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榭
文言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在復習課上,學生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高效地復習文言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nèi)绾尾拍苌虾梦难晕膹土曊n呢?下面,筆者就簡要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講解文言語法知識
語法知識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內(nèi)容。掌握了語法知識,才能輕松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往往只給學生講述一些比較瑣碎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習總結。但是,學生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多加指導,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詞、虛詞,構建知識框架。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將文言語法知識分為三類:一是實詞,二是虛詞,三是句式。之后,教師分類講解,幫助他們復習總結。以實詞為例。文言實詞系統(tǒng)中的語法現(xiàn)象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等。一詞多義是指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句中的意義往往不同。學生在閱讀時應根據(jù)不同的語境確定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如“從”在“張良是時從沛公”中的意思是“追隨、跟隨”,在“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中的意思是“率領、帶領”。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詞的詞形與現(xiàn)在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這樣的詞就是古今異義詞。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xiàn)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偏義復詞由兩個字組成,只有一個字表示意義,另一個字只作陪襯。如“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契闊”中的“契”是投合的意思,“闊”是疏遠的意思,在這里是偏義復詞,偏用“契”的意義。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通假字是古人在書寫時用同音代替的辦法寫成的別字,有三種情況: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雙聲通假(兩個字的聲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疊韻通假(兩個字的韻母相同),如“屬”通“囑”。
二、傳授做題方法
考試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特定的任務。所以,教師必須傳授相應的做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答題的效率。例如,拿到一篇文言文,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仔細分析標題,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讓他們結合注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那就是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選項則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瀏覽題目,學生能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文言文閱讀題的三種題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nèi)容理解題,針對不同的題目需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詞語解釋題一般是考查文言實詞中的語法現(xiàn)象。在解題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做句子翻譯題,要求學生在草稿上把關鍵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是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學生在做內(nèi)容理解題時,需適時引用原文中的句子,摘錄原文中的關鍵詞語,使答案更加準確。
三、開展文言文閱讀訓練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傳授知識和技巧,不組織學生開展訓練,這是不對的。想要使學生完全掌握這些知識,教師必須開展文言文閱讀訓練,讓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教師可以選擇2016年全國丙卷中有關傅珪的文章,讓學生找出文中的時間、地點、事件等,了解主人公的事跡。學生需了解每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人公的官職,事件的內(nèi)容。如,正德六年,傅珪任禮部尚書,不執(zhí)行臧賢的請求。在答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說出正確選項出自原文的哪一處,錯誤選項錯在哪里。此外,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文言專題試卷,選擇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做卷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考試的氛圍,提高做題的速度和質(zhì)量,從而收到好的復習效果。
總之,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這一重要的人生挑戰(zhàn)。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設計好復習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使復習課更有針對性。
(作者單位: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