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給高校教學活動帶來巨大沖擊,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面對疫情,積極采用云教學模式,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經過一學期的云教學實踐,學校云教學模式日益成熟,學生和老師都適應了云端教學,并且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本文對期間云教學模式進行有益總結,以期未來進一步完善云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冠疫情;云教學;總結研究
2020學年新冠疫情突發(fā)背景下,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全面開展云教學,會計學院國際教育中心組織國際特色班(AICPA/ACCA/CMA)授課老師及相關財經教育的教學負責老師,針對國際特色班在云教育期間的課程思路、設計、執(zhí)行及考核,在學校、學院的云課思想的指導下,特色班老師展開了大量研究和探討,經過半期云課堂教學的研討,得出了如下結論:
1.學生能夠逐步適應云端教學模式
國際教育特色班學生已經逐步適應云端授課的程序和理念,對學生自主能動性要求較高。各門課程教師每周均會布置線上全英文作業(yè),高年級學生的習題難度較大,作業(yè)量較線下傳統(tǒng)課堂多很多,少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依舊感覺吃力,仍需要班委和任課教師的幫助和輔導。自主能動性較強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同學進行云端練習題的討論,反復加強鞏固本周任課教師直播的內容,也逐步形成自行開闊思路尋找學習輔助工具,利用學習通、愛課程、網課資源觀看專業(yè)知識內容的講解。
無論傳統(tǒng)課堂上還是云教學,國際特色班學生的英文口頭表達是比較欠缺的,大多數同學是停留在閱讀和聽力上面,閱讀是沒有多大問題,課程體系有十多本英文教材,學生下來不得不去查單詞,考試是全英文。教師們也會給學生介紹一些關于英文的網站,如路透社,鳳凰財經等。同時,也向學生介紹一些高質量美劇。普遍來看,口頭表達能力仍需要提高。
線上教學學生是居家進行,學習環(huán)境較為松散,沒有在教室上課時的壓力氛圍,因此對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次是時間方面,云教學時間規(guī)劃比較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調整學習進度和計劃安排,這一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時間管理的能力;互動方式的轉變:之前開展線下教學時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實時的、及時的,但在云教學模式下,學習互動期初存在一定滯后性,但科技技術與使用工具的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該方面不足。此次新冠疫情加快了我校全面推廣云教學模式的進程。
任課教師能夠借助在線平臺,每周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利用錄屏、音屏、在線會議詢問交流等方式檢查和督促學生的學習反饋,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幫教。同時采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在線狀態(tài)、學習效果。大多數學生們能夠在平臺上不但完成了課前任務點閱讀任務,同時也積極參與了課堂討論區(qū)的發(fā)貼交流。
逐步實現(xiàn)教學角色翻轉。部分學生還能把在網絡上下載的學習資源分享給同學,增添資料庫的內容;不少學生提出的問題倒逼任課教師進一步學習和思考,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通過云教學實踐,國際特色班課程組老師認識到這種教、學角色翻轉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目的。
2.教學管理更加合理
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分析各類平臺,如騰訊會議,企業(yè)微信等,各任課教師也找到了一款適用于自己教學管理的助手軟件,對學生進行簽到管理。由于當前線上教學熱度較大,有時平臺會出現(xiàn)網絡堵塞現(xiàn)象,為避免影響正常教學管理,同時還建立了課程QQ群作為備用平臺。加強過程管理,采取隨機提問的方式進行點到,后臺學習數據查看等方式監(jiān)督學生按時到堂學習等。
在行課之前,各班教師提前把本月學習資源發(fā)布到學習通平臺和QQ學習群內。充分發(fā)揮網絡共享資源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搜索與學習,加強課程知識的來源,擴展學生的學習面,以便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點。并且拋出與各周行課內容相關的針對性碎片化問題提前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熟知章節(jié)內容。
為督促學生線上認真學習,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每一次都要認真記錄筆記,并形成文檔,發(fā)給老師進行審閱。同時要求學生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筆記,返校后上交審閱,告知學習筆記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重要評價標準。
在具體進行學生授課及考核時,教師已均有意識的,主動地將授課及考核內容碎片化處理(單次出題題量小,難易搭配科學),盡可能的將學生的連續(xù)學習時間縮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使學生將單一課程的學習時間松散分分散在每周的整體學習時間中,避免學生出現(xiàn)大范圍,長時間的學習;盡量鼓勵學生以小組互相改正、生生互評、錯題本建設的形式翻轉課堂。
對于云課堂,課前需做大量鋪墊工作,課后需加強反饋和訓練。在每一次的備課中,國際教育特色班教師能夠加強知識點歸納,針對課程的知識研磨課后習題。通過課后習題訓練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知識掌握。為了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后習題主要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學生在網絡進行答題并提交,教師可以及時知道學生答題情況,對于答題不理想的同學,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習,重新答題并提交,對于答題結果及時公布成績和習題答案,對于大面積的錯題進行在線講解。
3.班主任制度為云教學護航
國際特色班班主任每個月需召集各班例會,提前詢問并搜集學生對云課堂的訴求及建議,針對學生的問題在班會進行有效交流,了解各班學生的學習進展,云教學也需要任課教師改變備課方式,改變教學形式,改變互動模式,改變心理態(tài)勢,增強與“精品小班”學生的緊密互動,保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
云教學務必要明確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班主任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集中解決,組織學生對個性問題開展自主學習研討。
4.結語
針對會計學院國際特色班的云教學思路的研討成果,在未來云教學過程中,國際特色班還將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鼓勵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及考核規(guī)劃,并探索出適合國際特色班課程的教師考核制度和方式。
參考文獻:
[1]基于“互聯(lián)網+O2O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 王丹玲.長春大學學報.2018(06)
[2]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云課堂為例[J].王鶄,楊倬.中國電化教育. 2017(04)
作者簡介:尹常君(1984—),女,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成都,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財經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