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七十周年。我雖然沒有經(jīng)過炮火硝煙的戰(zhàn)斗洗禮,但是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熏陶中長大成人,度過了四十幾年的教學歲月,從而步入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退休時光。
兒提時代的第一封信
1950年,我剛就讀街河市小學,恰好趕上舉國上下同仇敵愾,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濃濃愛國激情燃燒的年代。
父親李永祿是一位愛國敬業(yè)、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師。他手不釋卷的是幾本有關(guān)抗美援朝的通訊報告文學,愛好美術(shù)的他還專門買了一本《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地速寫集》。老師和父親的言傳身教,再加上看了人生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重返前線》,讓我無比憎恨美國鬼子,十分敬仰最可愛的人——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zhàn)士。
記得在全國開展人人給志愿軍戰(zhàn)士一封“慰問信”的活動中,我從《中國少年報》上看到志愿軍有個“天德山英雄連”,便情不自禁地提筆給這個連的志愿軍叔叔寫了一封信。這是我人生中寫的第一封信。不多久,一位姓高的志愿軍叔叔及時給我回了信,夸獎我的信寫得非常好。
“志愿軍戰(zhàn)士高叔叔給李遠諮來信了!”我一下子成了學校的新聞人物,興奮得一連幾夜沒睡好覺。大隊輔導員梅泰安老師迅速將這封信陳列在學校櫥窗內(nèi),并指名要我畫一張志愿軍戰(zhàn)士肖像的報頭:一位身穿草綠色軍裝,緊握鋼槍威風凜凜的志愿軍戰(zhàn)士,在押送幾個高鼻子舉手投降的美國士兵。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學校櫥窗內(nèi)畫畫。老師和同學們都夸我畫得神!
不久,我光榮地戴上了紅領(lǐng)巾!
后來,學校號召我們節(jié)約零花錢,參加全縣人民捐款為抗美援朝購買戰(zhàn)機的活動。
我的老師周辛初就在抗美援朝的熱烈氣氛中,胸佩大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光榮入伍當兵。
放了寒假,鄉(xiāng)政府組織我們回家學生成立宣傳隊。我男扮女裝,和姐姐遠謙等人一道,頭戴花毛巾,身著大紅襖,邊扭邊唱歌——《我的丈夫是英雄》。“太陽下花開紅啊,村頭邊柳樹下,我的丈夫是英雄,是英雄……”
家住湖南寶塔大隊的堂哥遠誼剛好來我家玩,他拉得一手好二胡,正好被鄉(xiāng)長看中:宣傳活動,不分省界,遠誼同志,歡迎你來參加我們的宣傳隊……
感謝歷史,感謝最可愛的人,感謝革命影片,感謝革命歌曲,感謝老師和父母……為我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和成長環(huán)境!
歌劇《鴨綠江畔》
松滋二中是我的母校,是我童年的搖籃,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見證了我的成長,一間間教室和圖書室都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回憶。
我們?nèi)ǘ┌嘌莩隽烁鑴 而喚G江畔》。這是一出反映中朝友誼的歌?。阂晃怀r阿媽妮為了從牢房里救出被俘的志愿軍戰(zhàn)士,拉響了手榴彈,同看守戰(zhàn)士的美國鬼子同歸于盡的故事。
班長蔣崇孝天生一個高鼻子,扮演美國鬼子非他莫屬;文娛委員雷明秀扮演了阿媽妮。我呢,在此劇中扮演被俘獲救的戰(zhàn)士。由于我被劇中的情節(jié)和英雄戰(zhàn)士所感動,幾乎進入角色,將戰(zhàn)士機警、沉著、勇敢、大義凜然的品格表現(xiàn)得比較到位,因此受到大家的好評。在學校的文藝會演中我們班的歌劇被評為“優(yōu)秀節(jié)目”。
幾十年過去了,但此劇的主題歌詞仍然記憶猶新:人人都說海水深,中朝友誼比海深;人人都說高山高,中朝友誼比山高。鴨綠江水長又長,中朝友誼永不忘;鴨綠江水滾滾流,不打敗美帝不罷休……
為了烘托阿媽妮拉響手榴彈在雄雄大火中英勇斗爭的精神,我們土法上馬:由一個同學將柴油含在嘴里,噴到有油的火紙上。不料小火星將底幕燒燃,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幾名男生奮不顧身沖上前拉下底幕,班主任打破了兩個開水瓶來救火。我們齊心合力用竹掃帚拍打,終于化險為夷。
兩堂公開課
我從教四十六年,參加過不少公開課、觀摩課……其中有兩堂課與抗美援朝有關(guān):
第一堂公開課是小學四年級傳統(tǒng)篇目——《再見了,親人!》,這是一篇反映中朝友誼的抒情散文。由于我注重了感情的投入,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朗讀,特別是范讀:“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了。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既有氣壯山河悲慟的痛哭,又有強忍淚水在心田里無聲的抽泣。哭,讀出了感情,讀出了層次。
同時,我創(chuàng)作的一幅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老鄉(xiāng)含淚擁抱的插圖,畫得也很逼真。因此,這堂公開課受到了與會老師的肯定。
第二堂公開課是初中傳統(tǒng)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從小養(yǎng)成搜集、整理資料的習慣。父親的一本《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地速寫集》,其中與課文有關(guān)的圖片,我都恰到好處地運用。
簡筆畫也是這節(jié)課中的一個亮點。當我分析松骨峰戰(zhàn)斗時,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幾架俯沖的飛機,橫沖直撞的坦克,荷槍實彈的美國鬼子,向一個光禿禿的小山崗兇猛沖來。這幾筆簡筆畫不僅渲染了戰(zhàn)場上嚴峻的戰(zhàn)況,更烘托出了我們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精神。
在學生聽讀烈士的名字時,我特意錄制了一塊朗讀磁帶。讀烈士們的名字,聲音深沉,基調(diào)莊嚴,速度較為緩慢;中間停頓的時候,配制的哀樂聲響變?nèi)?,瞬間音量又略有提高;烈士們的名字讀完后音量再適當提高。這樣,無聲的語言(課文),有聲的語言(講讀、朗讀、音樂),圖文并茂的插圖,使聽課的師生完全融入到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為之動容,受到一堂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教育。后來,聽課的教研室王世發(fā)主任還特意讓胡芳老師整理出了一份“課堂實錄”。
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