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萬
摘要:當前初中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都不高,認為歷史教學的模式過于單調(diào)乏味,顯然這極大程度的影響了歷史教學的效率。因此當下歷史教師非常有必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和氛圍,在很好的聚焦學生注意力的情況下,從而能夠加強學生對歷史的記憶和理解。而在歷史教學中適當?shù)拇┎鍤v史故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而且對于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在介紹了歷史故事教學意義的前提下,分別從新課的先導中利用歷史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中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歷史故事、在課堂結束時穿插歷史故事,強化教學效果等方面探討了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途徑。
關鍵詞:歷史故事;教學;應用途徑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2-272
一、歷史故事應用到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借助歷史故事對歷史進行講解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故事往往在人民中廣泛的流傳和傳播,而富有傳奇性的故事也能讓人們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一些經(jīng)典的歷史故事還蘊含了優(yōu)秀的文化,從而能夠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借助歷史故事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而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可以快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中,并且在認真的傾聽歷史故事中還能對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極大程度的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
其次歷史故事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進一步強化認知的能力。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普遍比較的跳躍,他們更加樂意去嘗試更多新鮮有趣的東西,如果歷史教學的模式過于枯燥乏味,那么就會一定程度上削減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甚至會讓學生逐漸對歷史產(chǎn)生厭惡。如果能夠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另一方面講解故事還會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從而一定程度上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
二、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途徑分析
(一)在新課的先導中利用歷史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通常情況下有好的開端就將近成功了一半,這意味著如果歷史老師能夠精心的準備引導部分,那么就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聚焦在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上。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在新課引入中講述一個歷史故事,其能夠在教學中起到熱身的作用,學生也能在認真聆聽的過程中進入好的學習狀況,而且能夠充滿興趣的對故事的史實進行驗證和研究。一般學生在了解史實時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他們會把在新課開始前傾聽的故事和教學進行結合,在能夠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史實印象的前提下,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歷史教師所講述的歷史故事可以是來源于不同方面的,既可以是來自文學作品也可以是詩詞中的典故,比如在初中歷史教學到唐朝的安史之亂時,關于爆發(fā)這次內(nèi)亂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政治上的混亂、腐敗和唐玄宗的沉迷聲色,而且還會提及到楊玉環(huán)。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新課的引入中舉例楊玉環(huán)的相關故事,古詩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楊玉環(huán)的典故,說的是因為楊玉環(huán)十分喜愛而唐玄宗經(jīng)常差遣人把荔枝送到宮中,可見楊玉環(huán)在當時是受到非同一般的寵愛。把這個故事作為安史之亂的先導部分,可以有效的聚焦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有效的進行互動,更加有利于教學的目標的達成。。
(二)在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
顯然經(jīng)典歷史故事的內(nèi)容的有趣和耐人尋味的含義,更加能夠有效的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其中,但毋庸置疑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一方面為了能夠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在課堂中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和老師進行互動,而且另一方面又能夠保障完成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選擇在教學適當?shù)臅r候穿插一些趣味的歷史故事。比如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學到東漢的內(nèi)容時,就可以把當時東漢著名的神醫(yī)華佗的傳奇故事進行講解;在教學到楚漢爭霸的相關歷史時,教師也可以穿插歷史人物司馬遷的相關故事,比如司馬遷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的《史記》等。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歷史內(nèi)容引入趣味性的故事時,要注意故事的介紹要秉承著簡單、通俗的原則,這樣可以快速的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營造出愉悅的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愿意了解歷史的欲望,而且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三)在課堂結束時穿插歷史故事,強化教學效果
在一節(jié)有限的歷史教學課即將要結束的時候,如果能夠引入趣味的歷史故事將會有很大的價值,一方面可以在快速的時間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和鞏固剛剛學習的知識和內(nèi)容。有時候在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時,學生會對某些內(nèi)容有迷惑不解的地方或者會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shù)囊胍恍┯腥さ臍v史或者教學故事,這樣就會讓學生的疑惑能夠很快的迎刃而解。比如在教學到秦國的商鞅變法時,可以介紹在變法下秦國各方面的實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因為得罪了封建貴族卻被處以極為殘酷的車裂之刑,顯然會有一部分學生為商鞅的不幸遭遇感到十分的憤慨和可惜,也會覺得當時的秦朝是非常殘暴,這同時也進一步反映出來當時封建和保守勢力的強大和頑固,而變法的過程也是充滿了挫折和艱辛。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要利用歷史故事讓學生清楚的了解當時秦朝商鞅變法的真實情況,比如可以講解商鞅在倉皇逃竄中想要入住客棧而被別人用商鞅法令拒絕的故事,這也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商鞅并不是死于商鞅法令的停止。
三、結語
當前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都不高,認為歷史教學的模式過于單調(diào)乏味,顯然這極大程度的影響了歷史教學的效率。而在歷史教學中適當?shù)拇┎鍤v史故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而且對于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在新課引入中講述一個歷史故事,其能夠在教學中起到熱身的作用,學生也能在認真聆聽的過程中進入好的學習狀況,而提升教學的效率;教師也要選擇在教學適當?shù)臅r候穿插一些趣味的歷史故事,一方面為了能夠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夠保障完成教學內(nèi)容;最后要在課堂結束時穿插歷史故事,一方面可以在快速的時間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和鞏固剛剛學習的知識和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鮮小亮.淺談傳說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20(07):72.
[2]徐文祥.探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9(31):43-44.
[3]季春光,孫懷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99+101.
[4]宋丹妮. 歷史數(shù)字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9.
[5]崔曉娟.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