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黎族民間故事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早在黎族人民群眾中廣泛傳播。其既是黎族人民生活和思想上的文化表達,也是反映社會現象的表現形式。豐富的文化資源是黎族題材動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也是動畫電影的寶庫。動畫電影的巨大影響力和市場空間促進了民間故事動畫影片的發(fā)展,用鏡頭語言賦予了民間故事全新的魅力,使民間故事在當下繼續(xù)傳播延伸。
關鍵詞:黎族民間故事;動畫電影;傳播;再創(chuàng)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018-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黎族民間故事與動畫電影的融合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NSK(2X)18-113
一、民間故事與動畫電影的歷史結合
民間故事是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而文學現象又是人類精神勞動連續(xù)不斷積累的成果,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積淀。動畫電影題材像文學一樣,來源于民間、來源于生活,很多的動畫題材出自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最初就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是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將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展開分類,但不應該局限在人們認為的合理范圍之內,可將之歸納為神奇故事、生活故事和寓言故事三大類。
民間故事品種齊全,內容尤為豐富多彩,是動畫電影制作者的取材庫,大量的故事值得我們深究和探索。國內動畫學派最輝煌時期的優(yōu)秀動畫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從民間故事改編而來。[1]例如,195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第一部動畫長片《一幅僮錦》是一則在壯族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1963年《長發(fā)妹》取材于少數民族侗族的民間故事,1980年《阿凡提的故事》是根據新疆民間故事改編而成的。除提到的動畫片以外,還有很多經久不衰的經典留在觀眾的印象中。而在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時,選用民間故事題材,是為了展現更多的正能量教育意義,同樣也提高了動畫創(chuàng)作的品質。動畫電影主動選擇民間故事結合,民間故事富有幻想色彩,通過動畫電影載體展現了夸張和變形,運用不同的畫面在連續(xù)播放時產生動態(tài)視覺形成視覺效果。這種動態(tài)效果存在于動畫電影之中,并且能夠生動形象地將各種虛幻的情景完美地表達出來,完美體現了民間故事和動畫的有效融合。動畫電影獨特的視覺效果為民間故事提供了無可代替的優(yōu)勢。
二、黎族民間故事的描述和傳播
(一)描述
中華民族的偉大源于民族文化的融合,綿延了5000年巨大活力的源頭也是來源于此。而黎族也是其中的一員,在黎族形成的歷史過程中,“黎化”與“漢化”的相互滲透,又從側面說明了中華民族乃至多民族的融合,是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站在當下的文化環(huán)境,應該相信黎族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是能夠給我們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的。
這激發(fā)筆者對黎族民間故事文化關注轉而探討再創(chuàng),是文化的傳承,還有賴于文化傳遞的群體,時代積淀的歷史不斷地強化、規(guī)范化。筆者在這里充當描述者,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地域文化,從古至今的精神文化,均可視為文化資源。而文化資源憑借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成為新文化建設中強大的支撐,民間故事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將黎族民間故事做到有效傳播,可透過以下幾點深入思考:第一,傳統(tǒng)并非鐵板,現代人可以做出選擇和展現文化權利;第二,要讓傳統(tǒng)文化順利地向新時代轉型,需要新一輪的改造和轉型;第三,對傳統(tǒng)的再創(chuàng)與篩選。
這里所說的“描述”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描述,既體現在輪廓形象上的勾勒,又展示內在精神上的攝取。對一段歷史文化來說,其文化的建立和傳播,與它被不斷描述有關。當我們在研究民間故事時,常常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情感介入其中,而所處時代不同,賦予他的精神和情感與歷史產生交集后,從而產生了不可分割的時代性。研究者面對傳統(tǒng)文化,不但能夠積極呼應,而且應當具備某種主動性。故事一旦在自己研究中存在,其新生也由此開始,揣測故事本身能為將來提供哪些文字信息,研究就在過去、現在、將來之間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的秘密在于允許每一個時代的研究者去解釋和延伸它,猶如鳳凰涅槃后的再生。[2]
(二)傳播
