工技術(shù)要求及具體難度等相關(guān)要素,以確保充分的可行性,進而為施工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chǔ)條件。
2 市政道路設計中常見的無障礙設計
2.1 為視覺障礙者設計的盲道
目前,全球共有四千多萬盲人,其中大約五分之一的在中國,中國不僅成為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而且依舊以45萬人/年的速度遞增。在這種情況下,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他們的需求,盲道就是這種思考的產(chǎn)物?,F(xiàn)在,在絕大多數(shù)城市的街道中都設置有專門的盲道,特別是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以后,盲道不僅在各個城市中得到了廣泛普及,并且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很多村鎮(zhèn)的道路上。和盲人的需求相比,目前的盲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1]。例如,在盲道和電力設施等出現(xiàn)交叉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標志多是對正常人有效的文字標志,而非專門的盲文。另外,現(xiàn)在的相當一部分城市道路雖然普遍設置有盲道,但在拐彎轉(zhuǎn)向的時候,缺乏配套的盲道定向磚。對于這些問題,在以后的市政道路設計中,均需要有針對性地整改優(yōu)化。需要注意的是,在為視力殘障者設計無障礙通道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懸掛物與凸出物的位置≥地面220 cm,避免無障礙通道設立于人行道中間,并且需要緊挨著建筑物的一端,其寬度通常在30 cm~60 cm范圍內(nèi),顏色以中黃色為主。
2.2 為行動障礙者設計的坡道
相當一部分人在逐漸變老的過程中,四肢行動逐漸遲鈍起來,部分人甚至長期半癱或全癱,另有部分年輕人因為各種復雜因素也致使嚴重瘸腿、斷腿甚至癱瘓。各地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時候,應該考慮他們出行的需要,坡道便是這種思考的結(jié)果。在市政道路設計的坡道中,存在行動障礙的人坐著輪椅就可以比較自由地出行?;谳喴胃鼮榉€(wěn)健前行的考慮,坡道設置應該盡量平緩,坡角應該盡量控制在較低范圍內(nèi),比如下圖1,一分為五,縱橫交錯,最大化地降低了坡道的角度。
同時,基于輪椅前行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坡道既要確保穩(wěn)定和平整,同時還應該有較高的摩擦力,所以相對而言緣石坡道是更好的選擇。另外,對于彎道部分的坡道,需要設置盡量長的長度,對此國家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是不短于兩百米,借此留出充分的緩沖空間,以最大化地確保輪椅前行的安全性。
2.3 為老年人等人群設計的臺階及扶手
因為摩擦力問題,在坡度較大的情況下容易滋生偏高的安全風險問題。在不允許低角度及更長的坡道的情況下,需要設置臺階。過去的海量研究顯示,最為適當?shù)呐_階為高度50 cm及寬度30 cm規(guī)格的臺階。和設計坡道的情況類似,在設計臺階的時候,同樣需要盡可能地提高摩擦力,以確保安全度,否則對于老年人來說非常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對于部分基于美觀等考慮采納了摩擦力相對有限的材料的情況下,或者說在雷雨天氣的時候,應該在附近增設“防滑倒”等顯著地標志性提示。同樣,基于安全問題的考慮,在設置臺階的同時,應該配備穩(wěn)定的扶手。在設置臺階而非選擇坡道的市政道路,還可考慮沿著扶手增設升降梯以為老年人及其他存在行動障礙的人提供方便。
2.4 為語言障礙者設計的各種標識
最近完成的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國內(nèi)目前有聽力殘疾人2 054萬人,言語殘疾人130萬人,二者之和超過了中國殘疾人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占全國總?cè)丝诘?.56%,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市政道路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這些人的需要,在顯眼的地方盡量多地設置各種標識牌。對于該類標識牌,風格偏好應為簡潔易懂,置放位置應該避免被忽略的角落,設計風格應該以直觀的圖案為主,文字為輔。另外,還應該考慮到在中國境內(nèi)的外籍殘障人士的需要,同時增加世界公認的相關(guān)標識符號及英語等在海外普及度較高的文字說明。
3 結(jié)束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而啟動建設的市政道路,應該充分考慮到國內(nèi)上億殘疾人及更多老年人、孕婦的出行需要,應該在思考設計市政道路的過程中全面踐行無障礙設計理念。目前,基于這種考慮,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為視覺障礙者設計的盲道、為行動障礙者設計的坡道、為老年人等人群設計的臺階及扶手及為語言障礙者設計的各種標識。今后,應該在既有基礎(chǔ)上,根據(jù)各種殘障群體的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踐行無障礙設計,以讓他們和正常人一樣自由出行,享受文明發(fā)展的時代成果。
參考文獻:
[1]稅歡,嚴紅.無障礙設計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