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王珍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和臨床護理效果評價。方法:選取在2018.2月~2020.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共計84例,將其作為本次實驗的主要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實施護理干預模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7.61%,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較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針對于呼吸內科中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實時護理干預的方式,有助于護理有效率的提高,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方法;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3-0-01
前言
呼吸內科疾病可以說是較為常見的疾病,其臨床癥狀具有咳嗽、胸痛等癥狀,且經常會累及到氣管、支氣管等部位,進而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針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需要注重采用綜合、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方式,以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保障患者的日常生活維持在正常狀態(tài),進而實現(xiàn)癥狀的好轉。因此,可以在臨床護理中實施護理干預的措施,注重對患者的全方位護理,以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8.2月~2020.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共計84例,將其作為本次實驗的主要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2例。對照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為(58.42±3.91)歲;觀察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為(56.91±4.06)歲。按照疾病類型分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氣管哮喘20例、重癥肺炎18例、呼吸衰竭11例、其他疾病6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所患疾病等一般信息,數據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無影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即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病情觀察等。觀察組患者則是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會產生焦躁、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甚至是產生對疾病的消極情緒,護理人員則需要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的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做出相應的心理疏導,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環(huán)境護理:加強對病室環(huán)境的護理干預,營造舒適溫馨的居住環(huán)境,有助于幫助患者消除因住院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1]。具體來說,需要維持適宜的溫度、濕度等,并定期對病室進行通風、清潔和消毒,為患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保障。
(3)飲食護理: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飲食護理,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條件和營養(yǎng)需求來制定相應的飲食指導措施。一般情況下,主要是進食易消化的軟食,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以維持患者的機體需要,保障營養(yǎng)充足。
(4)呼吸道護理:由于呼吸內科疾病的臨床癥狀會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在進行護理干預時,也需要注重對患者呼吸道的護理,能夠正常飲水和進食的患者可以多飲水以保障呼吸道的濕潤,對于無法自主飲水的患者,則可以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來濕化呼吸道[2]。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加強抗感染治療,以免患者出現(xiàn)炎癥感染。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效果作為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
護理有效率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部分。顯效指的是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臨床檢查正常,已經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有效指的是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但對日常生活還存在一些影響;無效指的是患者的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對84例實驗患者的相關數據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出的結果使用%表示,并采用t值檢驗的方式,當(P<0.05),表示數據之間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7.61%,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由于受到生活環(huán)境、自身機體免疫等因素的影響,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由于我國老齡化現(xiàn)象的加劇,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指標呈現(xiàn)出退化的狀態(tài),進而造成了呼吸疾病的重癥患者年齡段集中在中老年范圍內[3]。針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措施,從心理護理、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呼吸道護理等方面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促進患者的疾病恢復,維持患者的機體正常狀態(tài),進而實現(xiàn)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4]。
根據本次實驗可知,采用護理干預措施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高達97.61%,明顯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說明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能夠實現(xiàn)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需求的高效滿足,促進患者的身體、心理得到良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可以在臨床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羚,袁琴琴,馮敏.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與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7):20.
[2]袁偉蓉,朱淑平,林日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其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9):117-119.
[3]王愛萍,盧洪濤,姜祿.呼吸內科護理中對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4):142+144.
[4]張婷婷,張一飛.探究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