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雪珂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3-00-01
呼吸衰竭是臨床多發(fā)且常見癥,其并發(fā)機制與肺血管疾病、肺組織病變和呼吸道病變等因素相關。由于呼吸衰竭能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往往為延長患者生命,在行治療的同時都會輔以護理干預。那么,對于呼吸衰竭的護理要點了解多少,介紹如下:
1 呼吸衰竭病因
1.1 肺組織病變
彌散性肺纖維化和肺炎、ARDS(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和肺氣腫)等,均易減少有效彌散面積、通氣量和肺容量,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造成肺動脈樣分流,進而易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癥狀。
1.2 呼吸道病變
氣道受異物、支氣管痙攣和支氣管炎癥等,氣體分布不均易出現(xiàn)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從而誘發(fā)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發(fā)生。
1.3 肺血管疾病
肺梗死、肺血管栓塞等,導致部分靜脈血流入肺靜脈,從而出現(xiàn)缺氧情況。
2 基礎護理
2.1若患者出現(xiàn)急性呼吸衰竭時,應采取絕對臥床休息。若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為慢性代償期,則可適當進行下床活動。
2.2飲食方面需攝入易消化且富有高蛋白質及營養(yǎng)豐富類食物。原則上來講,患者應少食多餐,若其無法自食,為保證水與熱卡的足夠攝入應予患者以鼻飼。
2.3病情觀察。定時檢測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與體溫變化,觀察患者瞳孔變化、唇、指(趾)甲發(fā)紺變化,除此之外,列舉以下若干指標需特別注意:
①呼吸:注意患者的呼吸頻率,快慢深淺等變化。若發(fā)現(xiàn)呼吸異常時,應向醫(yī)生進行及時通報。
②神志:針對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應對吸氧過程中患者神志的任何微小變化進行密切觀察,以免患者出現(xiàn)呼吸抑制的情況發(fā)生。
③痰液:對患者的痰量與性狀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的痰量增多且黃稠,則代表患者的感染情況加重,應向醫(yī)生進行及時通報,并送檢六標本。
2.4氧氣療化。為使氧分壓與氧飽和度在短時間內高于50mmHg與80%以上,應對患者的病理、病情及生理特點充分了解,并給患者以不同的給氧方式。
2.5對患者呼吸興奮劑的使用效果進行密切觀察。若給藥過快、過多,則會出現(xiàn)嘔吐、出汗、呼吸過快、煩躁不安、面色潮紅、肌肉震顫及抽搐和呼吸中樞強烈興奮后轉入抑制,應及時為患者停藥或減藥。
2.6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的神志清楚,應對患者咳痰行為進行鼓勵,為患者被動翻身拍背及變換體位,促使痰液引流。若患者無法自行排痰,應及時為患者進行吸痰,時間需控制在15秒鐘內,從未避免患者出現(xiàn)缺氧窒息的情況發(fā)生。
2.7糾正酸中毒。5%碳酸氫鈉使用時,注意患者是否表現(xiàn)出二氧化碳潴留。
2.8利尿劑與脫水劑的應用可有效糾正肺水腫,但應對療效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出現(xiàn)心功能不同的情況時,不可過多、過快的注射靜脈點滴。
2.9若患者處于長期臥床或病情危重的情況下,應為其做好生活護理及皮膚護理。護理記錄應實時進行,且出入量需做到準確無誤。
2.10備好急救物品。如氧氣、強心劑、吸痰器、氣管插管、呼吸興奮劑、人工呼吸器、氣管切開包等。
3 應用呼吸器者的護理
3.1掌握呼吸器性能,若患者出現(xiàn)病情變化或發(fā)生呼吸器故障的情況時,應有效實施急救措施。
3.2密切觀察:①應對患者自主呼吸的均勻程度與恢復程度進行密切觀察,從而對呼吸器的呼吸時比、呼吸頻率及潮氣量進行合理調節(jié);②是否自主呼吸,且與呼吸器同步。是否因呼吸道阻塞或通氣不足等情況使得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的狀況,密切觀察管道銜接處是否出現(xiàn)漏氣的情況;③觀察脈搏、血壓、瞳孔、體溫、呼吸、神志的變化。正壓吸氣時可減少心搏出量,使血壓下降。若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無汗,四肢暖,血壓及心率平穩(wěn),則代表呼吸器的使用得當。
3.3預防并發(fā)癥:①觀察患者呼吸道是否發(fā)生濕化現(xiàn)象,避免出現(xiàn)患者因藥物阻塞而造成窒息的情況發(fā)生;②應對患者的電解質變化與血壓變化進行實時監(jiān)測,避免患者出現(xiàn)休克、缺氧、血壓低的情況。
3.4呼吸道保持通暢,對適當的氧濃度需充分了解,正常情況下應低于40%,為避免患者形成痰栓,應及時為患者進行吸痰,注意防止套囊脫落。
4 飲食指導
以患者呼吸衰竭的病情輕重與患者不同要求的飲食護理作為依據,予患者以相應指導。重癥期:飲食方面優(yōu)先予患者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類食物。若患者的心功能允許,為保證患者足夠的水分攝入,應多鼓勵患者進行飲水。從而使患者易于咳出痰液,進而有效控制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緩解期:對患者飲食方面進行有效指導,使患者所攝入的高維生素與高蛋白質類食物逐步增加,所選食物可為新鮮果蔬、饅頭、稀肉粥等易消化、易吸收的半流質食物為主,每日可進食5-6餐?;謴推冢褐笇Щ颊哌M食普通食物,食物多為清淡且軟即可。
5 休息與活動指導
重癥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患者體位應利于呼吸狀態(tài)的改善且保持舒適度,可協(xié)助患者坐位或半臥位,在該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協(xié)助其趴伏于桌上。緩解期及恢復期:切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休息計劃與活動計劃并對患者進行指導,活動應選取耗氧量較小且可于活動中適當休息的活動。
6 氧療指導
氧療可促使肺泡內氧分壓有效提升,使得血氧飽和度有效提高,進而有效控制組織損傷的情況。針對低氧血癥的患者而言,氧療是非常重要的處理措施,以基礎疾病作為依據,根據患者缺氧的嚴重程度與患者呼吸衰竭的類型制定適合該患者的給氧方式與吸氧濃度。一型呼吸衰竭患者所吸入的氧濃度應高于35%,二型呼吸衰竭患者所吸入的氧濃度應低于35%。
7 日常生活指導
叮囑患者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使患者體質得以增強,避免各種誘導疾病發(fā)生的原因,避免過度疲勞,避免情緒波動過大等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叮囑患者應戒煙、戒酒,避免接觸人流量過大的場所,進而有效控制感染的風險。
飲食方面應切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增加營養(yǎng)豐富類食物的攝入,少食多餐且保持大便通暢。
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進行有效指導,使患者能夠自主排痰、咳嗽。
對患者的家庭氧療進行有效指導,可使患者的低氧血癥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使患者的存活期延長,睡眠質量得以改善,以防止患者出現(xiàn)夜間低血氧癥。
將病情變化的征象告知于患者家屬,若患者出現(xiàn)劇烈咳嗽,痰液明顯增加、變黃,排痰困難,氣息明顯加重等變化時,應盡早就醫(yī)。
總之,通過向患者簡單介紹呼吸衰竭相關知識,加深患者對疾病認知,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進一步了解,進而能對護理工作開展進一步配合,提高護理依從性。希望此次闡述護理相關內容對呼吸衰竭患者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