黎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生活,依賴于大自然的原始自然經濟形態(tài)。它經歷了長久的歷史積淀,在古老的遺傳基礎上不斷與外來文化碰撞、交融,糅合了多種文化成分發(fā)展形成。最早時期,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黎族傳統(tǒng)文化以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口頭文學為主,其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黎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并能夠提供給現今人們學習和運用,解決現實問題。因此,黎族文化急需描述與傳播。
文化描述和傳播,不應只停在科研探討的層面,也不應只在研究所、大學、課題組、博物館、圖書館的領域內,應該生產出文化產品,讓它進入現代傳播空間,借助媒介的優(yōu)勢,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文化研究者作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與傳播的群體,他們的文化功能注定要擔負對文化描述的歷史責任。
動畫電影傳播的本身也是對文化闡釋并認真記錄的過程,一方面融入黎族本土文化的本質內涵,試圖通過動畫的屏幕影響觀眾的世界觀,逐步讓黎族本土文化影像建立核心價值。另一方面是通過黎族題材的本土文化轉化,制造出動畫電影,而蘊藏在影片背后的,則是一種本土文化應去傳播的理念。
三、再創(chuàng)黎族民間故事與動畫電影
(一)民間故事豐富了動畫電影的內涵
動畫常給人以直觀的印象,準確、深刻、形象、具體以及生動地表達現象,將信息放大,對觀眾產生深刻的影響,充分體現文化在動畫電影中強大的描述和傳播作用。[3]動畫電影的發(fā)展也是不同文化融合的過程,即文化的多樣性通過動畫電影這個載體呈現出來,并且在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還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民族化,懂得民族風情,體現民族魅力。
中國動畫學派就是隨著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發(fā)展而形成的概念,主要從中國神話、民間故事、傳說、戲曲、寓言故事中取材,有其鮮明的美術風格及民族特色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動畫作品。以《一幅僮錦》為例,作為動畫電影表現民間特色,講述很久以前住在山麓中的壯族,在影片開頭就讓觀眾通過媽媽穿著的服飾,看到了壯族以黑為美的傳統(tǒng)服飾。還有影片中出現的壯族木機與現實木機構造完全相同,媽媽織布的方法都是參照真實技法完成的動畫制作。整個動畫影片故事并不復雜,創(chuàng)作者們對生活中細節(jié)的刻畫,都在凸顯民族藝術的效果,對我們而言,民間故事的歷史及藝術的保存性都是永久的。動畫電影中光芒四射的特效表現固然讓畫面坐姿多彩,令觀眾興奮,但是對真實生活的捕捉卻別有一番樂趣。
(二)動畫電影推動黎族文化的傳播
黎族民間故事的動畫電影目前是稀缺資源,而有關海南島的民俗已在很多影視劇中復現。紀錄片歷史很早,從《五指山問黎記》《海南紅山之外》到《海之南》《海南夢》,此類影片都有專門的海南島黎苗族民俗文化的體現。黎苗族的民俗集中或不集中,有意或無意地被映照在電影電視之中,構成了強烈的電影觀看價值和歷史畫面感。影片大量地記錄了黎族生產生活的各個場景,展示了黎族的服飾、飲食、狩獵、信仰等民俗文化的歷史印記,一些以“羅呢調”為代表的音樂,以黎族民歌的曲調在熒幕內傳出。[4]一些海南影視旅游專業(yè)人員由于缺少對海南電影電視文化歷史的認知,導致影視旅游工作腹內空空,眼中無物,影視旅游盲點重重。豐富的海南民俗美就這樣被遺漏了,從而無法深入地域進行影視旅游開發(fā),找不到產業(yè)發(fā)展的突破口,卻是身在此中,大海遺珠。迄今為止,我國動畫產業(yè)狀態(tài)不佳,依然還是國外動畫廣受歡迎,國內的很多動畫也在盲目地借鑒和效仿他人,使得國內動畫缺乏民族特點和藝術個性。所以在目前的動畫產業(yè)中尤為重要的是挖掘傳統(tǒng)民族題材,將動畫人的目光吸引到國內本土文化中,拓展到全世界。由三亞涯角動畫原創(chuàng)制作的海南省第一部長篇動畫片《鹿回頭傳奇》于2010年播出,該片是第一部由海南人獨立完成創(chuàng)作的關于描繪海南特色文化的動畫大片。其影片自播出以來得到了各界的關注與好評,由此可看出人們對海南文化、黎族文化的期待。
現如今,動畫電影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不論是在電影院,還是在因特網、電視上,都有動畫的身影。動畫的受眾群,以往局限于兒童群體,經過時代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的成人動畫,也吸引了成人群體。動畫電影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其本身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越來越大,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可以承載文化傳播的歷史使命,將無形的歷史故事轉化為有形的動畫電影,并通過強大的軟實力傳遞給觀眾。
(三)再創(chuàng)黎族民間故事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黎族人民形成了自己豐厚的文化積淀,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民間故事。黎族民間故事是一種獨特的歷史存在,也是一種兼容并蓄的現實存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諸如早期的黎族人民對自然、文化現象充滿了想象,形成人人相傳的故事,屬于對于世界認知的原始觀念。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描述開天辟地的故事《大力神》,講述人類起源的故事《黎母山的傳說》《納加西拉鳥》《丹雅公主》,以及災難后人類再生的故事《人類的起源》《洪水傳說》《葫蘆瓜》《螃蟹精》《南瓜的故事》,再發(fā)展到關于自然征服的故事《雷公根》《兄弟星座》還包括名勝古跡、山川地域傳說的故事,有《落筆洞》《七仙嶺的傳說》《望老嶺》等等。這些作品雖然是古代黎族先民對自然事物和現象的一種想象形成的認識,但它們從多個角度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觀,沒有脫離原始科學、原始哲學、原始宗教的因素,充分印證黎族人民的歷史文化積淀。
