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就目前來看,教學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非常辛苦,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例簡要談談。
一、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陶冶他們的情操
“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把單純的視覺活動轉化為各種感官的綜合活動,從而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講解蘇軾的《赤壁賦》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讀一讀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p>
教師可以用古箏曲為學生的朗誦配樂。在讀的過程中,學生要思考作者想要借助這段話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二、講授基礎知識,鼓勵學生自學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為他們講解基礎知識,并鼓勵他們自學課文,為后續(xù)的教學作準備。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1)《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它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古代爵位制度。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后代的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3)自稱、尊稱、敬稱、謙稱。
臣:官吏對皇帝上書或說話時的自稱。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執(zhí)事:指的是辦事的官吏,是對對方的敬稱。
寡人:諸侯謙稱,意為“寡德之人”。
2.文言知識
(1)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異義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N_k的主人;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指秦穆公;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三、開展訓練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除了要講授基礎知識,教師還應當設計相應的訓練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并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考無準備之試”。教師一定要明白開展訓練活動的重要性。
比如,在講完韓愈的《師說》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幾道練習題:
1.“嗟乎”一詞在文中表示的語氣是()
A,感慨 B,嘆息 c,悲哀 D,憤慨
2.T列各句中劃橫線的詞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3.在下列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李氏子蟠,不拘于時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翻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多動腦,勤思考,才能夠設計出更多有效的方法,提高語文課的質量,讓學生對文言文充滿興趣。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重點資助課題“指向言語表現(xiàn)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高級中學)