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娟
【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鏡下根治術的優(yōu)勢及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將64例食管癌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收治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12月],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26例行傳統(tǒng)開放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將38例行胸腹腔鏡聯合根治術治療的患者納入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更短,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相比更少,淋巴結清掃數量與對照組相比更多,且上述數據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且手術前后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高手術效果。
【關鍵詞】食管癌;全腔鏡下根治術;臨床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食管癌臨床首選手術進行治療,以完整切除腫瘤病灶和根治性清掃淋巴結[1]。近年來腔鏡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食管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有學者提出了可將胸腔鏡與腹腔鏡聯合用于食管癌根治術中,為了探究二者聯合用于食管癌根治術中的優(yōu)勢及相關的護理注意事項,本文選取64例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64例食管癌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收治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12月],均經胸部CT、胸部MRI、血液腫瘤標記物及活檢組織檢查等確診,于我院行根治性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曉本次研究,且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進行。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26例行傳統(tǒng)開放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將38例行胸腹腔鏡聯合根治術治療的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由14例男性和12例女性患者組成,平均年齡(53.62±6.19)歲;觀察組由21例男性和17例女性患者組成,平均年齡(53.68±6.24)歲。
兩組患者上述臨床信息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采用傳統(tǒng)開放切除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即在患者全身麻醉后,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于其右側第5肋間隙做一長約18~25cm的開胸手術的切口;先對患者的左肺通氣,在游離胸段食管后對奇靜脈進行斷離,清掃縱膈淋巴結后放置引流管,實施雙肺通氣,同時患者改為平臥體位;之后于患者上腹部正中做一長約15cm的切口,進入腹腔對胃進行游離后再對腹腔淋巴結進行清掃;于患者雙下頸部做弧形切口,對右頸總動脈內側、氣管外緣沿喉返神經旁的101組淋巴結進行清掃,操作的過程中需對喉返神經進行保護,再用相同的方法對患者左側鎖骨上之104組淋巴結進行清掃。從左頸根部將胸段食管上斷端提出,自后縱膈經食管床將胃管提至頸部,應用端側手工間斷分層縫合法對食管與胃管后壁進行縫合,之后將胃管和營養(yǎng)管分別送至胸胃和空腸,于頸部方式引流管后對頸腹部切口進行縫合。將近端至遠端(即腫瘤上方5cm處至賁門處)的病灶切除,最后行頸部段食管與殘胃的吻合術,最后關閉胸部和上腹部切口。
采用胸腔鏡聯合腹腔鏡根治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即患者全身麻醉后,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將患者的胸部墊高,于患者右側胸部做4個直徑為1.5cm的小孔作為手術的操作孔和觀察孔,通過操作孔將患者的肺部打開以充分暴露縱膈,打開縱膈胸膜后對患者的腫瘤病灶進行觀察,將奇靜脈離斷后對斷端進行懸吊;游離食管,并將食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別牽拉至胸膜頂和置管裂孔,清掃縱膈淋巴結后協助患者改為平臥體位;再于患者的腹部做5個小孔作為操作孔和觀察孔,其中直徑1cm2個,直徑0.5cm3個,對全胃游離后清掃腹腔淋巴結,于上腹部近臍處做一長約5-7cm的切口進行縫合器的切割(直線型),范圍為賁門his角至遠端胃右動脈第3支,沿胃小彎中段分次將賁門和部分胃小彎組織切除,閉合后對閉合緣進行漿肌層包埋,形成直徑約為6cm、長約25cm的管狀胃,對胃底部進行縫合,并將食管帶接于胃底,放置腹腔引流管后進行頸部處理,方法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量)。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中進行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14.95±42.37)min、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123.41±28.76)mL、淋巴結清掃數量為(16.93±2.08)個,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62.18±51.53)min、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159.65±34.72)mL、淋巴結清掃數量為(13.54±2.27)個;兩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淋巴結清掃數量明顯增加,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胸腔鏡聯合腹腔鏡根治術是將胸腔鏡和腹腔鏡放置于患者的胸腹部,利用腔鏡的放大作用擴大了手術視野,使手術視野更清晰,在減少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的同時提高了手術操作的準確性[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行胸腔鏡聯合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后,其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顯著減少,淋巴結清掃數量明顯增多,說明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食管癌開放切除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且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也尤為重要,具體如下:⑴術前護理: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時間、術中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并在交流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疏導,提高患者對醫(yī)護工作的配合度。⑵術后護理: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麻醉藥效未消退前給予患者平臥位,并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誤吸堵塞氣管;②每天定時檢測和記錄患者的呼吸頻率,且于患者術后第2天開始隔1-2h為患者叩背1次;③患者術后的進食量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進食過多對心肺造成壓迫誘發(fā)氣喘、心肌炎、胃食物反流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且手術前后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高手術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昕田,焦嘉,杜銘.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輔助食管癌根治術與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的近期療效比較[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44(6):807-810.
[2]容宇,郝雁冰,李彥明,等.微創(chuàng)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比較[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9(2):146-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