動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隨著導演和制片商的需要而變化,動畫能滿足的藝術需求和商業(yè)期許,與真人實景電影所能允許的一樣豐富。將黎族民間故事動畫電影搬上屏幕,不能直接照搬和盲目描述故事的原貌。[5]如果只是做傳統(tǒng)故事中情節(jié)的敘述、選取,利用動畫電影的手段表現,觀眾是不會感受到代入感的。若想在動畫中融入黎族民間元素,提升民間題材動畫電影的觀影魅力和藝術價值,需加入當代文化的精神訴求,去體現現實生活中真實人物的意志和性格狀態(tài),滲透社會風俗和文化認知,更多地注入其時代品格。隨著黎族民間故事與時代背景的結合,凸顯時代感、感染力和吸引力,才會切合時代脈搏。所以,可推論出故事的基本框架要以黎族民間故事的結構為主,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故事情節(jié)符合邏輯化,更貼近真實感,并且具有人性化色彩,能與觀眾產生認知上和情感上的共鳴,更能展現出民族前行的正能量。用動畫的形式傳播黎族民間故事,要透過本民族的藝術元素和角色符號,深層次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
動畫電影藝術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離不開對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再用。黎族民間故事是建設動畫電影的文化資源寶庫,利用動畫的想象力和再創(chuàng)力為黎族民間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力。動畫和電影之路在一開始就已經結合在一起。在動畫領域,可以表現任何題材,畫面規(guī)則的限制、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那里變得毫無意義。現在賦予黎族民間故事新的載體,使古老的民間故事在動畫電影中散發(fā)出勃勃生機和無窮魅力,以一種嶄新的方式進行敘述和傳播,也是展現地域文化獨特性、重視民族精神的當代延伸。
四、展望
在當今動畫電影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候,民間故事也同樣面臨著危機。隨著媒介多樣化的發(fā)展,支撐民間藝術的文化環(huán)境正在瀕臨瓦解,維系民間藝術的靈魂也在悄然消失。作為藝術門類的制作者,我們應當運用自身的專業(yè)特性傳播和再創(chuàng)藝術。
近年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挖掘中國經典民間故事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2018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繼續(xù)開展“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chuàng)作工程(網絡動畫片)”扶持項目,結合新時代特征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2019年3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2019年重點廣播電視節(jié)目、紀錄片、動畫片創(chuàng)意選題的通知中,著重提到深入推進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chuàng)作傳播工程,實施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chuàng)作工程??偩纸M織了選題評選,對中國經典民間故事進行創(chuàng)意再創(chuàng),鼓勵動畫人積極策劃從中國民間故事中汲取靈感,創(chuàng)作出生動展現民族文化魅力的作品。
五、結語
當下,在國內整體民間藝術和民俗領域中,文化復蘇呈現了新的解讀方式,提供了更豐富的情境展示空間。學界逐步意識到了民間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憑借自身的鄉(xiāng)村氣息和質樸的精神蘊含,步入人們的視野,它將要完成文化的再度延伸過程。動畫人將民族文化合理地運用到動畫電影中,勢必為中國動畫提供了豐富資源,展示出更美好的遠景。
參考文獻:
[1] 王海,江冰.從遠古走向現代——黎族文化與黎族文學[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1-5.
[2] 塞巴斯蒂安·德尼斯(法).動畫電影[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5-20.
[3] 周越,李可文.動畫電影與文化傳播[J].設計藝術研究,2014,4(06):31-35+40.
[4] 紀曉嵐.蒙古族民間故事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動態(tài)再生[J].內蒙古藝術,2018(01):50-53.
[5] 李瑾.民間藝術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發(fā)展狀況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0):43-44.
作者簡介:馮靜(1983—),女,河北任丘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動畫史論,定格動畫,動畫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